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MA Mobium Elite這款使用全新概念打造的跑鞋,可以說是顛覆了世人對PUMA以及跑鞋的印象,因為Mobium Elite是以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貓科動物作為設計藍圖,因為像是獵豹這類的貓科動物,在奔跑或行走時腳掌會在落地與起步時自然的伸展、緊縮肌肉及骨骼,以達到借力使力的效果,且著地時也可以更平穩舒適。而擁有這些優勢得歸功於Adaptive Running這項動態適跑科技,它由Mobium Band(X型彈力繩)、Windlass Chassis(縮提式大底)、Expansion Pods(獨立緩衝塊墊)這三大要件組成;小編在二月下旬曾到東京參加Mobium Elite的上市發表會,並帶回許多設計師在開發這雙鞋的當時理念,讓我對這雙跑鞋更充滿了期待。當然上述這些科技並不是光看光聽就能體會的,還是得親自穿上它試跑才能感受到大底那獨特的作動方式。
對Mobium Elite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搭載Adaptive Running 動態適跑科技‧PUMA MOBIUM ELITE 東京發表!

首先讓我們來看到PUMA近年所使用的鞋盒外觀,各位是否有發現它跟其它品牌的差異呢?除了紙盒以外上蓋採用環保的PET塑膠材質,只需要簡單的加熱塑型就可完成,無需浪費人力縫製,並以PUMA的企業配色「紅/白」作為基底。而這看似平凡的設計,其實是費時21個月,打造40個模型後才完成的最終品,為的就是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袋子外觀印滿了生活中許多廢物回收再利用的一些例子,而PUMA從2010年開始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由知名設計師Yves Behar操刀的全新鞋盒被命名為「Clever Little Bag」,過去應該沒聽過鞋盒還有名字的吧!另外它的體積與重量也比傳統鞋盒要來小且輕。

「Clever Little Bag」所使用的紙量僅有過去鞋盒的35%,更因為這個提把的設計,讓消費者無需額外使用塑膠袋,直接可以將整雙鞋盒拎著走;也因為如此可以為地球省下275噸的塑膠袋用量,換算為地球資源的話,等同是減少2000萬兆焦耳的電,8500噸的紙量,100萬公升的燃料,還有100萬公升的水,以上合計為10000公噸的二氧化碳。順道一提!因為鞋盒體積變小、重量減輕的緣故,使得運輸時的成本也跟著降低,約可以減少50萬公升的石油量,這數據著實非常驚人。

看到這裡是否很難想像,這小小的改變對地球的影響竟是如此巨大呢?!另外看到上圖「Clever Little Bag」的開盒方式,當多雙PUMA鞋子疊羅漢時,你還是可以從側邊得知鞋盒的型號,並直接將鞋子取出,但取出時還是得小心點就是了,畢竟當整個鞋盒抽出後,該空間就少了上面的支撐。

PUMA Mobium Elite型錄上的男鞋除了所展示的綠、黑、紅、橘這四種顏色之外,小編似乎也有發現藍色的蹤跡,等今天上市後各位就會知道台灣共計推出哪幾個顏色了,對這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把鈔票準備好。

因為戶外拍攝有陽光加持的緣故,這雙鞋的顏色會有些許變化,實際上肉眼所見到的會比較接近青綠色,就如同本文中在棚內拍攝的顏色一樣。

在PUMA Mobium Elite的兩隻鞋的外側均黏上醒目的PUMA符號,材質接近塑膠皮面。

鞋頭也大膽了加入PUMA美洲獅的元素,讓Mobium Elite顯得更獨樹一格。

Mobium Elite就如同人類的腳掌,並不是平整的與地板貼和,足弓處保留了一些空間,而設計師正是運用這空間創造出動態適跑科技,進而達到「鞋腳合一」的腳感。

喜歡PUMA跑鞋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發現,近期PUMA使用綠色的頻率相當的高,在Faas系列中也可以見到類似的配色。

因為設計師將Mobium Elite的重心放在鞋底的科技上,所以在鞋子的其它項目就沒有特別去強調,但可別以為用料就因此變得馬虎;鞋面使用透氣度極佳的雙層網布製成,透過微距鏡的拍攝,各位更能夠看出那密密麻麻的網狀纖維。

