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以前對Adidas的印象是給年輕人穿的Fashion衣服,外型不錯,但是我一直以為他沒有什麼專業的慢跑鞋。
直到2009九月左右,試穿了一位前輩的Adizero ACE之後,才讓我覺得原來adidas的慢跑鞋也是不錯的,也興起想要試看看Adidas鞋款的衝動。
這一次有幸能測試2010最新上市的鞋款,心中欣喜萬分,自然要好好的測試一下。

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吧。
這次測試的鞋款為:Adizero boston 2 M。
鞋盒外觀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乖乖躺在盒子裡的Boston 2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吊牌:下面那張應該是代表綠色生產,後面有寫減少碳排量、減少水用量、減少能量消耗。
在慢跑的同時也不忘對地球盡一份心力。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正面與鞋底照:Adiwear大底能提供優異的耐磨大底效果。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外側照:Adidas的品牌Logo。另外從鞋尖到後半白色部分以上包含鞋舌都是透氣網布。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透氣網布近照:看來透氣性不錯。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內側照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鞋底後半部:3D FORMOTION科技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鞋底前半部:全前腳掌的adiPRENE + 與一般後腳掌的避震不同。後腳掌的避震一般是以吸收衝擊為目的,但前腳掌的adiPRENE +在吸收衝擊之外還必須有效的回饋能量,使腳掌推蹬的力道能有效換成前進的能量。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足弓部分: Torsion system足弓穩定系統:輕重量的足弓支持,讓前腳掌和後腳掌獨立移動,所以能得到更好的表面適應效果和穩定性。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外側45度照: adizero boston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內側45度照: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後腳掌的adiPRENE材質為吸震性極高的素材,可在遇到衝擊時提供緩震和保護腳跟。45不知代表什麼意思,可能是材質吧?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鞋墊:能夠增加15 %能量回饋的全新鞋墊材質。反面是有點粉紫色。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這個應該是3D ForMotion的一角:官網提到ForMotion 是一種活動性的彈性系統,其配備兩個以水平方向移動的碟片,讓你的腳能隨著跑步、切入和跳躍的動作根據地面狀況變化做調適。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重量:285g,這個重量比一般練習鞋的3xxg輕了幾十克。但鞋底的厚度並沒有如路跑鞋或比賽鞋一般被犧牲。重量的減輕應該該鞋面採用的材質有關。鞋面的包覆性跟保護效果應該也沒有Response Stability 2好。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OK,鞋子介紹完後,接下來是實測部分,這次我分別測了11.5km PU跑道跟40km左右山路實測:
PU賽道:
課表:
1.先以12km/h的速度作熱身跑約4.6km。
2.86秒的400M間歇跑x10,趟間休息時間80秒
3.收操跑約3km。
測試時間:1:03:37 距離:11.5km 平均速度:10.85km/h
測試結果:
在熱身跑第一次穿上Boston跑第一圈時,覺得他的鞋底沒有像另一家A公司那麼般的軟。但是較硬的感覺並不太表避震性不好。腳底跑起來並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
在進入間歇練習後,圈速大約是16.7km/h,此時不論是步伐、步頻都相對的比熱身跑大、快。本來以為較硬的鞋底會不會造成不適。
但是此時反而我覺得腳掌在著地時,Boston提供了不錯的避震效果,感覺鞋底變軟了。本來以為是錯覺,不過經過幾圈的特別注意後,確認無誤。
這種情形我不確定原因如何?
有可能是因為我慢慢跑時,腳步太輕加上體重只有60kg,無法觸發避震效果:而快跑時相對步伐、步頻變快,衝擊相對變大,使避震系統而盡職的發揮作用。
也有可能時3D ForMotion的功能吧,不是很確定,但我比較傾向第一種。
另外在練間歇跑時,由於鞋種比一般練習鞋輕加上可能前腳掌的adiPRENE+發揮作用,跑起來還蠻順的,要注意配速,否則可能會超出配速,造成後面趟數無法順利跑完。
間歇跑測試評價:由於鞋子輕跟adiPRENE+的關係,Boston比起一般練習鞋跑起來更有效率,更適合拿來做間歇練習。

