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效率問題吧 不過像我就不想太複雜 跑步最間單了 也能保持健康
哈拉伯 wrote:
我以前有在跑步
是純跑步...完全沒重訓
身形真的是乾扁消瘦

後來生活型態改變
沒那麼多時間去跑步了

就在家舉啞鈴舉槓鈴

之前跑步的時候...
是沒有跑得特別勤
但是平時坐著休息靜止心跳也會落在55至60

純重訓一段時間後
發現體格確實是跟純跑步好很多
但是坐著休息靜止心跳都會超過每分八十

所以後來我除了練腿日
每天都會多加半小時跳繩了

運動沒有哪個最好
最重要是找到哪個適合自己的


其實「重訓和有氧」就像是「肉和青菜」,
都一樣重要,都不要偏食才是王道。

現在台灣的氛圍就是,愛跑步就一直跑,
就像「只吃肉不吃青菜」和「只吃青菜不吃肉」,
偏食不是好事。

版上回覆跑步很好的,很大比例沒有在「重訓」,
只跑步=只做「分解型運動」,短時間來講沒有什麼大問題,
但是長期下來,小問題就變大了。

還是建議「重訓和有氧」都要做,
而且大方向是「有氧的總時間」不要超過「重訓總時間」。


P.S. 樓主看到怪獸影片之後,覺得很不爽,
代表樓主把自已限制在「有氧世界」裡了,
不願意接受另外的「重訓世界」。

不敢說「何博士」的訊息100%都是對,但是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專業和可靠。
三大有氧運動:跑步/游泳/騎腳踏車
有氧運動確實會消耗肌肉身形會偏向乾扁(假設練很大的情況)
但有氧運動好處一籮筐~降三高控制體重/心肺提升/提升免疫/避免骨鬆/紓壓......

我是騎腳踏車為主(很少比例慢跑,但隨時保持一小時10K實力),練核心為輔,
沒有重訓,靜止心率約在50~52。

不管有氧/重訓怎麼分配比例,我個人認為提升心肺功能最重要,精神變好耐力也變好,進而提升工作效率。
出去爬山或長途開車也比較不會累。

對我個人而言,不需要重訓上半身,生活上沒有搬重物粗重的活要做。
我沒否認重訓好處,但請維持心肺功能,不要跑3K喘得要死。
SENDOH0420 wrote:
三高控制體重/心肺提升/提升免疫/避免骨鬆/紓壓......


其實我沒全盤否認他

教學相長也不用怕人批評

他博士應該也不是念假的

但看的出來他對慢跑很鄙視

他的客群應該是不會普通人或拳擊手

這點他倒是該說清楚

除此之外我都沒意見
水管上的健身達人,真的都流傳這種概念,都只推那種高強度間歇性運動

這樣健身房才能賺錢?
Lloar8364 wrote:
水管上的健身達人,真(恕刪)


高強度間歇通常都是有一定底子的人才有辦法做,
不然受傷程度應該比一般運動要高很多。
如果一般民眾照影片示範跟著做,以為可以省時又增強體能。
先得到的應該是運動傷害吧 我想

慢跑量力而為就好,靜止心率從原本65~70變成50上下。
體態變好,常常大量流汗也算是排毒吧。
不用求快,只要能維持體力。得到健康就好
Caesar-2017 wrote:
其實減肥吃七分~動三...(恕刪)


其實先天基因七分,後天飲食運動才3分。
女生先天胸前就是有那500公克的脂肪。
我先天胯下就是有30公分的海綿體。

很多事情,光靠努力是不夠的。
tennebrae wrote:
分,後天飲食運動才3分。
女生先天胸前就是


我不信

掏出來量一下

少一公分切2段
為什麼跑步就不能高強度間歇啊
跑步又不是兩隻腳一直動而已
找個400公尺操場
就可以練間歇了
一樣的跑步,一雙鞋子,同個場地
從lsd tempo-run interval
全部都可以練啊
買不起運動表
一支簡單jaga用來當碼表就可以啦

幹嘛一定要去健身房
然後在那邊說跑步沒啥用
感覺那個教授就半桶水
網路一堆跑步菜單,裡面就一堆高強度間歇了,還是只要跑步兩隻腳動就算有氧...
langrisser1981 wrote:
為什麼跑步就不能高強...(恕刪)

最近有這慢跑無用論的話題,感覺是健身業者放出來的炒作,
小弟年輕時打藍球30幾年,偶受傷
最近6年改慢跑,瘦了15公斤,從沒受傷;
個人PB:10k 49分50秒
感想:若純跑步可涵蓋全身80%的肌肉組織
     有時間再輔以啞鈴、腹部滾輪、單槓即已足夠!
我是健康取向的運動,若要練成巨巨則另當別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