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科技是不斷在進步的。今天跟大家分享這款由Mio推出的穿戴式裝置Mio Alpha運動錶就搭載了Philips專利的光束感應科技,讓喜歡運動的朋友們從此可以擺脫傳統心律帶對胸口的束縛,用更輕鬆的穿著來進行運動,還能便捷準確的掌握運動中心律變化。直奔主題,讓我們開始來接觸這款光束感應的心律偵測錶吧!

12/21補充標示一下:這款產品設計製造商Mio並不是台灣朋友們熟悉的神達旗下Mio,而是另外一間公司。Mio是一間來自加拿大的科技公司,由Liz Dickinson女士於1999年創辦。有不少網友看了文章後直接去詢問神達Mio的客服,其實是兩家不同的公司唷!別找錯對象了。
一、開箱篇 |
這次取得的Mio Alpha應該是台灣上市上市包裝版無誤,這款有趣而且便利的運動心律偵測錶在台灣也已經正式販售,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Mio Alpha的真面貌囉。官方網址由此進入,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先看看。

Mio Alpha的包裝外盒,深黑色主體搭配黑色錶款隱約透出的綠光,相當有科技感啊。

盒側有產品重點特色標示,包括了心律偵測、不需要胸前心律帶搭配以及可以跟智慧型裝置連線提供心律訊息三大類。

另外一個重要規格隱藏在盒底,這邊可以看到Mio Alpha防水等級可以達水下30公尺,因此不只可以配戴游泳,連浮潛或是近海潛水都沒問題。不過先提醒一下,雖然Mio Alpha防水可達水下30公尺,但不可以在水底下操作,否則會有進水的可能,因此下水前就得先設定好囉。

移除外側第一層的紙套,裡頭還有一個白色紙盒,趕緊一併拆開來吧!

打開白色盒子的上蓋,Mio Alpha就像一般手錶一樣靜靜的躺在裡頭,一點都看不出來它可是身懷絕技,跟一般手錶配戴方式相同就可以偵測心律啊!

正式介紹前,先幫大家歸納一下Mio Alpha的產品特色:
產品特色:
•採Philips專利光束感應科技,無須外接胸帶,配戴舒適度大幅提升
•經實驗證明,量測準確度高達99%
•非傳統手指按壓式量測,訓練不中斷、數據更準確
•採用高效能鋰電池USB充電,使用時數可高達10小時,待機可達2個月
•內建藍芽4.0裝置,可將鍛鍊資料與智慧型手機的各式運動APP串接(iPhone 4s 以上)
•可自行設定理想心率目標,達標時MIO Alpha將以燈號搭配提示音提醒您
•30米防水,可配戴游泳!!

原廠標準配件,包括Mio Alpha手錶一支、磁吸附式傳輸線一條、說明文件。從Mio Alpha的各項設計特色來看,都可以明確的感覺到這款產品跟麥哲倫的ECHO相似,都與傳統的GPS運動記錄手錶不同,而且更偏向於室內運動輔助取向,相當適合都會上班族的年輕男女們。

來看看Mio Alpha全貌吧!這次取得的是黑灰配色的機種,錶帶上有大量的透氣孔,減少配戴時的悶熱感。原廠巧妙的把錶帶扣跟透氣孔結合,設計非常有巧思。

螢幕採弧形微凸設計,稍微有放大效果,閱讀螢幕更舒服些,不過遺憾的是Mio Alpha螢幕並沒有搭配背光功能,因此如果習慣夜間路跑的朋友,想要掌握時實心律除了透過手機連線從手機螢幕讀取,大概就只能從螢幕下方的心律狀態顯示LED燈來大致判定囉。

側面照一張,由於Mio Alpha採用光束感應科技來偵測心律,因此錶面內緣要盡量貼近肌膚才能準確偵測心律數值。Mio Alpha針對這點設計,因此錶帶與錶身部分的材質都有不錯的延展性,配戴起來非常貼手,舒適度相當高,稍微適應一下就會忘記它的存在。