山路LSD測試:
路線:
由三峽紫薇天后宮停車場往竹崙路-->竹崙路2km轉三層坪路-->接回竹崙路6km-->熊空休閒農場觀景台折返
--> 竹崙路7km折返 --> 熊空休閒農場觀景台折返 --> 竹崙路 --> 三峽紫薇天后宮停車場
距離用Google map算約41km。 時間4:21:30 平均速度: 9.4 km/h
測試結果:
上坡部分:由於鞋重較輕加上adiPRENE+跟能夠增加15 %能量回饋的全新鞋墊材質的關係,上坡路段跑起來相當輕鬆(對我而言)。
不過山路練習最辛苦的並不是上坡而是下坡的衝擊力。如果鞋子不能有效的吸收衝擊力道,勢必會對膝蓋造成傷害。
而在本次落差超過1000M的路線跑完全程後我的膝蓋沒有任何不適,看來Boston在下坡能提供我足夠的保護。
不過下坡時並沒有像間歇練習時鞋底的軟調感。
在此要提到的是,一般人下坡為了怕速度過快會特地煞車的跑,這種跑法個人覺得對膝蓋的傷害相對較大。
而我的下坡跑法是縮小步伐、上身後仰加上擺手縮在胸口控制速度,在一般的下坡情況不需特地煞車但太陡的坡除外。
路線高度圖:GPS data logger可能山區加上下雨收訊不佳,所以里程短缺,但是高度還是可以參考。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下面附上經過50km後的鞋底照,Adidas的Adiwear大底感覺還蠻耐磨的。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針對不同跑者選擇Adidas鞋款我會如此建議:
剛入門跑者:可以選擇Response Stability 2或Super Nova Glide(2010似乎尚未上是)以提供腳最大的保護。
有一定基礎的跑者:可以選擇較上述鞋款輕的Adizero Boston或Tempo。在仍提供良好避震效果下,雖然鞋面包覆性可能不如上述鞋款,但仍是一雙較進階的鞋款。
想要奪取好成績的跑者:可以選擇快速訓練型鞋款Adizero ACE/Mana或競賽型的Adios。這幾款鞋以輕量化為優先,相對會犧牲一些保護功能。建議肌耐力有一定水準的跑者選用。

一雙好的跑鞋是相當重要的,我去年底曾經試著買了定價1500的基本款慢跑鞋,一開始跑起來還好。
後來再一次36km山路LSD中,可能因為當天狀況不好加上鞋子避震較差,結果後來膝蓋前側痛了三、四天,也讓我幾天不敢跑步。
所以選擇一雙好的跑鞋是相當重要的。
另一個重要的觀念是:最貴的鞋不見得是最好的鞋,唯有最適合自己的鞋才是最棒的鞋。

最後提醒大家,Adidas官方在1/31『換雙跑鞋 全新以赴』優惠活動,活動期間:只要帶任何一雙舊跑鞋到指定門市換購adizero系列、休閒流行的Powerbounce系列還是著重訓練的Response系列即可折抵300元,相當於約一折的優惠喔!
文章關鍵字
最近剛好想換跑鞋,前一雙asics已陪我跑15馬了,雖然腳掌部份稍為磨損,但我覺得它的避震性已喪失,每跑完一馬腳踝都得痛幾天!
剛好看到財哥的鞋測報告,真是不錯的參考,感謝!
VICTORY CAN NEVER BE TAKEN FOR GRANTED.
感謝分享
之前都是穿籃球鞋跑
因為沒買慢跑鞋
請問穿這雙會差很多嗎?
三千多好貴啊…有折扣嗎
約可幾折
謝謝!
真不錯的鞋測分享文,
用接近全馬的距離來做鞋測,
只能說阿財哥太猛了,
小弟目前只能繼續穿慢跑鞋,
多練幾年之後才能穿這種比賽/訓練型跑鞋
全長41km 超過1000公尺落差,已經超越一般馬拉松的強度了,這樣劇烈的測試,根本就是鞋子與人的折磨測試了,對於一般體重更重、練習距離較短的跑者來說,相當有參考價值。

阿財哥平時練習的量真是驚人,有個小問題,這樣長時間長距離的體能消耗,要怎樣解決補給(水與食物)的問題呢?

