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設計思維論述 (續 iPad規格設計論述)

繼上回的「iPad規格設計論述」之後,我認為還可以探討的是Steve Jobs與團隊的設計思維。

由於「產品規格不良」的設計,準備接受挨罵的背後,總是有龐大的利益來「慰藉」。所以最後規格的價值,對客戶也許不一定有立即益處,但對蘋果公司卻仍是有利的。

但規格畢竟是死的,設計是活的,Steve Jobs要搞定規格容易,可以在當下與未來的技術規格中取捨,但設計的境界無限,如何呈現符合Steve神格的設計,滿足信眾與對手的強力關切,維持神祕感與驚奇感,卻是需要十分慎密的「高度與廣度」的戰略性思維。

1. 眾人引頸期盼的規格,網路謠言、猜測多到爆:

設計壓力在「沒有端出像樣的東西,那就毀了」。Steve Jobs 慣常「誇大產品價值」的演說技巧,其實總有真正超越對手的產品撐腰,就算是膨風十倍,卻也沒有對手敢說蘋果的東西沒有料。

(看看這個膨風誇張的範例:我們的東西真是太棒、太美妙、太神奇了!

因次,每次設計產品,總得有些超越對手、歷史突破性的可膨風賣點。這個方向,造就了 iPad 幾個設計思維。包括:「有先進技術而超低價格的不可思議」,「Sexy的超薄設計」,「連續使用十小時以上」,「看網頁、照片、影片、電子書的最佳體驗」等等。

不管你同不同意這些賣點,確實也還沒有對手的產品能匹敵。如果價格貴了,第一項就沒得說。如果不太薄,就別推出。如果使用只有四小時,那就不稀奇。如果圖文影音都不好操作,不必賣了。偏偏對手們的四個項目,都是「缺點同時具備」(呃,還真是不爭氣)。這些明顯的賣點就讓Steve Jobs「輕鬆」得逞。

網友們說這些「爆點」都不稀奇、不驚訝、沒感覺,真是「久入芝蘭芳香之室」的說法啊!想想看,任何一點,有任何一家公司做得更好嗎?這些再簡單不過的設計需求,能滿足大家的卻就只有蘋果,這不就是蘋果完全超越的優越嗎?

2. 我也有 Slate/Tablet,山寨也有 iPad 的抄襲問題:

早就知道別人也會說 me too, 有抄襲功能的,有抄襲外型的,有抄襲名稱的。因此設計還要能「抄不到重點」,這跟第一項思維一樣困難,甚至更難。但 Steve Jobs 與團隊也做到了。

現在的對手只知抓緊缺陷規格,聲稱「規格更優,功能更強大」,但卻是「規格太優、功能太強大」,造成貴、重、厚、難用、複雜、不順暢。(若需要規格優、功能強,Steve Jobs還可以推出正牌 iSlate:MacBookPro 的 Tablet 版啊!現在要比的是「輕巧大螢幕板子運算」,你們拿 Winmo6/6.5/7、沒有太優化的linux、甚至xp,有機會贏嗎?)

稍微可以匹敵的是 Android/Chrome 搞的平板,但好像還要一陣子?不管這些將來如何強,比「Time to market」,Apple還是贏了一大步。

Android在五吋、六吋、七吋,有山寨影音播放機正在搞,四吋有手機在搞,成本、耗電都還不錯,只是「好用軟體」還差一些。

3. 先考慮讓 iPhone/iPod Touch 現有七千多萬用戶滿意:

不管你認同或不認同,至少有一大票 iPhone/iPodTouch 用戶能接受(或習慣)「沒有 Flash」、「沒有多工(監獄)」、「沒有SD介面」等等問題,只要LCD螢幕放大了,就有「基本上可以被購買」的價值。(我就一直想要一台大一點的 iPod Touch,規格功能都不必改,以為五吋、七吋就很好用,不敢奢望有十吋的,現在是過度驚喜...)

4. 讓 iPhoneOS 有更多職場應用價值:

iWork 團隊真是讚,可以搞出一套簡單易用的 office,在 AppStore 一套賣 9.99 的革命價。這點,MS Office Light, 雲端 Office,大概都還要追個好幾年。雖然還沒用過,想像一台大到十吋的 Android,要何時才能有個簡便的 office? 沒錯,Open Office 是 java 的,怎麼還沒有一套簡單易用輕量版?早就該做啦!

還有令人期待的行事曆,一片密密麻麻的 month view,看了自己「排滿的忙碌至極」就爽。似乎沒有滿滿的行程,就不是成功人士啊。

還有令人幻想的記事本功能,拿 iPhone 當場做會議記錄,兩隻粗手擠在小手機上打字,就是很怪。改拿 10 吋的 iPad 才像個樣,才優雅。(想當年用 Newton 記事簿,真是一個「炫」得不得了,寫字、畫圖、錄音超順手,還有「刪除與不滿意就揉到垃圾桶的poof特效」爽度滿分。希望 iPad 能有類似使用經驗,內建的沒有,AppStore 也會有吧!)

