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褒貶不一的iPad討論串,我認為Steve Jobs與iPad開發團隊必然對其可能被「幹礁」的規格有所取捨。我們可以來看看這些明顯不良的設計,眼裡容不下一顆沙的Steve居然能接受?其原因何在?
*沒有支援多工:
這是 iPhoneOS 最成功的設計,也是確保最佳用戶體驗的策略。因為外來應用程式的「互動整實性」無法大量測試,多工可能造成的系統負擔,包括電力損耗、CPU虛耗、記憶體虛佔、甚至當機等等問題,都不利於用戶的真正需求。因此設計出一個監獄,讓應用程式「一進一出」,就成為iPhoneOS確保系統品質的跨世紀發明。
而事實也證明, iPhone系列產品因此流暢無比,使用者經驗極佳,原因就在這個「單工監獄」設計,Ram與電量的需求也達到最佳的少量。不知節制的多工系統,用戶根本不知道要關閉「已經無用」的應用程式,因此造成浪費資源的虛耗現象,甚至造成資源不足的系統不穩定現象,在 Steve Jobs 的眼裡,這種「低品質使用經驗」才是眼裡的沙,「限制外來應用的多工」正是 Steve Jobs 認為極佳的創意策略。
還要附帶說明的是 iPhoneOS 有極佳的多工能力,大家別再誤傳iPhone或iPad「沒有多工」,當你打開iPod聽音樂,同時收信,也上網瀏覽(常常在背景下載內容),還要能接電話、收簡訊等等,這就是多工啊!你在玩遊戲的時候,這些系統程式可能仍然多工運行中。
*沒有支援Flash
這是一個很大膽的市場策略,我們要給 Steve Jobs 一些掌聲!膽敢這樣子閹割用戶權利,確實有其重大理由!
首先,Adobe 的 Flash 設計其實是一種 VM 系統,這違背了 iPhoneOS 給外來應用的規定,在iPhoneOS 上運行一個VM,其實是一種「可以越獄」的行為。一個 VM 可以接受多個應用的多工,這也違背的「單工監獄」的設計。
而且 Flash 已經是叱咤多年的最佳網路「小遊戲發行平台」,打擊 Flash 應用正可以促進 iPhoneOS Apps 與 AppStore 的發展,讓數百萬個利用 Flash 設計的創意遊戲與應用,「改以 iPhoneOS 原生模式重新製作」,收納為Apple旗下的「行動應用」大軍,極有利於後續產品的市場開發(例如iPad)。
當然,謀殺 Adobe Flash 是 Steve Jobs 多年的願望,可以從 Apple 併購一些相關技術想像,Adobe 這個 Flash 大餅是多麼令人垂涎。事實證明,iPhone推出數年,大家罵歸罵,還是賣了數千萬台,沒有 Flash 真的就活不下去嗎?呵呵,這樣繼續下去,大家都「不再依賴 Flash」「大家都盡量少用 Flash,以免 iPhone/iPad 無法看見」之類的氛圍就慢慢形成,老謀深算的 Steve Jobs 花個五年十年謀殺 Flash 的行動就真的可以成功了。
*沒有支援USB flash
這是明顯的維護系統穩定與產品價值雙策略。提供 USB Host 是複雜系統的痛,相容性測試、功能擴充驅動等等,不但是龐雜的服務工作,這種「侵入式」的大麻煩,在 Steve Jobs 的潔癖設計原則下當然是無法接受的。
另外,如果可以接受外掛記憶體,那 iPhone 8G/16G/32G 的市場獲利架構就不見了。因為「無法擴充」的「恐懼」不足,很多「口袋彈性大」的用戶就直接買了最大容量的版本,這是 iPhone 產品的最大獲利基礎。如果大家都因為可以擴充儲存空間而需求「iPhone 1G」版,那不就糟了!
開放外部儲存空間,對 iPhoneOS 系統不想讓大家知道「檔案路徑」的策略就會破功。開發 iPhoneOS 軟體,不必考慮用戶資料的「不確定位置」是 iPhoneOS 系統提供的一大簡化設計。這是符合 Steve Jobs 「減法設計原則」的設計。
減少 Third Party USB devices 的測試麻煩(真的不需要這些周邊),也讓系統簡單化,更讓產品有最大收益架構,何樂而不為?
「自宮可以減少感染性病的風險」,還能練些「上乘武功」,真的是值得稱讚的多贏策略。
*沒有支援SD卡
與前項理由類似,有了內建的 SD 插槽,大家會買最低儲存配置的版本,不利於最大收益設計。
另外,為了不「完全犧牲」「少數攝影用戶」的「便利性」,增加一個配件是可以的,所以 SD 擴充卡是可以另外增購的。何況照片的匯入管道不是只有 SD 卡,iPhoto 還是「最佳建議匯入工具」,「認真的攝影愛好者」還是去買台 iMac/MacBook,用「電腦級」的 OSX 來處理相片吧!畢竟 iPad 只是「配的」,不是「主的」系統。
*採用寬邊框設計
這是「大型」手持觸控設備的人體工學「握姿」問題。
超薄邊框的工業設計與技術是 OK 的,但是怎麼拿才穩當呢?Steve Jobs 當然是試用過超薄邊框版本的,想當然是不好手持使用的。
而且,如果放大邊框到「還能看」的程度,又可以適度減少「厚度」,何樂而不為?這是「三贏設計」,「還能看」「好握」「變薄」,不是更 Sexy 嗎?