突然很羨慕汽車版的開箱文,香車開的爽,又有美人可拍照,跑鞋的開箱文真的是汗水澆灌出來的阿!

阿財哥寫得真是詳細小弟拜服也讓我長知識!
這雙我前天就買來還沒試~(為了古都半馬操練過度~腳舊傷復發拉傷了筋正發炎中!)
本來有打算po開箱照~但只有照片沒有測試文總覺得怪怪滴~(其實是文筆不好不太會寫文= =)
這雙我買2720不知是買貴還是便宜!
W.J.L. wrote:
三千多好貴啊…有折扣嗎
約可幾折

小金童 wrote:
這雙我買2720不知是買貴還是便宜!

記得上上星期我在中和的環X購物中心的2F體育用品區看到的定價跟售價換算後約是7.5-8折左右,
如果再加上舊鞋折抵300元的話,那就不到七折了。


吶喊 wrote:
全長41km 超過1000公尺落差,已經超越一般馬拉松的強度了,這樣劇烈的測試,根本就是鞋子與人的折磨測試了,對於一般體重更重、練習距離較短的跑者來說,相當有參考價值。
阿財哥平時練習的量真是驚人,有個小問題,這樣長時間長距離的體能消耗,要怎樣解決補給(水與食物)的問題呢?

路線強度是很強不過是慢慢跑,所以還好。
但是由於富邦馬後因水泡關係,休息三週後的第一次長距離練跑,今天早上起來覺得大腿有點無力,右膝蓋外側肌肉有點酸痛。預計明天應該會恢復吧!太久沒跑肌耐力有點退步了。

吶喊兄,
長距離練習補給有幾個方法:
1. 跟著路跑團體一起練的話,通常會有設補給點。
2. 利用水壺腰包,自己帶水跟食物。這樣手空出來也比較不會影響到跑步的姿勢。
3. 帶錢一起跑,經過的商店就是你的補給站。
4. 如果是環狀路線或是來回跑幾趟的路線,可在經過點先放置好。不過有被拿走的風險就是了。
以上供你參考!

這次鞋測的路線也是剛好要準備台南古都馬拉松,所以LSD長了一些,不是特別要操這雙鞋的。
johnson0914 wrote:
最近剛好想換跑鞋,前一雙asics已陪我跑15馬了,雖然腳掌部份稍為磨損,但我覺得它的避震性已喪失,每跑完一馬腳踝都得痛幾天!

避震性已經消失的話,建議Johnson趕快換一雙吧。
腳要好好保護,受傷的話,醫藥費搞不好都可以買鞋了。
土城烏龜阿財 wrote:
以前對Adidas的...(恕刪)
我不太敢買這一雙說...配色有點太顯眼..我看上面寫

這雙是一般型...adidas tempo M這雙是穩定型...這是差在哪呢??請教阿財兄一下...
阿財兄這種輕鬆練都能每月跑出300Km的怪腳,
用來測試新鞋款才能相得益彰。

-------------------------------------------------------------------------------------------------
「足弓部分: Torsion system足弓穩定系統:
輕重量的足弓支持,讓前腳掌和後腳掌獨立移動,所以能得到更好的表面適應效果和穩定性。」

這一項新款Torsion system足弓穩定系統不知功用多少?
我以前買的Adidas Torsion system像一根大骨頭嵌入避震中底,厚厚的很有安全感。
新款 Torsion system看起來反而像裝飾品?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