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
老師說過...
短跑衝刺用腳尖一個踮步一個踮步跑(其他部位不能著地)...
慢跑是腳跟腳掌腳尖的順序(很順暢的)...
這樣跑的方法才對...你參考吧

walakaho wrote:
但是早在很多年前,許多的臨床病例讓運動病理專家不得不提出警告:由於腳後跟著地,其震盪會直接衝擊到後腦(包括小腦以及延腦),使的許多長距離慢跑選手在中老年後產生失智以及類似帕金森氏的症狀(嚴重的會影響活動能力),所以呼籲應該採用中腳掌著地的慢跑方式。


你這樣講,倒真的是嚇到我了,
我有陣子,剛恢復跑步習慣時,
的確會覺得跑步陣到腦袋
到不知會這麼嚴重...............
golugolu0421 wrote:
你這樣講,倒真的是嚇...(恕刪)


跟你說呀...

就連運動醫學最不講究的軍中,都嚴格要求,踢正步時不可以腳後跟著地,

我還沒聽過哪一種運動是腳後跟先著地的,或著施力點,也全是用腳掌前半部,第三蹠骨部位,

就連其它動物,也少少用到腳跟運動,鳥類是完全不用...

剛剛中午去跑步的時候 (我都是上班的中午休息時間去跑的)
有刻意把重心稍微移到前腳掌,但也不是完全的前掌(醬就變成墊腳尖跑啦)
大概就是全腳掌著地,重心放前腳掌,因為平常沒特別注意這個環節
今天跑了才知道,先前都是全腳掌,重心偏後腳跟,
倒是沒有完全的後腳跟著地,
個人會覺得我先前跑的方式,比較輕鬆省力,
但為了網友的這個"研究報告",還是寧可信其有,
原本不喜歡跑PU的我,之後可能會提高跑PU的比重啦,
walakaho wrote:
但是早在很多年前,許多的臨床病例讓運動病理專家不得不提出警告:由於腳後跟著地,其震盪會直接衝擊到後腦(包括小腦以及延腦),使的許多長距離慢跑選手在中老年後產生失智以及類似帕金森氏的症狀(嚴重的會影響活動能力),所以呼籲應該採用中腳掌著地的慢跑方式。...(恕刪)



不知道您這樣的說法是從何引述來的?
我在Googleg搜了一大圈就是找不到相關報導,可以提供相關資料嗎?

不管網路搜尋或是慢跑書籍
似乎都偏向以腳跟先著地,然後迅速過渡到全腳掌著地
手槍承 wrote:
不管網路搜尋或是慢跑...(恕刪)


參考一(4) 腳落地動作:腳落地動作是前腳掌外側先著地,然後滾動到全腳掌,有些長跑、馬拉松運動員是腳跟先著地然後滾動到全腳掌,總之這種滾動動作是富有彈性的,緩衝身體力量的衝擊,為迅速擺地做好準備。為減少阻力和腳掌肌肉的負擔,前腳掌著地後膝關節稍稍彎曲,幫助緩衝重力減輕腳掌的負擔,為後蹬擺地動作做好準備。


參考二
因此,正確的著地方法應該是以腳前掌(外側)先著地,然後過渡至全腳觸地,並藉此緩衝部分腳著地時因地心吸力所產生的撞擊力1;而且腳著地後亦應該繼續向後移動,利1 跑步實際是一連串身體撞擊地面的活動(一般為每分鐘180 次),以一個在3:30 內完成馬拉松的運動員來說,腳部用從地面而來的反作用力使身體可以更快地向
前推進。(P-4)

參考三2. 在中長跑中,可以用腳前掌著地過渡到全腳掌,亦可以用全腳掌著地。(腳著地的技術取決於運動員的訓練程度、跑的速度、與個人特點等。)(P-3)










我用600D寫日記
walakaho wrote:
參考一(4) ...(恕刪)


要這麼找資料任誰都可以找出一大串來驗證自己所說的
我在上面說的很清楚-偏向-多數的資料是偏向腳跟著地
相信你在蒐尋過程看得很清楚也可以到書店看看
小弟是認為兩種方式都可以試看看,根據我昨天的實測(前腳掌&全腳掌著地),
醬子的跑法可以練到小腿的肌肉,有點像墊腳尖,女生如果怕羅蔔粗大,就不適合這種跑法了,
因為腳跟&全腳掌是比較舒服的跑法,對於跑齡長的人,我認為比較沒有震到腦袋的問題,因為,腿部有足夠的肌力來當緩衝,簡單來說,就是腳落地的聲音比較小聲啦,


手槍承 wrote:
要這麼找資料任誰都可...(恕刪)

沒辦法啊,我如果說我以前在左訓中心受田徑訓時的醫官(運動傷害主任)說的,又是空口無憑。
拿出專業教練的論文你又不信。
我用600D寫日記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