手錶正面,其實基本上來說Mio Alpha跟傳統GPS運動錶比起來功能並不多,就是計時跟偵測心跳,不像GArmin等運動錶有GPS軌跡記錄、氣溫氣壓等功能,因此錶身的設計也非常的簡易。螢幕兩側可以看到有Set/Toggle以及Timer + HR的標示,在螢幕的兩側各有一個按鈕,利用這兩個按鈕透過短按與長按來控制Mio Alpha的所有功能,操作非常簡單。螢幕下方白色的橢圓型是心律狀態的顯示燈號,放在這位置也是經過特別設計,後續會有實際使用的圖片分享。

說Mio Alpha功能較少其實我覺得這是個比較的問題,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都是在室內運動例如瑜伽體操、飛輪有氧、單車台訓練、室內重量訓練、拳擊有氧、室內游泳等一般健身房中進行,本來GPS就是派不上用場,不關閉反而多耗電。就算是室外慢跑,平常的練習應該也都是固定路線,應該是不會每次都開啟路徑記錄吧?能夠快速掌握心律與運動時間來調整運動強度應該就足夠了。如果是新路線或是特殊的練習想要記錄軌跡,那麼Mio Alpha也可以搭配智慧型手機來使用,搖身一變成為戴在手上的心律帶,還是能有變通的方式,更有數倍於傳統GPS手機的連續使用時間,一段時間的實際測試個人覺得其實相當適合都市生活的朋友們來使用。
左側按鈕,這個我們稱為SET鍵,長按主要用於設定功能,短按就是顯示各項資訊頁面的切換。隱藏式按鈕,外觀看起來也就更加一體化無凸起,不過手感還是相當明顯。

右側一樣是隱藏式的按鈕,我稱為+號鍵,長按用於開始/停止偵測心律,短按用於開始/暫停記錄運動時間。

看一下錶身內側,也就是貼近皮膚的那一面吧!這邊可以看到有四個金色的金屬接點,就是跟磁吸附式的充電配件結合的地方,另外中央就是光束感應的偵測器,透過這邊與肌膚貼合,就可以準確的偵測心律,相當便利。



Mio Alpha配戴時記得要貼緊肌膚別留下空隙,貼平手腕就行,不管是外側或是內側,只要別讓光束感應器卡在手腕兩側腕骨處都可以相當快速的偵測到心律。不但省略了傳統GPS運動錶心律帶與手錶間對應的麻煩,也減少了心律帶配戴的不舒服。尤其對身材好的女性朋友來說,胸前心律帶的配戴不僅不舒服,也容易因為凹凸有致的線條導致心律帶無法保持在正確的位置造成偵測失準,配戴在手腕上的Mio Alpha就沒這問題,甚至手腕較細的苗條女性,將Mio Alpha配戴於手肘上方的上臂處也沒問題。當然啦,這樣的配戴方式也不是全都只有優點而沒有缺點,對於一些血液循環比較不良的朋友來說,就可能會較難從四肢末端的手腕處偵測到心律,這時候只要先熱身一下稍微活動,讓心律加強一下就可以解決。

長按右側+號鍵開啟心律偵測功能後,就可以從後方的光束感應器看到綠色的光線,透過這邊與肌膚的貼合就能偵測到心律數值。

關於這個光束感應的技術,節錄一下原廠官方提供的解說圖片給大家參考一下,應該可以幫助大家了解這項技術。

前面分享過,Mio Alpha錶帶上佈滿了散熱孔,讓本身就須要緊貼配戴的Mio Alpha在配戴時不會感覺到太過悶熱,而這散熱孔也直接結合了錶帶扣具,頗有巧思。

錶帶末端這邊還可以看到有三個固定壓扣,可以牢固的扣在另一端錶帶上,實際作用後面照片就可以看出來了。

錶帶扣具也同樣是直接穿過錶帶上的散熱孔,一體三針的設計可以讓受力更平均,為的也是能讓錶身內側的光束感應器更加穩固的貼合肌膚。前頭提到錶帶末端的三個壓扣穿過扣具後也可以牢固的把錶帶固定貼合在手腕上,這樣穿一些長袖的衣服才不會讓凸出上翹的錶帶有勾到摩擦導致錶身移位的狀況發生。