5. 不想被說成 Newton 再世的設計思維:

這是我猜測的 Steve Jobs 思維限制。當年裁掉 Newton 部門,現在走相同路線會不會引人非議?

果然如願,無人說iPad有任何 Newton 的影子。

Newton的雙插卡設計超優,但是 iPad 完全不要插卡,連看照片第一方便的SD卡也不給插。

不知道「全螢幕手寫」、「poof 特效」、「點按會唱歌」、「NewtonScript」之類的功能會不會也沒有?(猜想是沒有)

(還有 NewtonOS 的開放多工,肯定是沒有的。)

6. 接收 iTune MusicStore, AppStore, 創造 iBookStore:

這次協調出版業,如同當年協調音樂界。但是難度不同,銷售策略也不同。這是 iPad 的新創價值,好好做是可以大賺錢的超大商機。

隨著 iPad 推出時間急迫,我覺得 Steve Jobs 只談定五家大出版社確實是盡了全力,特別是他剛動完換肝大手術。但是,這次推出 iPad 絕對需要推出一個成功的 iBookStore。因為這兩年,電子書讓 Amazon Kindle 佔盡風頭,實在讓 Steve Jobs 無法忍受,搞定賣音樂、賣程式的天王,如何能忍受賣書會賣輸人?

7. 取名字要大器、簡單:

iSlate 在大家都幾乎確認後,竟然還是選用最早被猜測過的 iPad (果然像 iPod)。就算是日本人有商標專利、美國人嘲笑是衛生棉,Steve Jobs 還是認定 iPad 好用好記又大器。(當然,iSlate也很貼切,沒有採用可能是另有超強機型要用....)

8. iPad能直且橫用:

記得 3.2 sdk 是有這麼要求,任何 app 都要能處理直版與橫版的介面設計。(以前 iPhone app 沒有這麼要求。)

確實忽直、忽橫也是個創意,這樣總是可以有最好的版面使用體驗。如果只有一種方向,用戶總會認為若能換另一方向就更好了。

iPad的鍵盤DOCK似乎違反了這一個規則,果然有不少人說橫著不能打很遺憾之類的話,Keynote如何打字之類的問題(其實也可以直著打)。我相信,橫用鍵盤應該也是可以修正的設計。

9. 還有規格空間:

不必拼高規格,能全贏的最小規格最好。

這讓我想到舉重的世界紀錄。如果確定沒有人超越你,而你已經超越自己10公斤,那就分成十年,每年破紀錄一次吧。如果傻傻地一次到位,以後連自己都贏不了了,呵呵。(台灣舉重界大老不是也這樣取巧領了好多年獎金?)

採用 ips LCD,增大視角,很了不起吧?呵呵,明年還有 OLED 版,更省電、輕薄、超廣視角呢!

1GHz A4, 明年還有超省電 2GHz A4+ 呢!iBookStore 五家出版社,之後還有另外十家大出版社!還有另外數十家電影、電視公司!

我認為這次 iPad 規格取捨很恰當,毫不勉強。產品價值卻已經超越所有對手。

Apple最近(或是一向如此?)不愛打規格超強戰,反而是偏好減法戰。「以簡馭繁」誰都會喊,但是有誰做到了?似乎 Steve Jobs 是唯一的開悟霸主。

10. 趕快採用自家的 A4 CPU:

這是終極戰略,PowerPC、C2D,讓 Apple 發現 Motorola、IBM、Intel 難搞,CPU利潤超高,終究要自己幹。

計算機硬體世界讓 Intel 主導規格數十年了,有CPU的人就是制定規格的王。Steve Jobs花了近百億台幣投入 CPU 研發至今,終於有 A4 可以用。成功以後,就要變成山大王了。不管是獨家技術不外流,或是產品成本競爭力,周邊規格制定能力,或是大賣CPU獲利,都是贏家的機會。

相信以後的 iPhone/iPod, 甚至 Mac 產品線,都會陸續採用 A4, A5,...。

(說不定 Apple 還該投資 OLED 面板廠,以後還要殺很大、用很多呢。)

您洋洋灑灑提出的10點頭頭是道!

剛剛拜讀完的瞬間,真的覺得分析得很棒!
讓我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衝去購買一台iPap!

但是.....僅僅喝杯咖啡的時間,再回頭思考您整編文章。
我比看文章之前更不想購買iPap了!


您的文筆非常好,可以把"不足"的部份,說成是"理所當然"。



舉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我想要買一支"帶有橡皮擦的鉛筆",而您沒有賣!
您開始說:鉛筆後面的橡皮擦不好用;我這支鉛筆又輕又薄,你可以加買橡皮擦,還可以買好多種的橡皮擦......
您成功的推銷了,這支鉛筆+橡皮擦讓我購買,但是.......當我出門、應考的時候,忘記帶到橡皮擦,而後悔莫及的時候,我只會想到"早知道買帶有橡皮擦的鉛筆"就好了!
沒錯,是我自己選擇相信您的說法而購買,是我自己忘記帶橡皮擦.....但是我不會再去您的店裡買鉛筆了,因為您真的沒有賣"帶有橡皮擦的鉛筆"!
您喜歡只做一次生意嗎?

