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iPad M4 13”看NG History,完全感覺不出跟之前M 1甚至11”有什麼差別,只有覺得電力是個問題而已,有人說的好像用LCD都不會累,全世界眼睛快完蛋了似的,有點…. 老人怕新東西的感覺
我是覺得讀書最累最想休息啦
jiasai wrote:
完全感覺不出...(恕刪)


辦公室部署OLED和LCD

一個月後進行效率評估

就知道差別了


如果是拿來短時娛樂性使用

可能沒有差別
Eurobike wrote:
skiiks...(恕刪)


反正都是代碼編程錯亂。
是心不適應?眼不適應?腦不適應?體不適應?
Adapta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function during flickering light in the mouse

以下為ChatGPT 整理


這篇題為 《Adapta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function during flickering light in the mouse》 的研究探討了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如何在光閃爍刺激下動態調節其功能。研究結果顯示,RGCs 對於持續性或重複性的光閃爍具有動態適應性,這不僅影響它們的反應特性,也改變了視覺信息的編碼方式。以下為主要發現的重點內容。

論文主要結果: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在光閃爍下的功能適應

(Main Result: Adapta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Function During Flickering Light)


1. RGCs 的動態適應機制(Dynamic Adaptation of RGCs)

結果(Result):
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在光閃爍下會調節其放電速率與敏感性,這種動態適應是為了優化視網膜對重複性光信號的處理能力。

意義(Significance):
此適應機制使視網膜在處理視覺信息時能有效平衡信號處理的效率與反應的可靠性,從而提高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2. 光閃爍對時間編碼的影響(Impact on Temporal Encoding)

結果(Result):
光閃爍改變了 RGCs 的時間編碼特性,影響了視網膜向大腦傳遞視覺信息的方式。

意義(Significance):
這表明視網膜能動態調整其功能,以適應不同的視覺環境,尤其在高頻閃爍光源的情境下,視網膜的信息傳遞方式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3. 神經活動與血流的聯繫(Neurovascular Implications)

結果(Result):
光閃爍增加了視網膜神經活動,從而引發功能性超血流(Functional Hyperemia),即視網膜血管擴張以滿足更高的代謝需求。

意義(Significance):
該結果強調了視網膜神經活動與血管反應之間的密切聯繫,說明視網膜的血液供應能根據神經需求動態調整。



4. 人工光源的潛在影響(Broader Implications for Artificial Lighting)

結果(Result):
該研究揭示了環境光調制(如 PWM 技術的光閃爍)對視網膜功能的潛在影響,特別是在神經適應與血管動力學方面。

意義(Significance):
此發現對於理解人工光源(特別是使用 PWM 技術的 LED 照明)如何影響視網膜健康與視覺處理具有重要啟示,並為設計更健康的照明系統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研究的主要結果表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具有高度的動態適應性,能在光閃爍的情況下調整其功能特性,從而優化視網膜的視覺信息處理。同時,光閃爍引發的神經活動增加與血流調節之間的聯繫進一步強調了視網膜功能的複雜性與靈活性。這些發現不僅有助於理解視網膜適應機制,也為探索人工光源對視覺系統的長期影響提供了科學基礎。




光閃爍頻率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反應的影響

該研究探討了不同光閃爍頻率(例如 11 Hz 和 101 Hz)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GCs)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這兩種頻率在神經反應、時間編碼、功能性超血流(Functional Hyperemia)及視覺感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以下為主要結果的詳細比較。



1. 神經反應強度(Neural Response Magnitude)

11 Hz 頻率(At 11 Hz):

RGCs 對 11 Hz 的光閃爍呈現更強且更同步的反應。

該頻率位於視網膜的時間敏感範圍內,因此光閃爍更易被檢測,並誘發強烈的神經放電模式。

視網膜神經元能準確追蹤並響應每個光閃爍週期。


101 Hz 頻率(At 101 Hz):

RGCs 對 101 Hz 光閃爍的反應較弱且缺乏同步性。

該頻率超過視網膜的時間解析能力,導致視網膜對單個光閃爍週期的追蹤效果下降。

神經反應趨於平均化,視網膜將高頻閃爍感知為恆定光源。


2. 時間編碼(Temporal Encoding)

