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機會和一位鞋測達人互相討論過日後adidas一定會針對原有的鞋款技術搭配
這項新材質鞋底開發新款跑鞋,這次收到的adistar boost就是搭配原有的
避震鞋跟技術FORMOTION配合中底TPU材質研發完成。
而根據官網描述adidas將在2015年之後全面的把原有的EVA中底材質的各款跑
鞋中底換成boost科技也就是TPU材質。
如下圖從外觀來看這雙adistar boost跑鞋配上techfit鞋面和energy boost
真的極為相似,後段會針對這款跑鞋和energy boost做一個細部比較。

七月份將推出的adistar boost跑鞋分為藍色--男款,紫色--女款。


這次的男款鞋面藍色配上螢光色系的鞋帶在目光的吸引上很搶眼,對於這一系列
跑鞋相信過些時日還會推出不同配色的鞋款,配色不管是鞋面低調而鞋帶亮眼或
是鞋面鞋帶一同搶鋒頭,就像 energy boost 近期推出不同的配色組合提供跑友
更多的選擇。

[techfit 鞋面材質]
先從鞋面來看,這款adistar boost 承襲energy boost 一樣的作風,採用
techfit 科技對於腳的服貼性很強,這點提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選購時可以
試看看自己原穿著尺寸和大半號鞋款在這兩者間細心體會一下貼合感覺,
我這雙是選擇原跑鞋尺寸,在剛開始穿著時會有一點卡卡的但是這個感覺又不是
真的鞋小所造成的擠壓,剛開始穿時我有放鬆鞋帶換薄襪試穿,沒有特別選購
大半號的adistar boost,但是跑友在試穿時若是覺的卡的程度自己無法接受就
可以大半號處理免的在練跑時擠壓到腳指造成困擾。
techfit布面上搭配powerband對於腳部有支撐性隨著腳部下壓觸地產生擠壓
變形此時powerband膠條發揮穩定腳形的功能。
來談談techfit 材質,一般跑鞋網布設計在穿著上對於前腳掌較沒有貼合感覺
前腳掌較扁平一般網布跑鞋會在這個部位產生空隙而techfit彈性布料類似緊身
衣功效貼合腳部肌肉更能夠在跑步過程中提供保護,而powerband膠條則更穩定
將techfit布料支撐維持腳部線條。
稍後將與energy boost 比較一下techfit的改變之處。

techfit 襪套式鞋面,這樣設計也省去每次跑步鞋舌都會偏一邊的困擾。

此款跑鞋對於跑者足弓建議以正常及稍低足弓跑者設計較適合。

[側邊adidas logo]
在鞋面側邊的adidas logo 設計上有穩定足部的功能,這樣的設計在其它廠牌鞋
款上都經常看到,而adidas 將logo套入這模式算是把功能和美觀合而為一
在強調功能性外也不會產生突兀的感覺。
但是在這個地方沒有特別強調因為在鞋面布料上已經強化此一功能這裡只具備輔
助的功效。

從下面這張照片來看boost技術取代原先的adiPRENE 及 adiPRENE+ 而對於已
經習慣傳統避震材質鞋底的跑友來說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在速度不快的跑友方
面這樣的改變也許影響不大,鞋底更緩和的避震及前進動力反而是好事但是對於
速度型跑友來說較軟的材質會需要更多的體力去加給地面讓前進動力維持原有的
能量,這點也需要在後續adidas推出的adizero boost系列的跑鞋身上來做實際
評測才會有更確實的感受。
從前腳掌到腳後跟一整片都是boost科技材質。

[boost 科技]
將TPU 學名:熱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
利用製程將TPU顆粒實際吹製成為類似保麗龍的微形能量膠囊,這些能量膠囊就
好像有成千上萬個氣墊小球在跑者的腳底下運作。
在boost科技上跑者會感受到一股穩定的回彈力道,讓跑者每一次觸地回彈
都能將地面回饋力道借由微行能量膠囊的壓縮釋放在一次轉換成前進動能。