由鞋子內裡看出去即可發現鞋面擁有不錯的透光性,當然這也代表了材質的輕薄與透氣效果。

Mobium Elite在鞋身細節的處理上也算是稱職。

Mobium Elite所配備的鞋帶彈性比傳統鞋帶要來得高,相信這是為了搭配可延展大底所做的準備,另外鞋舌上亦有定位孔與透氣孔的設計。

鞋舌上方也加入PUMA美洲獅的元素。

Mobium Elite鞋口上方使用較為柔軟的布料纖維,所以當足部做大幅度的活動時,也不會有任何不適的感覺。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底與大底的厚度,影響抓地力最關鍵的就是大底了,但厚度看起來似乎差強人意。

鞋後跟有PUMA美洲獅的立體標誌,以及小面積的反光條。

鞋墊上印有Mobium Elite的字樣。

將橘色鞋墊抽出後發現它還挺薄的,且材質與一般平價跑鞋看起來差異不大。

鞋墊的另一面材質類似高密度海綿,但不見任何的止滑設計來避免鞋墊位移。

只在鞋墊的下方黏上了雙面膠來固定,不過這手法略顯粗糙了些。

中底與鞋身使用了雙縫線來固定。

緊接著重頭戲要來囉!那就是Adaptive Running(動態適跑科技)的介紹。

小編先將腳上的Mobium Elite脫下,為各位示範這雙跑鞋的延展性有多麼的驚人。

黑色的部份官方稱之為Windlass Chassis(縮提式大底),因為人類在奔跑時,腳掌長度會有6.3%的延展變化,為了讓鞋子能夠符合腳掌的變化,縮提式大底才就此誕生,讓Mobium Elite可以完整的包覆雙腳,並應付每次的移動。

Mobium Band(X型彈力繩)可說是成就Mobium Elite最重要的結構之一,因為有了「X型彈力繩」大底才能有適度的延展與快速的收縮反應,這條X型彈力繩是經過原廠反覆測試才完成的設計,所以各位無需擔心它的耐用度,可能穿到大底磨平這條繩子還是安然無恙吧!其功能就等同於足部的肌腱,當你施力越大時,所獲得的反饋力道也就越明顯。

當小編單手將鞋子彎曲再放開時,Mobium Band(X型彈力繩)的效果就出現了,Windlass Chassis(縮提式大底)會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

鞋底白色的部份我們都可以稱之為Expansion Pods(獨立緩衝塊墊),這個結構的目的就是用來對應人類腳掌的骨骼與肌肉,其塊墊不論是形狀或是大小面積,都是經過設計師特別計算過的,就如同貓科動物的腳掌一般,可適應不同的環境、地形,而去改變獨立緩衝塊墊。掌管抓地力的大底,Mobium Elite也使用了PUMA目前EverTrack碳化橡膠,白色部分的中底材質則是使用頂級的EVA材質,在目前的FAAS鞋款也能見到。

拿到Mobium Elite當然免不了要親自試跑囉!而對照組就是我腳上的這雙Faas 500,Faas 500以上的型號為訓練用途,所以鞋底會做的比較厚,跑起來當然也就比較舒適一些。

Faas 500的鞋底設計為平整面,並不如Mobium Elite做了足弓上的考量與移動時的可適性。穿著Faas 500試跑時,因為鞋跟強調的避震性,讓我這個體重不算輕的傢伙在落地時不致於那麼吃力;小編穿它外出長時間走路拍照也挺舒適的,算是一款設計新潮且好搭配的跑鞋。

再來就要換上Mobium Elite了,換上後馬上能感受出它與Faas500在包覆性上的差異,Mobium Elite所具備的Adaptive Running(動態適跑科技)不只讓腳底Match,而是讓整雙腳能夠獲得充分的包覆。

試跑時我先用腳跟著地,很明顯能感受到落地後的衝擊力向四周擴散開來,且踏在地方的感覺就是非常的柔軟,然後前掌的Expansion Pods(獨立緩衝塊墊)讓我在起步時腳趾頭該觸的關節可以獲得更自然的彎曲,有一點點接近裸足的跑感,但又完全沒有裸足跑時的吃力感。

在東京與原廠設計師進行訪談時,他們曾強調Mobium Elite會讓跑者在跑步時自然的以中足落地,但這點我暫時沒有感覺到,但可能要多跑幾次才會獲得改善也說不定。過去我其實不曾穿過PUMA的跑鞋,但隨著Mobium Elite這雙跑鞋的出現,我想這足以證明PUMA在跑鞋開發上所做的努力。
※特別感謝 Bryan.S 協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