上述文字描述很模糊,聽不太懂對吧?最簡單就是用照片解釋囉!下面兩張圖可以看出一般電子錶/運動錶與Mio Alpha的錶帶設計差異。可以看到就算錶帶上有設計扣環,一般的錶帶末端還是會翹起來,而Mio Alpha的錶帶末端壓扣設計,就可以讓錶帶完整貼合,連小細節都有用心去規劃,加分。


重量來說,由於沒有太多的傳感器搭載,Mio Alpha的重量也控制在56公克屬於輕巧的等級內。

錶身的厚度,最厚處也約為1.6公分,配戴起來並不會明顯的感覺。

配件部分,這個磁吸附式的充電線設計也相當有質感。採標準的USB接口,有電腦就可以充電。可惜的是標配並沒有附上USB轉家用電源充電器轉接頭,所以如果想直接插上電源插座充電,就要自備USB的轉接頭囉。

線材屬於超短設計,5公分左右的長度,可以理解是為了方便攜帶收納,直接做成可以收藏於充電座內的規劃。不過這樣的長度就比較容易限制使用環境,尤其是一定在插在電腦USB上充電,如果標配可以加上USB轉家用電源轉接頭就方便點了。Mio Alpha並沒有透過電腦連線上傳資料的應用,USB連線只有充電功能。充電速度很快,一小時可以充滿,內建170mAh的鋰電池官方標示可以連續偵測心跳12小時左右,我自己實際測試開啟心律偵測配戴接近八小時後,電源只掉一格(全滿是3格),續航力相當的棒,跑全馬也沒問題。如果是單純當手錶使用,那麼充一次電可以使用兩個月以上。

背面,這邊就是跟手錶內側結合的地方,採磁吸附的方式,金屬接點對齊靠上就牢牢吸住了。

吸附上的照片正反兩枚,吸上後相當牢靠,除非用力去拉不然不易脫落。


說明文件部分,包括保固卡跟簡易使用說明,取得的測試品是台灣上市款,所以說明文件也是已經包括了繁體中文的多國語言版本。


二、介面篇 |
相對於功能繁多的傳統GPS運動錶來說,Mio Alpha的操作非常的簡單,只靠左右兩個按鈕以長按跟輕按的方式就能完整操作Mio Alpha。當然如果需要更完整的訊息記錄,那麼Mio Alpha也可以搖身一變,搭配智慧型裝置成為手腕式心律帶來記錄下包含GPS軌道、速度與心律的運動訊息。這邊我們先介紹Mio Alpha本身的操作介面,搭配手機的部份後面再談。

首先看一下在正常待機畫面下,當然會顯示目前時間,可以留意的是手錶狀態會顯示在時間上方,例如電量、以及當前模式,電源旁邊有個時鐘的圖示,代表當前在時間模式下。時間模式下長按左邊的SET鍵,畫面會顯顯示HOLD字樣,繼續按著不放就會出現SET TIME的顯示,接著進入時間調整功能中。透過短按右邊的+號鍵來調整數字,短按左邊的SET鍵來切換項目,重複這過程即可完成時間設定。





待機狀態下長按右邊的+號鍵不放,畫面一樣會出現HOLD字樣,持續按著不放就會看到Find字樣顯示,這時候系統就開始進入運動模式並且開始心律偵測,可以看到螢幕的狀態列上也顯示了一個人在跑步的運動模式顯示,以及心跳圖示,螢幕下方的LED燈也會閃爍。配戴方式沒問題的話一般都是5-10秒就可以完成心律偵測,螢幕上也會即時的顯示出當前的心律數字。偵測模式下再度長按右側+號鍵一定時間,顯示HOLD完之後就會看到跳出偵測模式的QUIT字樣,當然也會停止心律的偵測。





功能提示:Mio Alpha搭載了藍牙4.0晶片,支援iPhone4S以後的ios裝置以及搭載android4.3與藍牙4.0晶片的機種,當然目前還是ios的裝置相容度較高。只要開啟心律偵測進入到運動模式後,系統會自動啟動藍牙功能並且開始傳送心律資料,相當簡單,不需要去另外開啟操作。
在時間模式下,只要短按左側的SET鍵,就可以瀏覽上一次的運動記錄,包括Last run(上一次運動持續時間)、AVG(平均心律)以及IN ZONE(保持在設定的心律區間時間)。








