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chih119 wrote:
raphael107...(恕刪)
有無達到有氧閥值,是根據你運動的方式*心跳有無維持在燃脂區(65%~70%,或130),持續時間有無15,20分鐘以上
跟你常不常運動,有無在運動有何關聯
就我看來你並非是看不懂,只是不同意這種看法而已
我也只能提供我所知道的理論來講來判定是分兩次30分鐘比較容易消耗脂肪
就像我所說這領域變動很快,之前一直被大家所認可的運動後疲勞是乳酸堆積造成 還不是被打翻了
我也不能保證這一定是正確的
你可以保有自己的看法,我也沒有為了這運動諮詢收費,如果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大可不必
健身房裡動作錯誤,姿勢不正確在練,可是身材也練得很棒的大有人在
這種人你也不必一定要糾正他,甚至可以學習他的經驗,因為他已經達到他想到的成果了
能夠堅持才是最重要的
cyberdog wrote:
你的文章前面都對
但結論是錯的, 你先看懂我給你的文章好嗎
燃脂肪效率,以時間來看
30分鍾:(30-12)/30=48%
60分鍾:(60-12)/60=80%
很顯然80 > 48
這是很簡單的算術
只用簡單的算數是不夠的。要用到積分。另外,簡單算數好像也算錯了。
30分鐘的跑步運動中,身體不是30分鐘都在有氧循環,一定是從無氧循環變換到有氧循環,時間大約12~15分鐘後,燃脂也只有在有氧循環中發生(這是簡化的說法)。這些都是運動生理學上的基本常識,無庸討論也無需置疑。但是不能只看這30分鐘的運動發生的事,運動後有氧循環仍然持續一段時間有效,這點不該被忽略。
再一次強調,看燃脂的總量,觀念上不能只計算運動當下。有氧運動後,即使在睡覺,基礎代謝率提昇與燃脂都會繼續發生。所以要用積分把全日的增加量加起來一起比較。之前有提到,大圓木一旦燒起來,不是說停就停的。
另外有關越過有氧閥值的問題,基本上,能持續跑步30分鐘,不管是否經常運動或是久無運動突然來這麼一下,都是可以越過的。難是難在,對於久久沒有運動的人來說,越過有氧閥值的過程並不舒適,可能持續跑10分鐘都是一件困難的事,很多人跑5分鐘就氣喘如牛痛不欲生,直接就放棄了。對於樓主來說,應該是沒有這個問題。
cyberdog wrote:
你以為人體是電子產品...(恕刪)
第1點
LSD是在訓練馬拉松的至少要跑20KM以上 這種訓練扎不扎實跟減脂有甚麼關係
減脂大多數都是為了體態要好看並不是為了參加極地長征
減去脂肪又減去肌肉(肌肉活動需要消耗大量熱量,如果要長時間運動,勢必不能有大塊的肌肉在身上,這就是短跑選手和長跑在體態上一定會有的差別)
第2點
你的觀念根本是很有問題
脂肪燃燒不單是你運動的時候,運動完體內也持續有在代謝
說別人程度太差看不懂?
30分鍾:(30-12)/30=48%
60分鍾:(60-12)/60=80%
80%>48% ?
這種爛結論也說得出來 馬上就顯現你的無知
照你這種邏輯,是分兩次30分鐘
所以應該也是48%+48%=96%>80%?
燃燒的體脂最好是用這樣在計算
非常的自以為是,任意批評,真的是住在井底
還跟人談啥燃燒脂肪
頗呵
樓主這個問題在於時間太剛好
1小時和分成兩次30 由於結果差別不大 理論上要講哪個燃燒的多就變得很難說 會有爭議
如果是一次跑兩小時 和分成兩次1小時就沒這種問題
訓練上沒甚麼好糾結 時間夠就跑兩次 時間不夠就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