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m wrote:
用LCD螢幕看電子書和漫畫, 光想想就覺得是場惡夢. .(恕刪)


應該還好吧? 至少我已經這樣好多年, 在 CRT 年代已是如此.

認識很多人也是這樣. 而且視力沒有變差.

在昏暗的燈光下看紙本漫畫小說還比較容易視力出問題吧?
電子書是一定要推的, 管它是 PALM, Kindle or iPad,
光想省一本書就省了多少紙漿, 值得推 !
最好再想想如何省衛生紙.
我也非常同意電子書應該支持

想想市面上多少紙的資源被浪費,光報章雜誌每天每月出版多少量,賣不完都到哪去?賣完的隔月隔年又到哪去?
要趕多少數目來生產這些紙張,結果換來這樣的結果~~~

出版業者是賣創作者的智慧,而不是賣紙張、印刷才是,真的有收藏價值的出實體書我不反對,但是有些類型的書,真的是消耗地球資源,除了報張雜誌,電腦工具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市面上因為越來越多人學電腦,出了越來越多種這類工具書,電腦但軟硬體日新月異,一但有新版本,舊版本就沒價值了,光電腦工具書,如果都電子化,不知少砍多少座森林了。

如果電子書市場概分:硬體、軟體、出版品三個重點工作,我覺得出版業者反而不是最複雜的因素,出版業者只最膽小、因為已經有現有資產,固定的收益方式,何必冒險電子化,圖來被盜版。

硬體和軟體都是蠻關鍵的因素,硬體要規格開的好,價格壓得低,還算單純,軟體反而是最複雜的,因為要做到保障出版品的版權不被盜版,是最堅辛的,而問題來了,誰該負責軟體這一塊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呢?

照理說應該是出版商自己負責最沒爭議,因為軟體做不好被盜版,能怪誰對吧?

除非有一家軟體商很有擔當的經營這一塊,敢冒者一但有漏洞被盜版就要被出版商索賠的風險。


以上分析只是個人一點點的想像,推測要推動電子書,投資者應該還是最擔心盜版問題,會不會賺不賺錢的表面問題,殊不知盜版早就已經被盜翻了,音樂、漫畫、小說、電影....哪個網路下載不到?,大陸一堆隨你找,會不會賺錢?哪能保證,但是要當這是一項新產業,你要先肯投資阿,不然哪個公司哪家店是一開張一上市就淨賺的。

現在我還是常到博客來買書或雜誌,我肯消費阿,但電子書現在卻卡在那,出版業者在繼續當旁觀者,等夠好的硬體一推出,採用開放格式,正好鼓勵大家去下載盜版,到時再那邊後悔,就像流行音樂一樣,MP3下載滿天飛~~~當初如果先團結合作把規格先綁死,制訂一套便利又嚴謹的防盜機制,數位音樂化,養成大家新的消費習慣,例如KKBOX~~搞不好就不會這麼多人去下載非法MP3,到頭來MP3數位音樂還不是變主流聽音樂的格式,CD形態漸漸要走入歷史。

電子書快起來吧~~相關業者一起好好開個會,快點做起來,等的很不耐煩了~~
gate2 wrote:
如果是business,最先要考慮的是,消費者願意付錢嗎? 誰會為了看“個人觀點“這種Blog等級的內容付錢?


是人寫出來的,哪個不是個人觀點? 所以要看是什麼人寫出來的來決定付不付錢,和付多少錢了。
如一本財經雜誌,現在或許不好賣,但還是有人掏錢出來買,為什麼他願意掏錢?
因為他可能忙到沒時間在網路上搜尋和過濾資訊,花個一兩百元把好幾個專家花腦筋寫出來的東西買下來看是最省事的。