另外在運動模式下(留意狀態列的運動圖示),長按左側的SET鍵經過HOLD提示後,就會進入運動的心律區間設定項目,可以設定心律的上限與下限值。掌握運動心律區間可以有效的控制運動強度,隨時能知道自己的運動強度有沒有過強或是過輕,身體負荷是否能承受得住,幫助使用者更有效率的健身或是雕塑身體曲線。






操作的方式圖片來說明好像比較沒有實際的感覺?沒關係,對於Mio Alpha操作方式有興趣的朋友,請看下面這段影片,大致可以讓大家實際看看Mio Alpha是如何使用。
大陸地區朋友請點選連結觀看優酷影片
三、與行動裝置連結篇 |
前頭也說過,Mio Alpha本身其實只搭載了心律感應器以及藍牙4.0晶片,因此對於運動發燒友來說,沒有GPS晶片無法記錄軌跡與速度,又或是自行車的踏頻功能,感覺是稍微比較不足些,不過這也可以搭配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來補足。透過藍牙傳輸,把Mio Alpha當成是藍牙心律帶就可以做到完整的運動訊息記錄了,這部份也跟大家稍微分享一下。

首先確認一下搭配的行動裝置,需要支援藍牙4.0的ios裝置,以及android4.3版本以上的android裝置。我還是一樣搭配iPhone 4s來測試吧!ios上支援的軟體較多,android目前僅有一套支援,當然隨著官方努力,後續會陸續開放其他常用的運動記錄軟體支援。這次還是一樣,搭配在歐美也相當多人使用的Wahoo使用。

先長按Mio Alpha右側的+號鍵進入運動/心律偵測模式完成心律偵測功能,這時候Mio Alpha就會自動啟動藍牙功能傳輸訊號囉。接著確認手機的藍牙功能開啟,進入Wahoo的設定介面中找到心律傳感器的選項。

然後選擇添加新傳感器。

進入添加畫面中就會看到系統開始搜尋周邊的心律裝置,靜待幾秒即可。

很快的就可以偵測到Mio Alpha所發出的藍牙訊號,這邊也可以看到即時心律的訊息。

點擊保存就可以看到心律傳感器新增完成囉!這時候Mio Alpha就是一款戴在手腕上的心律帶,當然配戴的舒適度與方便性也比胸部心律帶要來的好。準確性我想應該還是胸部的心律帶會精準些,不過應該相差不多,後面當然也會有實際使用測試。

進入到Wahoo裡頭就可以看到完整的運動資訊了,包含記錄過程中心律的最大值、平均值與當前心律都有詳細的資料。如果單獨使用Mio Alpha來記錄,除了顯示當下的心律外,整個運動過程只會顯示平均心律,新手較難掌握整個運動歷程的心律與強度變化,這時候搭配手機來記錄就是個好選擇。

實際看一下,Mio Alpha上的心律顯示跟手機端大約會有1秒左右的秒差,也就是說手錶上顯示的心律數字有變化的話,大約過一秒這個數值才會顯示到手機上。相差不大,記錄還是可以算是相當準確。

四、室內運動配合使用 |
前頭說過,我覺得Mio Alpha設計的出發點就是針對都會區青年男女所開發設計,對於常上健身房,或是在家裡、社區健身器材、韻律瑜伽或游泳,這些室內運動本身就不需要有GPS定位的功能。搭配Mio Alpha來使用的話,不但不需要被胸前心律帶的束縛,而且也可以快速即時的掌握運動是否到達設定的強度,接下來就讓我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搭配Mio Alpha從事室內運動的體驗吧!

