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ina Display 視網膜螢幕的代價 !!(加補充)

gadgetgo wrote:
在電腦上畫一個看起來尺寸剛好、長寬各300像素的方塊,到了高解析手持螢幕上,可能還不到郵票大小。


如果你的東西是固定排版, 也知道使用者預定是在這個大小的裝置上看. 這個就是設計者自己的問題了

連一般製作辦公室文書資料的人都懂得要預覽, 和視要看資料的人的類型調整

要是作排版的連這基本東西都會出錯, 那就太糟糕了



而要是你可以預知使用者會在不同大小的裝置上看, 那你在情況允許下, 也應該去作

可以自動偵測調整的格式, 或是直接導到不同的版面上 (如手機專用網頁已經是普遍的設置)



如果你可以預知使用者會在不同大小的裝置上看, 但你必需要用不能調整版面的配置

那不然就作幾個不同版本, 不然就是手一攤沒有辦法解決, 看使用者想不想買你的東西而已


亮哥+ wrote:
藍光影片的解析度只是小兒科.影片類的內容,其實用480P解析面板也不差.更別說iPAD2的720P了.
但若以電子書來說,Retina只是剛剛好而已. iPAD的Goodreader放了好幾本書,每次看到模糊的字體每次搖頭.根本看不下去.裡頭有一本掃進去的壹週刋(掃描條件是300dpi),合格的解析度應當是在整頁模式下不必放大縮小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每一個字.可惜主文部份我還是看不清楚,必須時常放大縮小來看.我想new iPAD應該可以解決我的問題.讓看電子書不再是一件累人的事情....(恕刪)


以電子書 的論點來說,其實....解析度根本就不是問題,連 iPad 第一代 在電子書上看到的字體,與 Retina Display 的差異上是不大的,因為大部份的 電子書、PDF 都是使用 向量字的,無論字體如何的放大,縮小,都不會有 解析度上面的問題。

圖片、影片 的解析度才是 視覺上的感受差異度,才會比較大的。 因為 圖片、影片都是使用點陣圖的方式來呈現,尤其在被放大之後的感受最明顯。 以下是圖例 :
( PS. 當然我們通常沒有必要將圖無限的放大)

一張於 iPad 上面使用 iBooks 讀取的一個 PDF檔,圖片中的車子是圖檔,下方有一排向量字的字體。

圖檔在放大之後,汽車車牌的字 因為是圖片的關係,所以車牌 的字體會呈現鋸齒狀。

輪胎下方的那一排字,因為是 向量字,無論如何的被放大,都不會有鋸齒狀。


例 2: 一張海報的圖檔,圖中的影像有美工字,及一排較小的向量字。

放大 大約2倍的樣子。

藍色的字,因為是圖型格式的關係,藍色的字會呈現鋸齒狀。下方的白色字體,是向量字,所以並不會呈現 鋸齒狀的線條。

白色的 向量字 繼續再放大,仍然都不會有鋸齒狀。


電子書的 文字的閱讀,其實.... 對於解析度的要求,並不需要 特別的高。
用想的比較快,還是等把玩過實品再下定論不遲。
誠摯版主可以不要買,很多人等著把它抱回家啊~

pickyricky wrote:
以電子書 的論點來說...(恕刪)


你錯了,問一下身邊有認識從事印刷的,或是製版業的朋友,不過你比一般人懂的還多一點,想解釋可是對我來說好像太複雜了,去問一下報紙、一般印刷、雜誌、國外雜誌、書籍(掃描文字、向量文字)跟螢幕解析度,有什麼差別,或是問平面設計,美工設計(soho族)也有可能會知道。

pickyricky wrote:
以電子書 的論點來說...(恕刪)


我在用mac寫程式的時候,旁邊放著Ipad2,直立著看單頁的PDF文件,例如這個:
Illustrator Scripting
不縮放還真的有些小字很難閱讀,也許您常看一些以圖片為主的電子書或雜誌,那或許有沒有那麼大的PPI是無感的。我比較期待它可以像一般字典一樣,小小的字不用縮放也可以很清楚的顯示。