這種邏輯可能有些人不懂,
他看書就不用花時間嗎?跟上網看有什麼不同?網路上的東西不也是專家寫的?
這讓我想起某大老闆雇用一批博士每週用兩小時跟他簡報一次,因為他沒時間看新聞報紙,
他利用這些聰明的人先幫他消化過濾來取得經過思考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跟他的生意有什麼影響和該怎麼做,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老闆,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像你我一樣賴在網路上輸入準確的關鍵字和過濾內容。
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無償地將自已的才智產出放在網路上分享,
很多人看到以前要付費的書現在在網路上免費就看得到了,就以為網路上你什麼都找到,
真的挖到寶的話,你現在也不會坐在電腦前面看這篇文章了,
所以blog跟電子書的“個人觀點”會不會有差別? 當然會,差別大到決定有沒有人願意付錢。

我在教學場合也問過學生“其實這些內容在網路上也找得到,你們大可不必下班後跑來上這個課”,
他回答:
“老師,我沒時間在網路上一則一則地尋找適不適合自已基礎的教學文章,我可能找一晚上也毫無所獲,
但你要教這門課,你有教學、備課和收取報酬的壓力,
同時你有經驗判斷特定學生的程度,跟在網路上不知道我是誰自已寫爽的作者不同,
我相信我花40分鐘騎車到這裡上課還是比較省時間的。”

聽完的當下,我還挺汗顏的,即使不是大老闆,很多人也有付費擷取有效資訊的需求。
我不願付錢買雜誌的最大原因是等過期之後處理那些紙本是我最討厭的事。





點幾個密碼就能付錢...那錢要怎麼跑進去扣款帳戶? 還不是很麻煩

30元可以買杯飲料,也可以吃碗肉羹麵,付費下載一篇無路用的文章不是很X嗎?還以為自己是人氣王

看個藍光影片還要從pc傳到ipad...連17吋螢幕都沒辦法眾樂樂了
網路是很快唷!?本身在網路公司工讀,發現最靠不住的就是無線網路了...
走wimax無異議是將自己的封包讓有心人攔截,認證該不會只靠幾個密碼
利用有線網路都沒辦法有效解決線上重複扣款的問題

辦公用? 有辦法做office的編輯嗎?

還不是得作備份,系統當機,硬體老化,惡意程式破壞等等問題
醫院若當作病例紀錄用,急救中好死不死發生以上事件外加電池沒電...

當作上課書本用,那學校插座要多準備一些,最好每張桌子都要有插頭好讓大家充電

我只是路過關心一下ipad是啥東西,看到大家的太過理想文章,在台灣實現..呵呵 有得等

有啦! 推雲端技術,應用程式備份等等都給遠端,手上的ipad拿來呈現結果,說不定還有點搞頭

電動機車不是節能減碳免稅金又便宜,在路上又看到幾台了,當初大家不是也很看好~舉例說明
大部分人沒事買一台(電機車/ipad)硬逼自己用作啥,出門還不是手機錢包鑰匙,必要時帶筆電作業
有啦! 現一下自己走在潮流尖端,一陣子就在角落長灰塵~這種事情看多了

隨著硬體進步和奈米化,ipad功能一下子就被手機吃掉了,屆時還剩下啥? download騙錢的小遊戲/工具
網路上的免費大小遊戲都玩不完了,手機遊戲也一堆

最後類ipad要取代誰? 或是創造什麼需求?

mahers wrote:
點幾個密碼就能付錢...那錢要怎麼跑進去扣款帳戶? 還不是很麻煩

這位大哥應該沒用過iphone,iTunes account 都是跟信用卡連結的,所以你按下付款後就由你的信用卡扣款。至於要如何繳信用卡帳單就看個人。
30元可以買杯飲料,也可以吃碗肉羹麵,付費下載一篇無路用的文章不是很X嗎?還以為自己是人氣王

以前要做個可以賣的遊戲沒有一間公司是弄不起來的,現在有不少人就因著賣0.99USD的遊戲而賺到百萬美金。
30元可以買杯飲料,也可以吃碗肉羹麵,付費買一本精采的小說不知算貴還便宜?