一個人隻身在外,運動真的是孤獨的一項行為啊!加上北京入冬後氣溫已經低於零度,戶外運動已經是種折磨。平時我就是踩踩健身車來消耗熱量,當然高級一點的健身車握把處也會有金屬接點來偵測心律,不過我比較窮(羞),買的是入門級的。另外握把上的那種心律偵測限制也比較大,手一定不能放開,握的位置也強迫要遷就接點。

看一下,我買的這種超簡易X-Bike只能計算距離、時間跟速度、消耗熱量,並沒有心律偵測的功能,Mio Alpha就剛好可以補上這遺憾啦。


使用開始,先長按右側+號鍵直到出現Find的字樣,進入運動/心律偵測模式。

稍等一下就可以看到心律偵測完成,Mio Alpha上也顯示即時的心律數值了。

接著長按左側的SET鍵來設定運動的心律區間吧!為了方便測試,我設定了一個不上不下的數字,上限我設定在140,下限則是110,接著就準備來進行今天的運動囉。

在運動模式下,短按左側的SET鍵可以在運動時間/當前時間/心律三個數值中循環切換,切換到運動時間後再短按右側的+號鍵就可以開始計時,也就是記錄運動持續時間囉。

為什麼我會說Mio Alpha可以很輕易的掌握運動強度是否符合自己設定的運動區間?因為它多搭載了狀態顯示的LED燈號。不管是踩健身車或是跑步,一般手的姿勢都是維持前臂平抬,這樣就可以直接從這LED燈號來判斷自己的心律是否有控制在設定的運動區間中囉。

怎麼說?前面有提過,如果心律在設定的運動區間內,那麼LED就會定時閃爍綠燈。運動時根本不需要特意去轉動手腕觀看錶面,只要從這綠色燈號,就能知道自己維持在預期的運動強度中。

試試看放緩速度,讓心律降到設定區間之下。這時候就會聽到系統定時發出蜂鳴聲提醒,畫面也會有一個向下的鏡頭顯示當前心律已經在設定區間低標以下了。

當然不需要刻意抬手啦,只要從錶面下方的LED燈號就能發現,在區間低標以下的話會閃動藍色燈號。

拼命一點踩,心律很快就拉上了剛剛設定的上限140以上,這時候Mio Alpha一樣會定時有蜂鳴聲警示告訴使用者已經超出設定的運動強度,要留意一下身體是否能負荷,當然畫面也會有往上的箭頭標示。

一樣不需要抬手,從LED燈號就可以知道當前心律已經超過設定區間上限了,超出區間上限的話會閃爍紅色燈號。

不需刻意觀看手錶螢幕,從特別設計位置的LED燈號就能知道運動強度是否維持在適當的範圍內,是不是非常方便簡單啊?
一段時間的努力,晚上運動目標終於達成了,早晚各15公里。

前頭提過,Mio Alpha本身也有運動時間記錄的功能,15公里大約花費30分鐘,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啊!

短按左側的SET鍵,可以觀看上一次的運動記錄,剛剛騎乘的平均心律為135,剛好就是符合心跳130上下,持續半小時的有氧運動,每天兩階段,不求減肥,只希望能健康些看著女兒出嫁。

取下Mio Alpha看一下,由於要準確偵測心跳需要讓Mio Alpha內側跟肌膚緊貼,所以每次取下來都會有個印子,看起來非常有趣。

長時間的貼身配戴,加上劇烈運動,就算天氣再冷,一樣也是會流汗的。看一下Mio Alpha錶身內側跟皮膚緊貼的地方,同樣是沾滿了汗水。這樣可不行啊,帶鹽份的汗水跟皮膚分泌的油脂多少都還是會對金屬接點與光束感應器造成影響,怎麼辦?

別怕,前面提過Mio Alpha支援到水下30公尺的防水效果,官方建議也是配戴後定期直接使用清水沖洗就可以了,接著就來試試看吧!

