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該怎麼跑」菜鳥-跑步日誌

白色迷戀 wrote:
剛剛馬上去試跑..蹲...(恕刪)


一、蹲著跑應該是不對,免得跑久了要改也會困難。

二、初期的確是用姿勢小些,腳踝不要提太高來跑是好方法,跑了一陣子再邁進是一個較保險學習進程,歡迎繼續提供後續心得共同探討,讓一些如我菜鳥般的跑者在跑的初期中能避免一些錯誤,少走一些岔路,也算是這篇文章的一點點能有值得注意之處。

三、另外建議就是要有"赤腳"跑的練習時間,會有進一步的收獲。而我是用薄底的桌球鞋替代五趾鞋來練習pose跑法,我想我目前的pose應該有較接近正確跑姿了,因為穿薄底桌球鞋(約一公分的厚度,相對較硬鞋底)來跑並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但較酸是會因為沒有厚底鞋來得有彈性,所以也可找家中薄底的鞋跑跑看(若無適合赤腳跑的場地的話),也能有類似的效果。
macg4 wrote:
這應該是過度曲解原書...(恕刪)


感謝macg4大總能適時補充正確的資訊,讓大家都能獲得參考資料。

解讀書中的意議,一定要實際跑過才能了解的更透徹。

pose跑法不是唯一的好的跑法,但個人覺得他是不易受傷,在同樣條件下它能讓自己跑得更久的跑法中"其中一種"。不過...........................它是需要"努力學習"一種"技術"的跑法。


7/25 15.30
約 6 公里 時間無
分析:無
鞋子:蝴蝶牌 桌球鞋

體能感覺:還好,不喘
身體疼痛:小腿會酸

一、此次一樣跑上下坡二趟,共六公里。但下坡很陡,且為了有快速的感覺,速度過快了一些,著地為了不用力,變成了小腿要使力的小心著地,所以跑完後小腿很酸。
解決:下坡路段,不能有想要"特快"的心理,不然容易傷身,因整個動作易變形,且著地力量會過大。

二 、再次感到pose 的好處:下坡時pose 的跑法(千萬不要讓步幅過大,但稍讓步頻增高)保持前掌著地,就不會過傷身體,膝蓋也不會有特別的壓力過大的感覺,整個感覺就是很順。

三、上坡時更是體現優點:此次上坡時,竟出現了徐國峰提到的,讓重心帶著你跑的類似感覺,在上坡時會有腳一直推著地跑的感覺(不是故意去磨地,或是蹬地)而是整個重心前傾著跑,在上陡坡時其實不感覺有特別累的感覺,只是上坡一定會使"步幅"變小,就如同初跑時一樣,此時上坡跑法,就是維持住步頻(我跑時總會想到騎單車上坡時的"抽車",自己會一直告訴自己"抽起來、抽起來"),但縮小步幅,依然能跑得很輕鬆。這是此次最大收穫。

練跑時最好是邊跑邊謹記要領:
一、用後大腿抬腳踝。二、以前蹠部著地。三、一著地就拉刻以後大腿拉起。四、靠重心移動來跑。五、速率快但步幅短。六、壓低重心,讓身體起伏愈小愈好。七、隨時感覺是否會有"震",震愈小就是愈好。八、練習最好不要催快速度,讓每一步都感覺是慢動作般,去感覺整個身體的運作是否順暢。九、跑起來會累但不會"喘"。十、隨時練習,且赤足、穿鞋交互練習。
更精簡版本:身前傾、大腿拉、掌著地、震很小、壓重心。


看了大家的"陽明山"半馬路跑的成績,01上的每位都很優啊! 撇開第一名的超人成績竟是 1.15.21(何盡平),大致有1.48~2.30為多數,自己應該還跑不完半馬(注意這還有半程是完全上坡路段啊),還要繼續努力才行。


一個多月前,自許自己在七月底前要達到十公里,五十分鐘以內,該是這二三天要自測時間到了,預計自己應該是54~58分之間吧(平路段)。
sunboy1102 wrote:
近日看到"五趾鞋"的文章,這蠻適合短期的訓練pose 跑法,另外也能在長周期但距離較短的跑步中讓腳鍛鍊得更強壯,會想讓人買一雙試看看。


五趾鞋是博士推薦的 Pose 跑法用鞋,倒是 Asics Gel-1160,後腳跟比前腳掌高 1 公分,也就是如果赤腳跑你著地的腳跟是離地 1 公分,穿 Gel-1160 剛好是「全」腳掌著地。所以,個人覺得像 Gel-1160 等後腳跟較高的慢跑鞋,比較適合全腳掌著地的方式。最近在網路上,有些網友用姿勢跑法,結果足弓痛或足底筋膜炎,我覺得可能就是用一般慢跑鞋來「前」腳掌著地的緣故。

runomic wrote:
五趾鞋是博士推薦的 ...(恕刪)


又是有看沒有"到",謝謝run大再一次提醒原來博士也有提到五趾鞋的用法。

個人心得:
gel-1160的確是很高(喜歡腳跟著地跑法的買這一雙應很適合),但經赤腳、桌球鞋的不同底部多次試跑後,鞋子有影響但影響不大,也就是pose姿勢接近合理的話,就都能前掌著地(但會感覺差一點點)。

足底筋膜炎等慢跑傷害,個人在左腳方面有問題(會酸痛走路不舒服),但右腳卻都沒問題--奇怪了喔,所以近日都在試驗左右腳跑步的差異性,到底那裡出現問題跑姿,才會導致左右不同的情況。


另外前幾日跑下坡速度過快,導致左右兩腳的小腿超酸但還好應該沒受傷經五日的休息大致可以再跑了,下坡跑法在博士和徐國峰書中有提到就是上、平路、下坡跑法就是"身體前傾多、前傾、稍前傾"不同,但細節沒敘述,不過個人才跑二次而已,過一段時間里程數夠了,再詳述心得,和剛進門的路跑愛好者分享。


昨天試了姿勢跑法跑了3.5km, 今天覺得小腿肚及大腿後側有點痛, 今天休息一天,
明天再去試試, 換了跑法感覺跑起來還蠻ok的
小弟左腳腳根左側也有類似筋膜炎的狀況,但不是很嚴重,只是賽後都有點酸痛感,休息幾天後還是可以跑,但是好不了!
7/16陽明山半馬,前10.5K用姿勢跑法只撐了5K,跑者太多,亂了節奏.折返後連續10.5K下坡,用姿勢跑法有欲罷不能的感覺,連續超車至少有2-300人,隔日腳踝,股四頭肌有較明顯的酸痛,但沒受傷!
VICTORY CAN NEVER BE TAKEN FOR GRANTED.
看了以上二位的回覆後,剛剛就去跑了五公里當夜宵。半夜12點多跑步,陪伴你的就星星、蟲鳴和狗螺聲。

另外也回覆樓上的心得,下坡超過二三百人,這也太驚人了吧! 另想請教用pose跑法時因某些外在因素會因影響就不使用pose跑法,那接下來是使用什麼樣的跑法?

去年木柵動物園路跑賽.我也有類似的經驗.用姿勢跑法下坡真的是用狂衝的..
經過昨天一天的休息, 腿部酸痛好得差不多了,
今天早上再試了3.8km, 狀況比前天又好了一些
但跑到後面有點沒力做拉腿上來的動作了
要來慢慢訓練這些地方的肌肉強度才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