看個藍光影片還要從pc傳到ipad...連17吋螢幕都沒辦法眾樂樂了

ipad其實主打的是itunes store,直接從網路上按個鈕就可以購買電影,
但你說的沒錯,藍光影片就該在42"電視上看,而不是在小小的ipad上。


網路是很快唷!?本身在網路公司工讀,發現最靠不住的就是無線網路了...
走wimax無異議是將自己的封包讓有心人攔截,認證該不會只靠幾個密碼
利用有線網路都沒辦法有效解決線上重複扣款的問題

ipad又不支援wimax
若你指的是wifi的話,WPA也不太容易破解吧
而且也不是每一次都需要打信用卡號碼,被攔截也不會怎樣。難道因此不要用wifi嗎?
app store上的東西買了一次,第二次再按付款也不會被扣款。
重複扣款的問題不知是從那個網站來的?

辦公用? 有辦法做office的編輯嗎?
還不是得作備份,系統當機,硬體老化,惡意程式破壞等等問題
醫院若當作病例紀錄用,急救中好死不死發生以上事件外加電池沒電...

是有辦法,但沒有人會想要拿ipad來做editing,這也不是ipad的主打。
沒看到jobs在介紹ipad時,都是坐在沙發上嗎?
就算在醫院用的話也是連上 database server,若沒電了就換一台再連上就好
難道現在的windows都不會當機嗎?那怎麼作病例?


當作上課書本用,那學校插座要多準備一些,最好每張桌子都要有插頭好讓大家充電

若那個學校真的用ipad來當書本,那他的坐位上就該有個插座,雖然ipad可以撐6-8小時
很多國外的大學座位上都有插座,供筆電充電用。
但目前的困難是沒有足夠的電子書。


我只是路過關心一下ipad是啥東西,看到大家的太過理想文章,在台灣實現..呵呵 有得等

這是實話,但希望能一步步的接近。
strongarm wrote:
用LCD螢幕看電子書...(恕刪)

其實漸漸就會變成這樣做了,我就用LCD看完一整部遊戲王,緋村劍心,海賊王到580,另外還看了k66動畫到300話
要是ipad可以看rmvb,我想他的後期效益會更高吧
soya2212 wrote:
我也非常同意電子書應...(恕刪)

我個人是非常贊成電子書的,自己本身是從事醫療業,醫學的書都異常大本,而且多半都是參考書的性質,就像字典一樣,自從轉用電子書版本之後,要查詢東西快速很多,key一下關鍵字,馬上就可以找到了,尤其是用spotlight下去找,更快更方便。
而且醫學的書籍多半都是外文的,雖然說不需要經過翻譯的手續,但是都奇貴無比,例如pharmacotherapy,一本叫價7000台幣,但是如果你去買pdf 版本的,就只要169美金,整整便宜了快兩千元,又可以隨時查詢,又不會重,因為你不可能每天帶著六公斤走來走去吧!更何況,以藥師來說,你隨身要攜帶的醫學書籍大概最少需要五本,全部加起來至少20公斤,如果是學生上一天的課,那就更驚人了。
這也是我對那個kindle一點興趣也沒有的原因,醫學的書都一定要彩色,那個黑白畫面的根本沒屁用。
那如果今天ipad願意跟McGraw-Hill還有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合作,就算沒有比之前的購買方式便宜,對於醫學書使用者來說,真的會是一大受惠!

據我所知 台灣之後確定是不會有iBook機制,跟唱片一樣...
只能透過app方式...

對了 有個電子個人出版平台還不錯-ISSUU,可惜她整個架構是flash,
ipad也無緣,不過她正在開發iphone的app就是,拭目以待..

餛飩 wrote:
據我所知 台灣之後確定是不會有iBook機,跟唱片一樣...
只能透過app方式...


即使沒有ibook
Kindle for iPAD還是可以期待的,
可能不久後,B&N for iPAD 說不定也上去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