把Mio Alpha直接泡進水里吧,把一身的灰塵汗垢沖洗乾淨。再次提醒,入水後請勿按壓按鍵操作,以免造成錶身入水故障。

翻過來,金屬接點與光束感應器的部份用手搓洗乾淨就好囉。

直接用水龍頭的水柱沖洗呢?也沒問題。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請用清水沖洗就好,別使用清潔劑。這段時間操作過程中沖洗清潔了幾次,都沒有入水的跡象,錶內也沒有霧氣。


五、戶外運動配合使用 |
最近台灣路跑運動越來越多,我想還是會有些朋友參與這些路跑活動的時候,希望能全程記錄下路徑與速度、心律等完整數值吧!雖然Mio Alpha本身沒有辦法做到,但是搭配智慧型裝置就可以了,接著就讓我們稍微來示範一下。

不過真的要先跟大家抱歉一下,不曉得是不是天氣太冷的關係,在零度又刮風的寒冷早晨跑步真的是很痛苦的事情啊!導致我搭配使用的iPhone 4S心情也不美麗罷工,全程五公里跑完了iPhone 4S的GPS還沒完成定位.....。還好今天重點是在Mio Alpha上,影響不大。

一樣依照我路跑的慣例,繞著小區外圍跑,從東門這邊出發。從手機畫面中也可以看到Mio Alpha作為心律帶已經跟Wahoo連結完成,心律數字已經正確顯示。GPS無法完成定位,我已經在零度的寒風中站了十幾分鐘,就是無法完成定位。重開機,重開軟體,什麼方式都試過了,GPS就是罷工。

不管了,設定好心律區間,開始運動吧!其實看過我之前幾篇運動錶分享的朋友應該也已經了解我的慢跑方式,通常心律應該上限都會接近到180左右,這次一樣,為了要能呈現出效果,還是設定個不上不下的數值,上限只設定150,下限則是設定110。

第一圈暖身用,先快走一小段,心律開始慢慢提升。

半圈後心律來到130左右,當然這是在我設定的心律區間範圍內,因此LED燈號也閃爍正常的綠光。

第一圈熱身走完後回到起點,可以看到GPS還是罷工中。

Mio Alpha也支援運動時間的紀錄,看到第一圈快走花了8分半左右。

第二圈開始慢跑囉,由於天氣真的太冷,跑不快,我速度並沒有拉高太多,但是心跳還是拉到了150以上,來到了152,錶面上的資訊也可以看到一個向上的箭頭,代表目前心律已經超過了設定區間的上限值。

心律超出區間的警示提示部分,我一樣用影片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不過因為邊慢跑邊拍,所以畫面有些晃動,請多見諒。
大陸地區朋友請點選連結觀看優酷影片
前面說過,Mio Alpha跟手機上的心律顯示約有1-2秒的秒差,所以Mio Alpha上顯示心律超過150以上的同時,手機上的數值還只有148,不能算是完全的同步顯示。

跑著跑著,手錶上突然響起警示的蜂鳴聲。我本來以為是心律過高,結果一看畫面才發現竟然顯示心律是108,這個不可能發生啊,心律從150瞬間掉到110以下。思考了一下發現問題所在,前面有提過Mio Alpha的使用上,如果血液循環不良手腳冰冷的人比較難偵測到四肢末端手腕的心律。而我在北京這零度以下的戶外環境運動,可能暴露在衣服外的部份溫度下降,因此造成偵測失準。

為了證實這件事,接下來的跑步我只好把配戴著Mio Alpha的左手插進口袋裡"保暖"。事實證明插入口袋之後,偵測就沒失準過,看來這也是一個小問題。不過還好,在台灣實在很難有這種零度一下的氣候,比較不需要擔心這點。還有把手插在口袋裡跑步是很危險的事情,好小孩千萬不要學習喔!叔叔.....也沒有練過,不過為了跟大家分享,還是拼了,哈哈。

第二圈跑完,平均心律來到了130,花費時間6分52秒。零度還刮風的天氣,跑步真的很要命。防風外套擋住了外面的風,卻也阻止了體內水氣的散出。事實是五公里跑完後,我除了內衣之外,連毛衣都完全被汗水濕透了。

繼續加速,第三圈跑完,平均心律拉高到了141,時間也稍微縮短了些來到了6分45秒。在Wahoo上也可以看到最高心律來到了166左右。我真的沒什麼勇氣拉高到夏天測試運動錶時的180左右,天氣太冷,身體真的暖不開。


