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家聽來覺得很誇張或懷疑的點,我倒覺得並非不可能
一件運動褲可能穿超過十年嗎?當然可能!
我現在平常常穿來練跑的運動褲,有一件是國中三年級時的,另兩件是高中一年級時穿的
算來都穿超過二十年了!!
一雙馬拉松鞋目前也穿了4年多,穿著它跑過不下二三十場全馬
概估使用已超過兩千公里,未來短時間內應該還是會繼續穿它參加活動
月跑量跟全馬成績有關嗎?我相信絕對有相關,但不代表一定需要多少才夠
本人因為工作忙碌,有時又懶惰
平均月跑量很少超過150km,去年強迫增加訓練量
從150km/month慢慢增加到210km/month
成績果然有所提升(從32x進步到31x再到30x)
但也不見得一定要操到300km/month才"合理"吧?!
若是擔心版主只是個來亂的,那就別理他就好
而我對版主的建議只有一個
開心跑就是了!目光放遠一點,來日方長,太馬有沒有sub3真的不用太在意...
今年初的萬金馬,我的狀況很不錯,前一個月剛好完成了月跑400K的訓練量
折返點我的時間差不多是131左右,快到折返點前4K還有把速度放慢避免後面爆掉
沒想到差不多27K的時候體能瞬間大幅下滑,速度當然也狂掉,有如踩在雲端,頭昏眼花
最後只能以些微差距勉強保330
我狀況非常好的時候半馬衝120應該有機會,但全馬想保三是我完全不敢想像的
目前個人生涯最好的成績連315都還沒突破......半馬跑120就想全馬破3真的是想太多了
除非你平常就有豐富的長跑經驗,身體與心肺強度都夠,那才有可能
但以樓主的長跑經驗及訓練菜單來看,這種訓練量是完全不可能達成破3的偉業
前半馬跑120,後半馬一定速度狂掉,能保320就要豎大拇指了
另外10K跑者和全馬確實是有關聯的,有種說法是10K跑越快,全馬就跑越好
畢竟除了超馬之外,全馬對肌肉的負擔其實不算大(尤其是跑姿正確的話負擔更小),心肺佔比例很高
10K跑者能跑到35分左右甚至更低的話,就算沒跑過全馬,應該也可以簡單預測成績能在三小時左右
還有就是又有很無聊的人在那邊懷疑別人在說大話或假話
你先把你自己的成績拉上去再去關心別人吧......
半馬跑120就喊說這叫神人這有問題,可見你速度太慢離神人太遠,根本不知道標準是怎樣
hk0820 wrote:
全馬310,真神人!...(恕刪)
跑量多不代表就跑的快,
質跟量都要取得一個平衡點才行,
速度並不會跑的多就變快,
耐力也不會跑的快就變強,
都是要做一些相對應的練習。
有些人月跑5、600km,但跑不進sub3,
有的人只跑2、300km,但能跑進sub3,
在基本的訓練量夠的前提下,我覺得基本量300km就夠了,
接下來就是質的提升。這300km的訓練內容看你要怎麼去搭配。
有的人根本不練lsd的,直接跑強度高的長距離配速跑,
或是路線大部份都是練山路而不是平路,
一樣月跑量下,甚至月跑量高於他的人,跑出來的成績也不一定贏的了。
所以不能只看跑量就要判斷一個人的成績。訓練的內容是什麼也很重要。
chc671224 wrote:
跑量多不代表就跑的快...(恕刪)
非常贊同您的說法
練習的質與量,都是成績進步的關鍵
而最好的訓練菜單,只有自己的身體最了解
在訓練中,除了照表操課的方式
更應該去傾聽自己的身體,去挑戰自己的身體
關於以半馬紀錄預測全馬成績
sub80要破3一定綽綽有餘
我目前有紀錄可查的半馬成績是83分(但近幾年會選擇跑半馬的場次都是在夏天)
但今年萬金石跟三重馬都僥倖sub3成功
(別說什麼神人,常常遇到比我強很多的大哥們會笑我)
馬拉松跑者習慣為自己設定目標
這是一個激勵自己繼續跑下去的動力
但若是過份在意成績,反而會形成心理壓力
進而變成一種障礙去限制/影響了表現
踏上馬場,我們是跑者而不是精準的會計師
若跑步時每公里在計算著配速,又如何能專注在跑步的當下呢?
平時練習時設定目標,充分準備
參加比賽時不預設立場,不躁進不妄想,輕鬆而專注
祝大家都能跑出健康的身體,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