11 Hz 頻率(At 11 Hz):

RGCs 能以高精度編碼 11 Hz 的光閃爍,保留光的開關循環所反映的時間模式。

該頻率更容易誘發 RGCs 的時間適應(Temporal Adaptation),使其對重複刺激調整反應。


101 Hz 頻率(At 101 Hz):

由於 RGCs 無法解析單個光閃爍週期,時間編碼不夠清晰。

神經信號更可能反映光強度的時間平均值,而非閃爍的具體時間特徵。


3. 功能性超血流與代謝需求(Functional Hyperemia and Metabolic Demand)

11 Hz 頻率(At 11 Hz):

在此頻率下,RGCs 的活動增加導致更高的代謝需求,進而引發顯著的功能性超血流(Functional Hyperemia)。

視網膜血管的擴張更明顯,與增強的神經活動相匹配。


101 Hz 頻率(At 101 Hz):

高頻率未明顯提升 RGC 活動或代謝需求,因此功能性超血流減少。

與 11 Hz 相比,視網膜血流調整幅度較小。



以下為延伸問題


光閃爍頻率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反應的影響:考量人類與小鼠的差異

該研究探討了不同光閃爍頻率(例如 11 Hz 和 101 Hz)對小鼠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GCs)的影響。儘管此結果在小鼠模型中具有重要意義,但由於人類與小鼠在生理與感知層面存在顯著差異,將這些結果應用於人類時需要進一步調整,尤其是高頻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脈衝寬度調變)光源如 480 Hz 的影響。以下將綜合討論這些差異及其影響。


1. 神經反應強度的差異(Neural Response Magnitude)

小鼠視覺(Mouse Vision):

11 Hz 頻率(At 11 Hz):

小鼠的 RGCs 在 11 Hz 下呈現更強且更同步的反應。

此頻率位於小鼠視網膜的時間敏感範圍內,光閃爍更易被檢測並誘發穩定的神經放電模式。


101 Hz 頻率(At 101 Hz):

當頻率達到 101 Hz,小鼠 RGC 的反應減弱且缺乏同步性。

該頻率超過小鼠的閃爍融合閾值(Flicker Fusion Threshold),使其將高頻閃爍感知為恆定光源,無法有效追蹤閃爍週期。



人類視覺(Human Vision):

人類的閃爍融合閾值更高,特別是在光適應條件(Photopic Conditions)下。

11 Hz 的閃爍對人類 RGCs 仍可誘發強烈反應,但由於在感知範圍內,可能導致視覺不適或疲勞。

101 Hz 的高頻閃爍對人類而言接近感知閾值,儘管可能被視為恆定光源,但仍可能在敏感個體中產生細微的不適。


2. 時間編碼的差異(Temporal Encoding)

小鼠視覺(Mouse Vision):

11 Hz 頻率(At 11 Hz):

小鼠的 RGCs 能以高精度編碼光閃爍的開關循環,維持穩定的時間模式。


101 Hz 頻率(At 101 Hz):

由於小鼠的視網膜無法解析快速的光閃爍,時間編碼變得不明顯,信號趨於平均化。



人類視覺(Human Vision):

人類的 RGCs 和神經迴路具有更快的時間處理能力,可對更高頻率的閃爍進行部分編碼。

即便是 101 Hz 的高頻閃爍,人類視網膜仍可能解碼部分時間特徵,導致神經活動的微小中斷。

在 480 Hz 等更高頻率下,儘管人類無法感知明顯的閃爍,但仍可能產生潛在的神經干擾,導致長時間使用後的不適。


3. 功能性超血流與代謝需求(Functional Hyperemia and Metabolic Demand)

小鼠視覺(Mouse Vision):

11 Hz 頻率(At 11 Hz):

此頻率下,小鼠的 RGC 活動顯著增加,代謝需求提高,導致明顯的功能性超血流(Functional Hyperemia),即視網膜血管擴張以滿足代謝需求。


101 Hz 頻率(At 101 Hz):

由於高頻閃爍無法顯著提升 RGC 活動,代謝需求較低,功能性超血流的幅度減少。



人類視覺(Human Vision):

類似於小鼠,人類的功能性超血流也隨 RGC 活動的增加而增加。

然而,人類對高頻閃爍(如 101 Hz 或更高頻率)具有更高的感知和反應能力,因此即便在高頻下,可能仍會產生輕微的代謝負擔,長時間暴露或導致視覺疲勞。


4. 視覺感知的差異(Implications for Visual Perception)

小鼠視覺(Mouse Vision):

