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UMA2021與火雞女孩–Molly Seidel開始合作、支援初代Deviate NItro Elite助其在酷熱的東京奧運女子全馬賽道中勇奪銅牌後,並持續擴張其長距離選手團隊與氮氣跑鞋產品線;這波操作也讓跑界體認到這次PUMA是玩真的了!從Long Run訓練、短距離間歇訓兼短程競賽鞋、Tempo Run碳板鞋、競賽碳板鞋、越野鞋款等都有搭載在氮氣家族之中。如今,PUMA頂級Nitro Elite中底碳板鞋產品線也擴充到更短距離的目標距離!不得不說現在的跑者已經無法離開碳板鞋,甚至連慢跑都穿的人也不少XD;所以PUMA也不是唯一一家將碳板廣泛導入各級跑鞋的品牌。筆者此次也以過去穿著其他Nitro系列跑鞋的經歷&佐以親身測試過多家碳板跑鞋的心得來為跑友們評析PUMA這雙主打10K以上道路競賽的鞋款 – Fast-R Elite Nitro!

雖然Fast-R Nitro Elite去年即上市,此次的75周年紀念款讓其氣質從本來的競速動能導向,更增添了不少流行感
(圖片來源:筆者)
Fast-R Nitro Elite跑鞋科技摘要介紹
鞋身
鞋身上則是採用跟初代Deviate Nitro Elite相似的單層塑化網布,鞋舌則是採用半靴式設計的聚脂纖維布料,提供套上腳後的包覆性。

類似過往Deviate Nitro Elite初代的單層透明網布,輕薄且在關鍵處添加PWRTAPE貼片補強
(圖片來源:筆者)

此次的75周年紀念款在靠踝骨的鞋身外側有的75字樣, 且在鞋跟杯後方的鰭狀 (官方說法是增進空力)設計皆採用經典的金色配色
(圖片來源:筆者)
中底
在中底泡棉部分,在中底/碳板鞋型設計上,Fast-R特別的當然就是中足處鏤空的設計,而在前足/後跟處分別是以輕彈的Nitro Elite 中底和較紮實的EVA中底來做包覆。過與比較少人談論的是,細看碳板的設計上可以發現外層還有被一層應該是塑料保護,來讓外露的碳板不會承受過大的形變量而裂開。

細看外露的碳板其實外層還是有一層塑料包覆保護
(圖片來源:筆者)

中足處的中底摟空設計,前後由不同調性的泡棉來各司其職
(圖片來源:筆者)
大底
從鞋底面來看,平均分散的PUMA Grip-LT大底也能提供平均且順暢的貼地感,在EVA後足處也可以看到一個弧度,幫助步態的滾動順暢。

PUMA Grip-LT的抓地力與耐磨度一向都不差!後跟的弧度設計也幫助往前足的滾行
(圖片來源:筆者)
Fast-R Nitro Elite 實戰回饋這是粗體字
高強度間歇訓練
筆者一開始訓鞋期用5分整左右速度輕鬆跑時,大致感受Fast-R就像雙緩震穩定中規中矩的訓練鞋款;但的確換到做速度的時候就是更活潑的路感,在以80秒/400m的配速時以前足落地,接著較紮實穩定的腳跟自然跟上時,透過碳板得到的助推感就會很顯著。

Fast-R還是以前足落地的推進效率最佳
(圖片來源:筆者)
而整段體驗期間的小狀況是左後跟的地方,在鞋跟內側的拉帶縫線處,有比較容易升溫的現象,所以筆者平時都是穿著中筒襪跑步。
安平三鐵半程賽
這次三鐵賽測試就在遇到高溫高濕度的情況下,穿著踝襪跑步大概3公里後就開始有輕微破皮的情況; 同時因為溫度與太陽的考驗下,除了第一K跑4分初,後面都降到4:20左右; 此時比較偏向中後足落地的情形下,Fast-R就是提供適中的緩震表現,但推進慣性上就不弱較高速度 (至少四分內)時的表現。

Fast-R在步態比較疲勞、落地重心比較偏向後足時,Nitro Elite中底能帶來的推進效益也顯著地遞減
(圖片來源:All sports)
Fast-R Nitro Elite 整體總評與比較這是粗體字
整體來說,Fast-R Nitro Elite與PUMA 另外兩雙的頂規跑鞋 Deviate Nitro Elite 及 Fast-FWD各有特定位,筆者個人的認知是Fast-R 會適合同Alphafly與Metaspeed Sky+追求每步爆發力的跑法;如果是講究輕快的換步,或各落地位置都能得到一致回饋的跑友,全掌都是Nitro Elite 泡棉的Deviate Nitro Elite 或許也可以是納入考慮的對象。

如同Fast-R內側的美洲獅Logo, 以前足落地的角度還是最有效/最帥氣的方式!
(圖片來源:筆者)
最後,在Fast-R Nitro Elite與它牌鞋款的比較上,筆者認為可能是因為穩定性因素而在足跟選擇EVA 中底。但整體重量與能量回饋的權衡下,筆者以個人的跑步能力與習慣上還是會偏好全足都是次世代中底的設計 ,同時這樣的配置也能讓使用的距離項目& 適用族群能更全面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