*沒有繁體中文
最後我們來探討這個大問題,iPad 竟然沒有支援繁體中文!我認為這是一些「不得已」的原因造成的暫時措施。
iPhoneOS 其實已經支援 30 國語言了,什麼亂七八糟的語言都能支持的。為什麼沒有繁體中文?當然這是「市場論」,把語言與市場需求量排個序就知道了。
因為 iPad 開發案總有時間緊迫性,開發小組在時間緊迫之下,可以照顧的「版本」有限,「少量需求」的規格就只好「暫時犧牲」。
況且「第一波產品」有產能問題,也有服務能力的問題,「繁體中文」市場最多「數十萬台」,這哪裡值得排上「一千萬台」的市場計畫中?
我認為這是時間問題,我們只要多嚷嚷,很快就會有繁體中文支持了,肯定沒有技術困難。不過,如果 Steve Jobs 認為這是支持「一個中國」的最佳投誠行動,「永遠不推出繁體版」,那我們也沒輒,只好努力駭、努力破,靠我們「認真玩家」的力量支持繁中也不會是難事。(我不相信 Steve Jobs 會因此放棄繁中市場,擴大此地反彈駭客的力量,加速 jb 時間。)
(另外,根據我個人使用 iPhoneOS 3.2 SDK 的 iPad 模擬器證實,除了介面沒有繁體、沒有輸入法,所有繁體應用程式都沒有繁中顯示問題。)
alltester wrote:
看了很多褒貶不一的i...(恕刪)
==================
還要附帶說明的是 iPhoneOS 有極佳的多工能力,大家別再誤傳iPhone或iPad「沒有多工」,當你打開iPod聽音樂,同時收信,也上網瀏覽(常常在背景下載內容),還要能接電話、收簡訊等等,這就是多工啊!你在玩遊戲的時候,這些系統程式可能仍然多工運行中。
==================
你應該說的是iphone吧
ipod怎麼接聽電話???
而且如果ipod都能夠多工 也就證明ipad其實是有多功能力 只是被閹割了
但是ipad明明規格比較高 為何還要因為流暢性閹割這項功能
反而低階ipod iphone都可以多工 不是很莫名其妙?
為何不能設計一個多工管理機制
只要性能飆到一個瓶頸就要警示?
==============
*沒有支援Flash
==============
說實在沒有flash支援
所謂完美網頁瀏覽體驗就有點....嗯嗯

==============
*沒有支援USB flash
這是明顯的維護系統穩定與產品價值雙策略。提供 USB Host 是複雜系統的痛,相容性測試、功能擴充驅動等等,不但是龐雜的服務工作,這種「侵入式」的大麻煩,在 Steve Jobs 的潔癖設計原則下當然是無法接受的。
另外,如果可以接受外掛記憶體,那 iPhone 8G/16G/32G 的市場獲利架構就不見了。因為「無法擴充」的「恐懼」不足,很多「口袋彈性大」的用戶就直接買了最大容量的版本,這是 iPhone 產品的最大獲利基礎。如果大家都因為可以擴充儲存空間而需求「iPhone 1G」版,那不就糟了!
=============
基本上 如果害怕程式寫得差 相容性不好 乾脆不要開放app不是更好?
驅動相容性問題只會在pc這種無數可能硬體組合架構
所以才會有相容性問題
但是iphone ipad ipod 都是固定的硬體 哪來會有相容性的問題
如果你害怕基本的驅動都寫得爛 那為何還要開放app程式給別人寫
=============
與前項理由類似,有了內建的 SD 插槽,大家會買最低儲存配置的版本,不利於最大收益設計。
=============
說實在 大尺吋完全不能代替sd插槽
sd卡可以分享檔案 你的主記憶體增加再大 可以share出去嗎?
關閉sd卡 隨身pmp這項功能可以打掉了
當然帶一個尿帶可插 我只能說apple的美學實在是...
============
*採用寬邊框設計
這是「大型」手持觸控設備的人體工學「握姿」問題。
============
這是同意的 因為薄框真的不好握
就像輕薄相機 越找不到適當手握處
=============
*沒有繁體中文
=============
說穿就是台灣市場小 等排隊的意思啦
以上我的感想是
原則上我是蠻肯定這項產品設計的初衷
但是我還是會等待二代吧
中間會出現什麼對手 誰知道呢?
部落格 http://lilithgo.pixnet.net/blog 電腦 布袋戲 acg 都可以找我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