11 Hz 頻率(At 11 Hz):

該頻率在小鼠的感知範圍內,誘發顯著的神經活動,但由於小鼠依賴視覺的程度較低,可能不會顯著表現出不適行為。


101 Hz 頻率(At 101 Hz):

對小鼠而言,101 Hz 的閃爍感知為穩定光源,對行為和視覺功能影響不大。



人類視覺(Human Vision):

11 Hz 頻率(At 11 Hz):

此頻率在人類視覺感知範圍內,長時間暴露可能導致頭痛、眼疲勞或光敏性不適。


101 Hz 頻率(At 101 Hz):

雖然不太容易感知,但在敏感人群中,可能仍對視網膜神經元和感知穩定性產生輕微影響。


480 Hz 頻率(At 480 Hz):

對人類而言,雖然不可感知,但仍可能通過時間對比敏感性(Temporal Contrast Sensitivity)或周邊視覺敏感性(Peripheral Vision Sensitivity)引發不適,特別是在長時間使用時。


5. 人類與小鼠的關鍵差異(Key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s and Mice)

1. 閃爍融合閾值(Flicker Fusion Threshold):

小鼠:60–90 Hz。

人類:低光條件下約 60–90 Hz;高光條件下可達 200 Hz 或更高。



2. 感光細胞功能(Photoreceptor Function):

小鼠:以視桿細胞為主,對高頻閃爍的響應較慢。

人類:視錐細胞比例較高,響應速度快,對高頻閃爍更敏感。



3. 神經處理速度(Neural Processing Speed):

小鼠:視網膜和大腦的時間處理能力較低。

人類:具有更高的神經處理精度,能感知更高頻率的光變化。


6. 結論(Conclusion)

研究表明,11 Hz 的光閃爍在小鼠中誘發強烈的神經與血管反應,而高頻如 101 Hz 或更高頻率則呈現減弱的同步性與代謝需求。然而,與小鼠相比,人類對光閃爍的感知和生理反應更敏感,即使是高頻 480 Hz 仍可能導致不適或疲勞。這些差異強調了設計健康照明和顯示技術時,需要考慮人類特定的視覺與神經特性,並優先採用更高頻率的 PWM 或無閃爍技術(如直流調光)。
Eurobike wrote:
jiasai...(恕刪)

效率評估?評估標準是?
我一天用2015 27 iMac差不多1 ~2小時,但手機和iPad都是oled 一天至少4-5小時,眼睛完全沒感覺,倒是脖子因爲低頭有點受不了
另外,nature那一篇研究不知道是你還是chatGTP,結論有點延伸太過了吧
這個近視的原因關係圖是之前01上的大大分享的
每個人對"長時間閱讀"的定義不同~~

有人可以在星巴克接上插頭,使用M4版本的iPad Pro待上一整天,但是"不會盯著螢幕一整天"~~

只要能夠做到每20至30分鐘,就休息一下,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jiasai wrote:
眼睛完全沒感覺...(恕刪)


沒感覺的原因是視網膜自適應

但實際視網膜神經血管代謝負荷是增加的

產品部署

若 10% 有影響那就是有影響


90%沒感覺是自適應

不代表視網膜負荷沒有增加
PWM OLED 顯示器:對視網膜的影響 (PWM OLED Displays: Impacts on Retina)

By ChatGPT

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脈衝寬度調變) 是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有機發光二極管) 顯示器常用的亮度調節技術。儘管這些顯示器因色彩鮮艷和能效高而廣受歡迎,PWM 的使用卻引發了對視網膜潛在影響的疑慮。即便許多用戶未感受到直接的不適,但實際上這些影響可能是潛在而深遠的。本文將深入探討 PWM OLED 顯示器的運作機制及其對視網膜健康的影響。


隱藏的影響:視網膜自適應 (Retinal Adaptation)

大多數使用者並未感覺到 PWM 所帶來的閃爍現象,這歸因於視網膜的 自適應機制 (adaptive mechanism)。視網膜的感光細胞和相關的神經通路會動態調節,穩定視覺感知,讓顯示效果看起來平滑而舒適。

然而,這種自適應並非毫無代價。即使感覺不到閃爍,視網膜仍需進行額外的 神經血管和代謝調節 (neurovascular and metabolic adjustment),以應對不穩定的光信號。這種隱性負擔可能不會立即顯現,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對視網膜健康產生影響。


PWM 如何增加視網膜負荷 (How PWM Increases Retinal Load)

PWM 的運作原理是通過快速開關光源的方式來模擬不同的亮度。例如:

當亮度較低時,「開啟」的時間較短,營造出較暗的效果。

當亮度較高時,「開啟」的時間較長,營造出較亮的效果。


這種快速的調變引入了光強度的微小波動,視網膜和視覺皮層必須處理並穩定這些信號,導致以下影響:

1. 神經負擔 (Neural Load):不穩定的光信號需要視覺系統解碼並穩定,增加了神經處理的需求。


2. 血管反應 (Vascular Response):視網膜血管需要為感光細胞和神經提供更多氧氣和養分,從而增加了代謝負擔。


3. 潛在壓力 (Potential Strain):長期暴露於 PWM 閃爍,即便感受不到,也可能累積對視網膜的壓力。


90%-10% 的矛盾:感知與影響 (The 90%-10% Paradox: Perceptibility vs. Impact)

研究與經驗顯示,約 90% 的用戶 (90% of users) 對 PWM OLED 顯示器無任何直接的不適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 PWM 是完全安全的。事實上,這種高比例的適應反映的是 視網膜的自適應能力 (retinal adaptation),而非真正的無影響。

另一方面,仍有約 10% 的用戶 (10% of users) 會感受到眼睛不適、頭痛或視疲勞等問題。這部分人群的敏感性或許能作為更廣泛健康風險的早期警示。

如果 10% 的人受到影響,說明這項技術的健康影響是確實存在的。

對於 90% 感覺正常的人,視網膜增加的 神經血管負荷 (neurovascular load) 是一種隱性的壓力,不能忽視。


PWM OLED 技術的普及 (The Growing Prevalence of PWM OLED Displays)

PWM OLED 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現代電子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和電視。製造商之所以偏好 PWM 技術,是因為它具有以下優勢:

能效高 (Energy Efficiency):PWM 可以在節能的同時精準調節亮度。

高對比度 (High Contrast):OLED 天生具備更深邃的黑色與鮮豔的色彩表現。


然而,製造商在追求性能與效率時,往往忽略了對長期眼部健康影響的重視。由於大多數用戶沒有明顯不適,這個問題尚未受到充分關注。但隨著 PWM OLED 技術的廣泛部署,其對視網膜健康的潛在風險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自適應不等於無影響 (Adaptation ≠ Absence of Retinal Load)

必須強調,自適應並不等於安全。視網膜通過自適應機制屏蔽症狀是一種生理上的調節能力,但這並不代表沒有影響。在使用 PWM 的情況下,視網膜的 神經血管和代謝負荷 (neurovascular and metabolic load) 確實增加,這可能帶來長期的隱性風險。

長期暴露於這種條件下,可能導致:

視網膜加速老化或退化 (Accelerated Retinal Aging or Degeneration)

增加數位眼疲勞 (Digital Eye Strain) 或感光細胞疲勞的風險

累積性的神經血管損傷 (Cumulative Neurovascular Damage)


對更安全技術的需求 (The Need for Safer Technology)

圍繞 PWM OLED 顯示器的爭議凸顯了發展更安全顯示技術的重要性。目前,替代技術如 直流調光 (DC Dimming) 已開始受到關注,但每種方法仍有其局限性。

對於製造商:

應優先研究非 PWM 調光技術,減少長期風險。

提供可自定義的設置,讓用戶能降低 PWM 閃爍的影響。


對於消費者:

提高意識 (Awareness) 是關鍵。瞭解 PWM 的運作原理及其可能影響,有助於用戶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儘量選擇 PWM 無閃爍或減少閃爍的設備,特別是在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



結論:對視網膜的隱藏負擔 (Conclusion: A Hidden Burden on Retina)

PWM OLED 顯示器展示了技術進步與健康之間的平衡問題。儘管大多數人並未感受到即時的不適,但 增加的視網膜神經血管負荷 (increased retinal neurovascular load) 是一個無法忽視的隱藏負擔。

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 10% 有感知的使用者,也關係到 90% 適應良好的用戶,他們的視網膜可能在無形中承受額外壓力。隨著 PWM OLED 技術持續主導市場,我們需更多研究、提高認知,並推動技術創新,以確保視覺舒適與健康不會因性能妥協。
Eurobike wrote:
jiasai...(恕刪)

你自己延伸出的結論有什麼好說的?人家用101hz和11比發現hyperemia反應減少,更沒測到480hz,你就自己延伸到人類更敏感,一定會影響,沒感覺是自適應,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我就是問你自己說的效率評估要怎麼評估,你扯這麼多幹什麼呢?
hillside
他不會有答案啦!反正就是就是一些字不斷輪迴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