看一下,強度大概就維持在165上下,由於超過設定的心律區間上限,所以往上的箭頭一直保持著。

第四圈跑完,平均心律是150,時間跟上一圈差不多。

最高心律也來到了169,這時候身體比較熱了,強度可以稍微拉高接近夏天的標準。

第五圈,維持一樣的速度,心律也差不多維持在平均150左右。

第六圈設定還是放鬆運動,慢慢的走,調節呼吸與心跳。

回到起點時心律降回到了120左右囉。

五公里運動完耗時43分55秒。

看一下Mio Alpha上的紀錄吧,回到時間模式後輕按左側的SET鍵可以顯示Last Run(上次運動)的紀錄,運動時間是44分左右。


平均心律呢?139。

最後會顯示維持在設定的心律區間(In Zone)時間,這邊就可以讓使用者掌握自己這次運動的強度是否有符合設定的目標。

由於為了顯示效果方便,所以這次設定的心律值上限只有150,實在太低。統計顯示In Zone的時間只有31分左右,所以我有接近18分鐘的心律是不在設定的區間內,絕大多數都是過高。當然如果真的運動來說,這就要檢視一下自己的強度設定是否有問題囉。

由於iPhone 4s的GPS因為不明原因全程真的都無法完成定位,所以軌跡與速度就無法一併記錄下來。正常來說Mio Alpha搭配智慧型裝置就可以完整的記錄下運動歷程,想要簡單運動掌握強度就只帶Mio Alpha出門就好,想要記錄下完整的運動歷程,那麼搭配行動裝置也能辦到,進可攻退可守。

六、結語 |
簡單的跟大家介紹Mio Alpha這款方便的心律偵測運動錶,最後當然還是幫大家要做個總結。

Mio Alpha最大的特色當然就是光束感應技術搭載,不需要再配戴心律帶就能偵測到相當準確的心律數值。測試過程中我也同時以Garmin的Fenix搭配ANT+的心律帶同時來比較,心律數字幾乎是相同。能解放胸前的束縛,相信大家在運動時可以更加輕鬆,女性朋友也會更自在些。能搭配智慧型裝置這點也不錯,透過藍牙4.0將心律訊息提供給行動裝置的運動APP記錄,這樣想要完整的運動歷程資訊也沒問題。與麥哲倫ECHO不同的是,它還可以獨立作業,不搭配手機同樣可以統計運動的時間與偵測心律,輕裝上陣不帶手機也能夠掌握運動強度。
當然Mio Alpha也不是沒有缺點,首先因為官方設計強調的是即時資訊的掌握,因此並沒有多筆資料記錄的功能,Mio Alpha僅能記錄一筆的運動資訊,進行下一次運動記錄時就會把上一筆的運動訊息覆蓋。也沒有設計搭配的電腦端軟體,無法將運動訊息傳輸到電腦或是社群網路上。當然透過跟手機的連結就能做到這點,但就是比較可惜些。還有Mio Alpha設定取向就是偏向室內運動定位,因此也沒有搭載螢幕臂光功能。這麼一來,在黑暗中不管是想要掌握運動數據,甚至只是想看一下時間都沒有辦法,得另外找光源。
總結來說,Mio Alpha還是一款相當實用的產品,尤其是價位也不算高,台灣也已經正式開賣。如果是經常從事室內運動如健身車、瑜伽、有氧拳擊、游泳等,又或是都固定路線的練習如慢跑、自行車等,僅需要從心律數字來掌握運動強度的話,那麼Mio Alpha可以讓你擺脫傳統心律帶的束縛,讓你更便捷自在的享受運動的樂趣。

優點:無需心律帶即可偵測心律數值、操作簡單、水下30公尺防水、一小時快充12小時連續使用時間、輕巧配戴舒適、價格適中、能與行動裝置連結記錄完整的運動數值,是合適內運動簡單掌握心跳數據與運動強度。
缺點:僅能記錄一筆資訊,無法跟電腦連結分享完整的運動數值、螢幕沒有背光、血液循環較差或是手腳冰冷時較難偵測到心跳數據。要記錄下完整運動數值得連結行動裝置,目前android端支援的機型與軟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