後腳跟穩定底座有支撐腳跟功能。

[FORMOTION 避震系統]
相信穿過adidas慢跑鞋的跑友對於鞋跟的FORMOTION設計不會感到陌生,
記得數年前剛接觸這項設計時對於這項大而重的分離鞋跟設計算是吃足了苦頭,
由如下數年前的資料簡單的區分來看,FORMOTION近幾年也慢慢進階了
對於這項設計我很贊賞,不管在輕量跑鞋或是慢跑鞋款這項設計都提供跑者
對於地面的回饋力道的消減有很大的幫助,以前跑的感覺是怎麼會消弱這麼多的
力道?讓每一步都難以前進但是經過數年的改款對於講究速度型的跑者又想維持
一定的保護在進階版的FORMOTION上已經完美展現出來。


小巧的FORMOTION設計真的是跑者的一大福音,兼顧避震與速度的考量。


從這張來看即使在FORMOTION鞋跟上方還是鑲嵌了boost科技材質。
鞋跟部位不是只靠FORMOTION來做避震功效而是把boost科技和FORMOTION
搭配在一起使用。

在FORMOTIION鞋跟都加上boost科技讓觸地力道回彈更穩定也更平順的釋放
出來。

[TORSION SYSTEM]
穩定中足的設計是跑鞋在避震性能提升外另一個重點項目,讓跑者能夠自由無慮
的在跑道上馳騁,突然的路面狀況也能迎刃而解不會造成腳部扭傷情形。
若是少了這項設計就像之前測試的一雙adidas跑鞋就有跑友質疑沒了這個還算是
雙正統跑鞋嗎?
十足認為這是跑鞋所應具備的基本功能但是我想每雙跑鞋在設計研發製造一步步
下來經過無數次的測試及修改雖然不一定稱上十全十美但是我想該具備的功能
是不會少的。

[鞋底耐磨材質]
在鞋底耐磨材質上採用了continental 馬牌輪胎耐磨材質,而在數款採用此材質
的跑鞋來看在厚度上算是偏薄的。

雖然厚度減少但是在耐用度上並沒有減少,相反的更能減少一定的重量
在性能及重量上取得一個絕佳平衡點,而在鞋跟後段也特別的往後做些許的沿伸
這點對於後腳跟磨損保護又是一項考慮周詳的設計,對於大部份後腳跟著地而經
常磨損到腳跟的跑友來說這項小改變確實幫助很大。

看鞋底耐磨層花紋強調外側邊緣處理對於鞋前緣觸地增加使用壽命。


在鞋跟末端也就是跑者最常磨損部位延伸處理,增加跑鞋使用壽命。


[micoach]跑步晶片置入孔設計,旁邊的了拉繩讓跑者很方便的取出晶片。

[鞋墊]
算是厚度不算薄的設計,在保護腳底上等於是加了一層保險裝置,柔軟舒服的
材質讓跑者在鞋中底均量回饋上傳後再經過此鞋底更能達到以效防震要求
不過此款鞋墊沒有多做透氣處理相對來說對於要求鞋底散熱的跑友來說可能會稍
微有點微詞。


從這張來看鞋墊厚度真的不算薄。

鞋墊底部稍稍有點防滑處理。

[energy boost vs adistar boost ]
接下來比較看看和前幾個月推出的energy boost有何不同?

整體來看是大同小異但是從各部位一一深入來看

[鞋面比較]
很明顯的前腳掌的powerband 設計從原先的兩圈間隔較遠到這款adistar
boost 來看將兩條橫跨powerband的膠條移近了。

從這張來看連續兩條powerband膠條比起之前的設計更能有效貼合前腳背
第一條更為往前接近鞋尖處也就是在前腳掌前緣處,第二條膠條位置相對來說
接近腳指中段部位這幾處活動性較多透過powerband設計隨著步伐移動適時調整
位置。

[鞋帶孔]從原先的五孔設計而adistar boost則是7孔設計,孔數對於鞋面包覆性
及穿著舒適性都有一定影響,基本上最後一孔不用因為即使穿上了那鞋帶也不夠
綁了,

