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年紀或是體能也幾乎是人生的巔峰期,
我想不要先入為主覺得大家都是提當年勇,時間都是吹的
前面很多樓提到了,測驗的場地距離與坡度是否標準,才是重點,差幾百公尺,結果就差非常大。
除非測驗的場地營區有是標準的400M操場,這種測驗成績可信度就很高,
各種部隊有各種營區的環境,跑度的路線也不同,所謂的3000M或5000M都是學長或長官流傳下來說跑繞幾圈是3000公尺或是5000公尺,誰敢保證是足量的3000公尺或是5000公尺,沒有灌水?
我在金門服役,金東幹訓班繞太湖一大圈稱作3000M,一大圈加一小圈稱為5000M,
距離是否標準,不得而知。
回部隊的跑步因為都是在附近田間和民宅的小路繞,沒有測量儀器,
當年也沒GPS功能手機,更不知跑步距離.
下基地測驗就是跑金門一般的大馬路,沒有營區內或是田徑場的標準場地,
最後衝刺路段還都是緩下坡,距離不知道是否有足3000M,
但跑起來的確比跑田徑場的三千輕鬆很多

沒有感覺拼的半死,也沒有零零落落掉人脫隊,
是整齊的隊伍全連一百多人通過終點12分30秒左右完成,
無法確認是當年體能好,還是場地有優勢。

不可否認原住民朋友們大多數體能都超強,
但我敢保證這些神人們當年如果是在標準田徑場中跑,不是軍中的測驗場,
應該很大部分成績都會打個折扣,
不然,如果神人這麼多,台灣奧運的田徑賽的金牌,早就該出現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