當然還是要等拿在手上實測才會知道....

pickyricky wrote:
以電子書 的論點來說...(恕刪)


你引用圖片說明是很好,不過我在30,32樓就約略提過了.
向量字體雖有放大縮小依然平滑的特性,但縮小至面板解析度之下依然和點陣字體一樣模糊.
除了解析度,一個畫面的總畫素數量纔是決定可以清楚容納多少文字的重要參數.
如果在版面編排不變情況下,就算壹週刋出個向量字型的電子壹週刋,還是無法在old iPAD裡頭看清楚字體的.(整頁模式下)

pickyricky wrote:
以電子書 的論點來說,其實....解析度根本就不是問題,連 iPad 第一代 在電子書上看到的字體,與 Retina Display 的差異上是不大的,因為大部份的 電子書、PDF 都是使用 向量字的,無論字體如何的放大,縮小,都不會有 解析度上面的問題。...(恕刪)


不知道為何那麼多人對這中間的差異完全無感? 這對我來說就好比是在說, 紅色和黃色看起來差不多.
字模糊掉了真的沒有感覺嗎?
向量字也得要有足夠的像素來顯示細節, 如果要在一個20x20的方格內顯示一個向量字也只會歪七扭八, 難看至極, 一般系統的解決方案是太小的字採用點陣字代替, 或者用sub-pixel等字體平滑技術, 但問題是字會糊掉. 如果把像素提高, 字體就會太大. 唯一的解法就是讓每個點更細更密.
dennis3d wrote:
我在用mac寫程式的...(恕刪)
放心 會更細緻的 看過iPhone 4S的人都知道
向量文字比起前代螢幕而言 縮小還是細緻可辨識 而不會S看起來像8
當然縮的太小還是會變糊在一起 大約是兩倍內的縮小
而這種縮小在iPad上就可能變成可以檢視整頁A4文件
這種改變就變成縮小畫面來檢視更多內容 而文字仍縮在可以辨識的細緻範圍中


denny_kf wrote:
唯一的解法就是讓每個點更細更密
沒錯 只有這方法可以讓向量字更細緻

以印刷而言就是提升印刷線數
報紙跟雜誌就是一種比較 雜誌印刷線數較高 報紙印刷線數較雜誌低
雜誌跟報紙的墨點雖然肉眼難以辨識 還是可以看出雜誌印刷品質較報紙細緻
用一般家用噴墨品質對上雜誌印刷 對比更大
                              彈幕濃!
其實 .....我今年剛剛買的 iPhone 4S的螢幕,與之前的 iPhone 3GS,還有 iPad 2 的螢幕,都已經比較過了,所以 我很清處的知道 Retina Display 的精細的程度,也大蓋的對於 The New iPad 的螢幕大約的細致的程度,也有初步的概念與認知了。

也坦白說....我對 iPad 2 的 iPS的面板的滿意度頗高,用1024X768的解析度來上網、看書....也覺的不錯。 而且...我最常使用 iPad 的時候,眼睛與 iPad 螢幕的距離,大約都在 30~50cm左右的距離。 當在這個眼睛的距離使用更高的解析度,2個不同解析度的螢幕放在一起,差異度並不會太大。

我現在將DVD影片的轉檔 給 iPad/iPhone來觀賞,1.5小時的影片,大約 1GB多一些,我的 iPad 通常都會放個5~8個影片。

以後如果為了要放更高解析度的1080p 影片的話,一個 1.5小時的影片,可能會是5~8 GB的容量,那一台 iPad 可以放多少高解析度的影片呢 ?

我只是很懷疑,一味的追求的高解析度的螢幕,這個跟最近的 Nokia 808 PureView 的相機,在一個小小的感光元件,去拍 38MP的超大尺寸的照片,那個的意義在那裡 ?
pickyricky wrote:
其實 .....我今.眼睛與 iPad 螢幕的距離,大約都在 30~50cm左右的距離。..(恕刪)

眼睛與 iPad 螢幕距離50cm
手要很長。

50cm左右的距離,視網膜螢幕與一般解析度的螢幕,應該分不出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