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初某天下雨的晚上去運動中心跑步,跑完換鞋時突然發現這天穿的跑鞋左右二腳鞋面與中底已脫膠分離了。因為在此之前,這雙鞋就已經發現鞋面支撐的熱塑膜也有剝落,於是只好忍痛淘汰這雙跑鞋了!

進入夏天以來,先是一雙U牌練習鞋退役,隔沒多久一雙S牌跑鞋也相繼淘汰,加上前述這雙另一個S牌的跑鞋,短短二個月一下子就折損了三雙跑鞋,真的很傷啊!

前陣子看到網路上在介紹對岸跑鞋品牌-特步xtep「兩千公里」的資訊,想說不如就趁此機會來試試對岸的跑鞋,也看看這雙「兩千公里」是否真如傳說中的「持久耐磨、一雙頂三雙」(此刻我真的很需要啊)!

在開箱之前,先來看一下跑鞋的基本資料。除尺寸、鞋重與跟差是我自己量測之外,其他則是來自官方FB及網路上的資料。
|

寫開箱文的此時,「兩千公里」在官方蝦皮賣場依然是2000有找,如看到最後有找到折扣碼再省個199也是不無小補(2023.08.14註:折扣碼已用罄)。因此實際的入手價,就算放眼市面上各品牌當季或是過季鞋款,也是超佛心的!

這次我選的顏色是適合夏天的帆白/果凍綠,果然亮眼的配色一開箱就帶給我一股清新舒暢的感覺。而且鞋盒中居然還附贈一罐消臭噴霧,果真十分貼心(笑)!

另外,之前曾看過網路上有人反映特步xtep跑鞋的塑膠味很重,尤其是它的大底和鞋墊,因此我開箱時還故意靠近聞了一下,不過我倒是覺得並沒有網路上描述的那麼嚴重。
》中底

和我目前幾雙常穿的練習鞋的中底做個對照,這雙「兩千公里」XTEP ACE中底泡沫的含量蠻高的,且其中底給我的感覺是十足的柔軟且Q彈。

另外,我發現偏軟的中底雖然有較明顯的縮潰空間,但回彈反應卻又很快。這點大致也符合我之後二次在操場PU跑道,跑短間歇及5000m配速跑時的感覺,在此先容我稍後再說明。

順帶一提,特步xtep的頂級競速板鞋「160X3.0 PRO」也是採用相同的XTEP ACE材質,由此可見「兩千公里」確實是物超所值啊!
》重量與跟差

對岸的鞋碼是採用歐洲的EUR單位,因此28cm對應的尺碼為EUR44。單隻鞋重是275g,就日常跑步的定位來看,鞋重表現中規中矩。

前掌離地30mm,後跟離地40mm,跟差為10mm。個人覺得因為「兩千公里」的前掌上揚角度不大,曲線平緩以致滾動的慣性行程短。

對於習慣全腳掌著地的我來說,當進入4分或更快配速時,便會明顯感覺到步頻提不上來,因此我覺得這雙跑鞋應該比較適合中/前掌著地的跑者。
》大底

「兩千公里」的大底也是採用和特步競速跑鞋160X、260系列相同的CPU材質。稍微查了一下材料相關網站的說明,CPU材質是屬於「熱固性聚氨酯(PU)」,相較於「熱聚性聚氨酯」的TPU,CPU具有更穩定的物理性及耐磨特性。

大底材質觸摸起來有點扎手,感覺應該相當耐磨。而經過一週超過50K的跑後,也只有雙腳外側各有一小角磨損而紋路較淡,屬正常使用痕跡。

大底除了中央鏤空之外,其餘則是採一片式的設計。這與一般練習鞋為求跑步時腳掌彎折的靈活度,而將大底設計為塊狀排列的方式蠻不同的。

鞋底紋路為小顆粒的整片排列,加上CPU大底在落腳時與地面產生如橡膠磨擦般的靱性,於各種路面的實測抓地表現都不錯,甚至讓我覺得好像走在剛舖好還熱熱的柏油路面時,那種帶有黏性抓地的感覺。
》支撐

從鞋底中央的鏤空處,可以看到中底內嵌一片中間如骨架隆起的板狀結構,據官方資料其材質為TPU,是用來提供中足的支撐與穩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兩千公里」的鞋墊材質Softpad Foam應該是我近年穿過的跑鞋中,鞋墊最柔軟舒適有彈性的。鞋墊二側稍微有些弧度,雖然對側邊的支撐加分不多,不過也有助於鞋墊的固定,減少跑步時滑動。
》鞋面

鞋面材質是採用紗架賈卡網布,我查了一下紡織相關的網站,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雙層緹花網布。材質本身感覺還蠻挺的,包覆性也不錯。