[鞋中底 boost 科技厚度]
從這張鞋後跟比較tpu材質厚度,實際量測發現adistar boost 2.5 cm
energy boost 3.0 cm 在材質中間交接處也就是下面那雙tpu材質中央的交接
線energy boost 較偏中央而adistar boost 則往上移到近鞋底部位。
在腳跟後端耐磨層延伸也adistar boost 也比 energy boost 來的淺些也就是沒
有那麼外露了。


[鞋底耐磨層]
兩者花紋風格不同,energy boost 採用直條紋路而adistar boost 則採用
橫條紋路設計。adistar boost耐磨層在前腳掌從觸地端往另一側延伸。

[鞋測記錄]
測試路線:成蘆橋--關渡宮 方向自行車道 ;
三信陸橋--蘆洲紅橋--關渡橋方向自行車道
測試路面:平坦柏油路面(中間一段為水泥路面)
0628 測試里程:8.49 km
0629 測試里程: 16.85 km
0630 測試里程: 19.82 km
總測試里程: 45.16 km
[第一次測試練跑]
在開始測試時因為已經有之前energy boost經驗所以心裡已經有底對於boost
科技觸地的感覺能夠清楚掌握住,在穿上adistar boost 進行測試時發現
原本很明顯的穩定回彈力道現在不是那麼明確了,後腳跟換成FORMOTION
科技讓boost科技的展現稍稍往後退了一些,也就是觸地回彈感受沒有那麼強烈
了,第一次試穿剛開始點擔心techfit襪套式鞋面是否會過緊但是稍稍調整鞋帶
鬆緊後在跑步的過程裡沒有任何不適感。
所以之前心裡擔心會卡腳的問題不存在,而這也和鞋子型號或是鞋形偏小的擠壓
感不同,鞋面浮貼在腳背上不會造成太大的壓迫感。
在之後兩次試跑我直接把里程拉長想看看在長距離下剛穿的adistar boost會不
會對於腳有任何的影響?
[第二次測試練跑]
第二次06/29試跑和跑友一同從成蘆橋往關渡宮 跑去中間有一段試衝了聖景路爬
坡,還有在關渡自然公園 後段衝刺,雖然這雙跑鞋鞋重約310公克但是在加速
上不會感覺憋腳但是要想長時間拉速度我想以我的實力來說那是差的遠了
所以這雙鞋給我的感覺是一雙絕佳的訓練鞋款,以跑者需求來看很適合練跑速度
在5分到5分半的跑友穿著,要想進五分內就要再多花點力但是對於跑者來說
就可能會覺的費力了。
[第三次測試練跑]
第三次 06/30 獨跑三信陸橋往關渡橋路線,這次練跑重點在把速度控制在
五分到五分半中間很舒服的速度,鞋底的FORMOTION避震系統讓每一步很順暢
回想起以前對於FORMOTION的害怕現在的進階版本真的讓人十分的欣賞
對於energy boost 純 tpu材質鞋底我還是怕怕的,因為習慣鞋底有點硬的回彈
感覺對我來說是比較實際的,而穩定回彈的回饋力道多少還是會消弱前進動能。
這就像有的跑者喜歡硬鞋底而有的極度偏好軟Q的鞋底設計,而對於選購一雙
適合自己的跑鞋只有親身體會,而這雙adistar boost 跑鞋真的野心很大
是兩者通吃,所以說實在話我還是喜歡穿上結合傳統adidas鞋底科技的跑鞋




[測試心得總結]
1.穿過之前adistar跑鞋跑友對於這款更換新的中底tpu材質會有一番新的體驗
對於想體會boost科技但是又想保有adidas舊有的避震技術這款新的adistar
boost 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在速度和避震上可以達到一個平衡點,測試幾次長距離練跑覺的兼顧舒適度
和加速性,雖然不像adizero鞋款來的輕量但是在長距離練跑時穿插幾段拉速
測試也還不錯。
3.adistar boost 是一雙符合很多跑友需求的訓練鞋款,在長距離練跑時能保有
一定的舒適性,techfit鞋面貼合雙腳讓跑步更加輕鬆。
[練跑里程速度記錄]
2013.06.28 8.49 km

2013.06.29 16.85 km

2013.06.30 19.82 km


-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