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這樣的治療是不是比較屬於間接性的,是不是應該要去找中醫推拿、針灸來看會比較妥當,如果直接對傷患部位做直接處理,是不是比較容易把病根治?(沒有中醫的經驗,但這次真讓我苦惱了...)
當然我也希望能夠參加到這次MIZUNO高雄國際賽,在看看是否能夠有更好的成績,本來預計這次比賽完算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束,但卻碰到這事...
受傷的部位大概像這張圖紅色部位:

不過別小看韌帶拉傷發炎,小弟個人二個月前因做「曲槓上提」的健身動作,因求好求多心切,硬撐之下,拉傷的左手肘關節外側韌帶,痛到連拉個椅子這樣的動作都好痛,但伏地挺身我還可以做個三四十下喔,起先我沒好好休息,伏地挺身仍照做(曲槓上提倒是一下都做不了,痛阿),但我注意到了,我那疼痛就一直都沒好轉。最後我下定決心,就「讓手休息」,連伏地身也都不做了,整整一個月,手的疼痛才幾乎痊癒(還是有一點異樣感覺),現在,我已經可以恢復做曲槓上提的動作,但仍會感覺到左手之前受傷的部位有異樣感(不是痛),當然,我就會很小心地控制動作的平順和次數,避免再度受傷。
肌肉韌帶發炎可輕可重,輕者只是單純發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可能就能好個八九成,並可開始再活動。重者的話,可能就是有比較嚴重的撕裂傷,甚至斷掉了,這可能要藉助比較高階的影像檢查(如CT)才能看得出來。
樓主你經過了二十多天的完全不跑步,行走也不會痛,但一跑就痛,其實,我們都知道,跑步算是蠻激烈的運動,雙腳要承受身體的重量,又得跑起來,其負擔真是不小,或許您的問題真的只是單純的肌肉韌帶發炎問題,但,如果你很心急想知道真正的狀況(因為你還想要跑高雄馬),我建議你去教學醫院試試,看有沒機會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BrianCopy wrote:
小弟再今年七月考完國考後.....跑個3K就汗流浹背,氣喘如牛.....
到了10月底參加了人生第一次半程馬拉松...但也因為這比賽致使我的腳受傷....(恕刪)
樓主只是把先前欠給身體的的休息時間補回來,而且加倍奉還(後有說明)。
網路上有很多提醒每週訓練增加不超過10% (不論是速度或是距離)。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些人可以超過10%沒事,些人或許5%就不適,這個安全值的建議,就是要讓身體適應、修復、增強,避免受傷。
要能順利長跑,身體至少要有三方面的配合:(1.)心肺功能;(2.)肌肉耐力;(3.)肌腱韌帶承受衝擊的耐力,這三方面鍛鍊的成長曲線是不同的。樓主三個月由3K到21K,單就距離來看,是以平均每週接近20%的速度增加,樓主應該還年輕,在(1.)(2.)兩方面進步很快,可是在(3.)肌腱韌帶的耐力,的成長速度就跟不上,所以就受傷了。
腳丫子裡面約有20塊骨頭,由複雜的韌帶及肌腱構成的緩衝系統(其實膝蓋也是很複雜),每跑一步就承受一次大於體重的衝擊。以步頻180 bpm,步速5 min/km估算,每公里約900步能跑完 (若步輻小,速度慢的人需更多),跑3Km需要2700步,10Km 需9000步,半馬就要接近20000步了,如果沒有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韌帶及肌腱的承受力,整個系統就從最弱的地方開始受傷。好比把保時捷的引擎裝到50萬元小車裡,馬力很強跑很快,可是懸吊、避震、煞車等系統可能很快就撐不住了。
為什麼我說加倍奉還,是因為韌帶及肌腱是屬於身體的軟組織,主要功能是連接、支持及緩衝,不像肌肉要做功有很多血液供應,我們吃肉啃骨頭就知道,肌腱或韌帶都是白的。少了充分的血液循環,成長、恢復及修補的速度就慢,受傷就要比較久才會好。所以肌肉痠痛幾天就恢復,肌腱韌帶發炎的恢復期,常常是以週或月來計,若是忍不住又去操他,常常就是一直拖著不好。
每次看到有人問,我現在怎樣怎樣可以跑全馬嗎? 還剩N週我可以跑XX馬嗎? 我的想法是都可以,跑完就是你的,只是每個人當下的身體品質不同,躁進的結果,有人撐過去了沒事,有些人就會被傷痛絆住。我是嚴格遵循漸進的原則,而且每次在跑步或訓練時,肌肉痠痛我可能會咬牙撐著,但只要是膝蓋或腳丫子有任何異狀,一定馬上停止;回家休息後的疼痛也是,肌肉痠痛未完全消退我可能還會出去跑跑,腳掌或膝蓋的疼痛,則會理所當然的休息到好再去,硬撐去練我才覺得是對不起自己,因為你欠身體的,它會加倍跟你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