鞋楦我覺得有比日系跑鞋更適合華人腳型,我是依習慣穿的28cm去換算成EUR 44尺碼,跑步時腳趾都還維持舒適的活動空間。

鞋楦及二側,還有後跟周圍與港寶都有再以TPU熱塑膜加強支撐,感覺上雖然對支撐和穿著穩定有幫助,但個人覺得似乎會影響到鞋面的散熱效果。

》實測心得之一:公園道路5K輕鬆跑

初試「兩千公里」的週六早上,因為一早起得晚且中午之後又已有安排,因此只能利用不多的時間出門跑個5K。平均6分左右的配速,XTEP ACE的緩衝及支撐不錯,偏軟、彈的材質特性,跑步時感覺蠻輕盈的。也讓我對特步xtep跑鞋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CPU大底在柏油路面的抓地力佳,硬中帶靱的材質特性,跑步時聲音感覺有點像是橡皮受力磨擦所發出的擠壓聲音。跑完5K後觀察大底,不見明顯的使用痕跡,大底抗磨耐用能力有讓我感到驚喜。

順帶一提,因為我平常練跑幾乎不穿碳板鞋,所以一開始看到「兩千公里」的一片式大底設計時,原本以為會影響腳掌彎折的靈活度,但事後發覺我是過度耽心了。
》實測心得之二:操場PU跑道10K漸速跑(包含5趟200m短間歇)

第二次實測是在PU跑道的10K漸速跑,其中第9、10K包含5趟200m@3:30/km的短間歇。

還記得前面提到,「兩千公里」中底泡沫潰縮後的反應嗎?這點我最先是在本次配速進到4分速及短間歇時發現的。從「兩千公里」這雙跑鞋的前掌上揚角度及跟差,不難看出跑鞋定位主要是用於日常跑步,因此理論上它在高配速時,步頻會很難拉上來。

但實測時發現,當我配速加快時,因為重力加大了中底潰縮的程度,也加快中底的回彈反應,雖然步頻還是受限於大底弧度而有些跟不上,但因為回彈的反應放大了步幅,於是也多少彌補了步頻的限制。

因此配速還是能提到間歇跑所需要的4分速或更快的配速,但因為這是步幅放大所換得的速度,所以在步頻無法跟上的情況下,對於我來說這樣的速度要維持長距離是蠻難的。(實測心得之四多少也印證這點)

不過,由此不難推測同樣的XTEP ACE中底,在特步頂級競速碳板鞋上會有什麼樣的表現了,之後真的要來買一雙160X3.0 PRO試試!
》實測心得之三:操場PU跑道10K(前5000m輕鬆跑+後5000m配速跑)

再次來到操場PU跑道練跑,這次是前5000m的輕鬆跑配速+後5000m的馬拉松配速。

中足內嵌的TPU片,雖然我個人覺得對支撐的效果不大,但是在彎道時還是起了水平抗扭的效果。這對於中底調校偏軟、彈的「兩千公里」,在進行速度跑時確實有必要。
》實測心得之四:河濱自行車道通勒跑10K+6K(10K@4'57+6K@5'48)

這天下班後氣溫仍感到很悶熱,從公司沿河濱自行車道跑到華江橋剛好10K/50分整,決定先停錶休息順便拍照,接著跑6K到花博,再騎9K Ubike回家。

整體來說,我覺得「兩千公里」的鞋面及楦頭空間都蠻舒適、好穿,後跟港寶也有不錯的包覆支撐。以這天傍晚的10+6K分段練為例,無論是輕鬆跑還是速度跑,做為通用型的萬金油跑鞋,個人覺得倒是沒什麼可挑剔的。

這邊想來提一下我對鞋面的一些實測感想。
以夏天的長距離、長時間跑來說,尤其是在北臺灣夏季這種高溫濕熱的天氣跑步,我在前面所耽心的,用來支撐鞋面的TPU熱塑膜包覆過多,其實會影響原本鞋面材質的透氣能力。

雖然這天跑步過程中鞋艙內還不致於感覺到悶熱難耐,但透過鞋底傳上來的路面熱氣,感覺還是有些留在鞋內沒有完全排出,一直到10K休息之後,可能太陽也完全下山了,才逐漸不再感到鞋內有熱氣的殘留。

我的看法是,單就「兩千公里」鞋面以TPU熱塑膜加強支撐實屬立意良善,最終影響跑鞋在長距離或長時間跑步時鞋面的透氣性則有些美中不足。
》結論
綜合以上的觀察與實測心得,所以我為文章下了「CP值爆棚的萬金油跑鞋」的標題,有一種開頭即結論的感覺。

事實上,以特步xtep「兩千公里」的入手價,能幾乎滿足我週間練跑日所有的訓練需求,再加上評價不錯的耐用表現,物超所值四個字真的是不足以形容我對它的看法。

最後,我各列出三項個人對「兩千公里」的優缺排序,為本文做個總結。
深得我心:
1、CPU大底抗磨耐用,50k之後只後跟外側一小角有磨損痕跡
2、XTEP ACE中底滿足我週間練跑的所有配速需求,即使突然想衝一段也行
3、CP值超高,再來個折扣碼XTEPCHIEN也不無小補(2023.08.14註:折扣碼已用罄)
===
瑕不掩瑜:
1、前掌上揚角度小,滾動的慣性行程短,高配速時步頻拉不上來
2、鞋墊二側弧度不足,在跑道繞圈過彎時感覺腳掌會一直踩在鞋墊邊上
3、足弓支撐不足,長距離或長時間跑易造成肌肉疲勞、痠痛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