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 - 蘋果眼中屬於未來的「後 PC 時代」

這句話我認同一半

1)開放確實是很重要的,但是開放也只是一種選擇
例如開放的電腦遊戲很好玩,但是封閉的電視遊樂器也很好玩
重要的是市場上者兩者都可以提供選擇,畢竟在市場上,Apple並非全部

2)如果說iPhone/iPad是封閉的話,什麼是開放?
Android開放嗎?它可是一點都不開放,只不過是比iOS限制少一點點罷了
所以不要再被開放/封閉這樣的名詞所欺騙,目前行動市場上的大宗大家都很封閉

AES wrote:
不開放的系統,沒有辦法集結眾人的智慧,不會有吸引力...(恕刪)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請用"Post-PC era"...

我覺得所謂"Post-PC era", 不是說Tablet 取代pc, 而是 Tablet 將會變得比PC常見. 安坐家中要上上網看臉書, 你不用再走到電腦前, 或是拿著那暖暖的手提電腦, 而是用Tablet.. 當你要玩玩一些重型遊戲或要打篇千字文, 你還是要回到電腦前..

只是現在家裏有四個人要一起上網, 你就要四部電腦, 將來就只要四部Tablet和一部電腦.. 電腦終會未落, 但不會消失

sickfoot wrote:
無論Post-PC這...(恕刪)


我所說的學者,是指撰寫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的作者

Donald E. Knuth

我想他看到你寫的東西~~~他應該會哭吧
Jobs以前說,沒有一家廠商能用500美元作出一台不是垃圾的電腦,
他用ipad(USD499)打破了他所謂的不可能,而3/2的今天,他繼續
用USD499的ipad2作出一台不僅不是垃圾,更是會讓所有廠商嚇到
挫屎的超級平板,現在反而是Moto說:慘了,我用USD799作出一台只
有100個程式可用的垃圾xoom,而讓asus施董引以為傲的變型金剛,
請問報價了沒有?還是差不多準備拿去填海了?有實力的人講出來的話,
即使知道那是屁話,聞起來還是香的,這種自古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
定律,我想apple比任何一家廠商都還清楚,我也會去買ipad2,因為它
就是讓我覺得使用的很爽,沒辦法,我就是這麼俗,管它啥PC不PC的~~
當年麻省理工的500美元電腦構想,讓台灣全部代工廠都投入,結果功敗
垂成,而在幾年後的今天,apple靠自己的努力就辦到了,這也代表著那些
落後國家的人民,也終於有機會與世界接軌,ipad的成功,後面的效應絕對
超過我們想像...Jobs,你準備去領諾貝爾和平獎吧...
我不怕他看啊,搞不好他還會點頭認同咧
你可以問問他他認不認同post-PC的名詞

不過我覺得這樣說Dr. Knuth對他不夠尊重
我不認為他是你口中的「學者」,他算是個「先驅者」
他的著作不過是把他過去的經歷著作成書(他先做過或體驗過了才會成為文字)
跟很多沒有什麼成就,只是身為觀察者的「學者」有很大的不同
chanmingtao wrote:
我所說的學者,是指撰...(恕刪)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一些淺見:
就用過去現在未來區分吧

過去 (PC 時代):
工作使用NB or PC or MAC
遊戲使用NB or PC or MAC
生活使用NB or PC or MAC

--> 為了更好的使用體驗 各家廠商都在追逐更好的硬體設備 更快的運算效能 更便利的升級方式


現在 (後PC時代):
工作使用NB or PC or MAC
遊戲使用NB or PC or MAC or smartphone or pad or tablet
生活使用NB or PC or MAC or smartphone or pad or tablet

-->到這時期 PC已經不完全是 Personal Computer 應該廣義的說是 Personal Computing 可以以很多種不同形式來滿足過去相同的使用體驗 到這時期 硬體規格已經不再是滿足體驗的唯一條件了


未來 (?):
工作使用NB or PC or MAC or smartphone or pad or tablet or ?
遊戲使用NB or PC or MAC or smartphone or pad or tablet or ?
生活使用NB or PC or MAC or smartphone or pad or tablet or ?

--> 留個? 因為未來也許會出現一個統一所有領域的殺手級產品出現 例如 以後你可能只要手上帶個像手錶一樣的東西 想一下 'email' 眼前就會出現一個畫面 人家留的訊息就以影像、聲音、文字 傳達給你 所有應用程式都透過網路傳送到使用者面前


下個結論:其實Jobs 說的只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以後會是網路的世界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所有硬體廠商在努力的「雲」(Cloud) 的理由(一般使用者看不到而已)
網路的發展 最終會終結掉使用者對強大的硬體規格的依賴性
我也覺得科科不會翻這篇文章的啦

他們對於apple有一種說不出的敵意

常常出現你們這些教徒之類的

不然就是滿酸的



像之前英文版的隱科科

就有講到讀者票選的最佳產品,apple的一堆

資料來源

1. Gagdget of the Year:iPad
2. Smartphone of the Year:iPhone
3. Desktop of the Year:iMac
4. Laptop of the Year:Air
5. Display of the Year:Apple retina display
6. Home Entertainment Device:Apple TV
7. Portable Media Device:iPad
8. Tablet PC of the Year:iPad

也是沒翻
不要把什麼批評就說是"酸"好嗎?

我也是認為APPLE"行銷"的很好,

但是在學術上,完全沒有貢獻而已
看完只有一個感想!就是"暫時"可以說大聲話

真正追求使用者感受體驗--飛利浦公司

30歲以下才有追逐電腦設備的人潮和使用群
你說除了工作需要
有多少比例的人在家用電腦時間有多少
追逐娛樂產物享受便利性
未來使用者還是回歸到生活
而家具、電器、設備--電腦化後生活化的產品才有可能製造"後PC或是無PC時代"
蘋果只是改變使用者的方式

真正生活化才能創造使用者最佳的體驗
因為ipad絕對會消失...
就如同ipod漸漸消失一般(耳機內建取代--未來可能雲端就搞定)
如同聽音樂-耳機形式無法取代 當初產生出來"超爽使用者體驗的儲存播放裝置" 最後還是要消失
因為本來就是多的 是解決問體產生的
感覺只是APPLE自我感覺良好

chanhanliao wrote:
Apple 不需要(也不想要)再去參與硬體規格、功能特色的競爭,
甚至也不再有 Mac vs. PC 的比較
產品的價值不再取決於記憶體大小、CPU 有多快、螢幕解析度或是有多少插槽
...(恕刪)

因為APPLE的硬體升級不方便
對硬體的支援性不好
所以對PC這種想升級就升級的電腦來說有很大的不利
所以APPLE才會說不需要硬體比較

chanhanliao wrote:
Apple 並不認為自己和 HP、Motorola 等平板廠商是競爭對手
對於三星、HP、RIM、Motorola 等廠商來說,要挑戰 Apple 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APPLE想表達的是:其他科技業想打敗APPLE是不可能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