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從今年5月底起購買手錶後跑步迄今,攝氧量從42提升至50,但從九月起已經連續一個月沒有提升攝氧量
現在每月跑量約150KM,手錶排什麼課表我就跑什麼,但最近開始訓練狀態已經從高效訓練轉變為維持效果,今年47歲,現在幾乎是一週休一天,但就是不再成長。手錶也都說無氧不足,但整天就是排46分6分配這類的課表
久久一次衝刺跑...
目前已經經歷過新手跑完這邊痛那邊酸的階段,請問各位大神,我是該繼續維持每日課表還是需要做其他調整呢?
既然連手錶都說目前的訓練效果只有維持的效果,那就得加大強度了
無氧訓量是提昇跑步經濟性很重要的一環,6分配的確是對月跑量150KM的跑者來說,有點慢了
要不要試得跑幾次間歇看看手錶的反饋意見呢
joseph18352002
感謝提供意見。我會嘗試至少一周要做一次間歇,調整不完全聽手錶課表
其實依照你的跑量即便沒有做什麼特別的訓練,如果10k能夠跑在52分上下(一次性的測試),手錶顯示的攝氧應該會在52左右,我猜你應該很少一次性跑個6-10k接近5分速+/-10秒的距離吧,(有猜錯請見諒),那依照你目前這樣的月跑量在半程要跑1:50-1:55是很簡單的事,而你說已經一個月停滯不前,會不會你很少逼自己做一些稍有強度的訓練,比方6-8k的連續跑,速度比你自測10k再稍快10-20秒,一週做的一次訓練,一個月一定會提升,也不是說手錶的強度不夠,手錶的內容依照我的經驗是依循後當成輔助參考,自己從中去改善變化符合自己的,你停滯不前依照我個人的經驗淺見是高速有氧的能力不足,當然你也可以靠低速有氧去堆,只是堆的距離要很長才有效果。
joseph18352002
感謝提供意見。我目前10K總共只跑過4次,其中還有一次是第一次的山路路跑活動,自己練習是跑到57分,確實是很少push自己跑接近五分速,只跑過一次18分鐘5分速加前後熱身緩和時間大約6--7KM
今年3~5月找老師練太極拳心法 (這個老師只教站樁和心法, 我是很久以前就會比劃拳和刀), VO2 MAX意外從48增加到56, 每天固定3.2KM的路線從耗時19分變17分.

7月後VO2 MAX 開始掉, 到9月初VO2 MAX又變回48! 怎麼試就是48拉不上來只好再回去找老師+看片練心法. 過了1個月今天測得52.5, 增速比年初快許多. 應該就是找回 "氣" 感吧!

VO2 MAX卡關時也許嘗試做些其他運動, 一直跑應該很難有突破! 莫名其妙的進步終究仍是會莫名其妙的退步, 只能回頭檢視才能確認記住. 以上是經驗談.
joseph18352002
謝謝分享,昨晚跑了一個15分熱身+2.5分4:50組休2分*5+緩和。還是沒變化~
想想你最初跑步的本質吧,如果是跑健康,為什麼還要陷入數據迷思?

要拉攝氧量很簡單,每週一直跑200~400m的間歇,配速大概3:50~4:10,
包你攝氧量大幅躍進,但這樣猛操硬幹,每次跑完就軟屌的訓量方式,
真的是你想要?
joseph18352002 wrote:
攝氧量


攝氧量不是只會往上升,還會往下掉
放下對數字的執念

我剛跑步心態也是跟原PO一樣
短時間從30多內升到53
每個月都是高強度有氧
但一到冬天,手錶系統
最大攝氧量就自動掉到52→50→最低掉到48
然後又要花幾個月時間練到52。
只要運動量減少、強度下降,最大攝氧量又可能往下降
經過2年多,我心態也改變了
現在一直在50區間起起浮浮。

之前用華米的運動手錶,之前的記錄皆沒有,實際運動時間2年多一點




你說的攝氧量是最大攝氧量嗎?
google 張修修 最大攝氧量
雖說已經跑到150km/月 但又只聽手表安排?
不知道你的知識層面到哪裡
可以看一下 跑步金字塔

給一些不知道的人
最大攝氧量是跟壽命相關性最高的數據
還能說它不重要嗎? 哈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張修修 最大攝氧量
dan0918
你的邏輯是有多差? 還是有幻想的習慣?
sn245763
跟壽命關聯度高,不就是練越高越好?練到100錯了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