有些展售會、拍賣活動、競選文宣,都能讓人熱血沸騰,甚至意亂情迷.....而激動的做出決定,但是激情過後,後續的苦只有自己知。

還好距離iPad上市還有三個月~半年,可以慢慢思考,我究竟"需要"這個放大版iPod touch嗎?

最後,感謝您這篇"褒中帶貶"的分析文,感恩!

這篇很傳神啊

蘋果自身的優點幾乎都是對手弱點所在 拳拳到肉

用蘋果後的感覺 幾乎都在這篇濃縮整合了
                              彈幕濃!

空特 wrote:
您洋洋灑灑提出的10點頭頭是道!
剛剛拜讀完的瞬間,真的覺得分析得很棒!
讓我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衝去購買一台iPap!
但是.....僅僅喝杯咖啡的時間,再回頭思考您整編文章。
我比看文章之前更不想購買iPap了!
您的文筆非常好,可以把"不足"的部份,說成是"理所當然"。
舉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我想要買一支"帶有橡皮擦的鉛筆",而您沒有賣!
您開始說:鉛筆後面的橡皮擦不好用;我這支鉛筆又輕又薄,你可以加買橡皮擦,還可以買好多種的橡皮擦......
您成功的推銷了,這支鉛筆+橡皮擦讓我購買,但是.......當我出門、應考的時候,忘記帶到橡皮擦,而後悔莫及的時候,我只會想到"早知道買帶有橡皮擦的鉛筆"就好了!
沒錯,是我自己選擇相信您的說法而購買,是我自己忘記帶橡皮擦.....但是我不會再去您的店裡買鉛筆了,因為您真的沒有賣"帶有橡皮擦的鉛筆"!
您喜歡只做一次生意嗎?
有些展售會、拍賣活動、競選文宣,都能讓人熱血沸騰,甚至意亂情迷.....而激動的做出決定,但是激情過後,後續的苦只有自己知。
還好距離iPad上市還有三個月~半年,可以慢慢思考,我究竟"需要"這個放大版iPod touch嗎?
最後,感謝您這篇"褒中帶貶"的分析文,感恩!


我覺得很有趣! 樓主只是把他的見解說出來罷了! 而你刻意把他的文章扣上"褒中帶貶"分析文的帽子, 讓人覺得有點作做哦!
還有大家買電腦都是像這樣, 不看實機只看宣傳影片, 規格, 然後慢慢思考個三個月~半年來決定要不要買這台機子的嗎?

我不會這樣呢!

我通常會先看看實機, 把玩許久, 最後被它整個迷住, 然後就是口袋裡的小朋友就出走囉...
我覺得一樓說的對,二樓說的也對,總之iPad是一種特化的產品
,好不好要看個人需求。
惡魔推銷員 wrote:
一樓說的對,二樓說的也對


其實我覺得沒有對錯,但看需求!

我不是APPLE愛用人士,在當年iPod熱賣的時候,我也沒有買來給自己用過!

一、我不喜歡聽特定歌手的專輯,我比較愛聽廣播。

二、我不會抓歌,也很少買CD,所以iPod對我一點也沒吸引力。

會購買iPhone只是因為中華電信的方案很優惠,我又想要試試手機上網的樂趣。

入手到現在,覺得使用上有方便之處,也有不便之處。

我到現在還是不太會用iTunes,抓的app也都是免費的。

但,我還是覺得iPhone很好用阿,就像同事、朋友要我推薦,我也會告訴他們iPhone本身的限制!

一定要透過iTunes、藍芽沒什麼用,如果可以接受這二點,可以去試玩,喜歡就買回家試試!

所以回到iPad這玩意上,東西都還沒上市,大家就畫地自限,放鬆心情阿,玩過後再來說!

說不定,到時會有不同看法阿。

現在的我對iPad是覺得很新鮮,但沒有特別想買的念頭。

在外要上網,我有iPhone,在公司以及家裡我有NB可以用!

或許等iPad再多出幾代,功能更完善,再來決定吧!
道德在愛情裡就像汽球一樣,一戳就破。
嗯~ 需要嗎?
若買東西是屬於一時衝動派的,冷靜下來思考是需要的!

iPad 是設計成網路多媒體電子書應用,產品定位在手機與筆電的市場中間
APPLE 絕對不會替客戶設想已經擁有NB與iphone後還能夠分配給 iPad 多少使用時間!
只要iPad本身造型介面價格夠炫,就足以吸引特定客戶掏錢體驗!
甚至創造出這類區間的後續產品 iPad pro, iPad mini .... etc. ?

蠻想知道大部分人若同時擁有 nb 與 iphone 甚至桌機
買了iPad使用 iPad 一週的時數會是多少?
如果在台灣發售後, 台灣Itunes Store還是現在這個沙漠情況,一定是不會買得.
沒有完整的Itunes Store, iPad只不過是大台的PDA.
試想你要把書自己轉電子檔然後在家裡再來是打開電腦透過無線傳輸或者30 pin傳輸線丟到iPad,
這步驟太複雜,還要祈禱有心人幫你打好文字檔讓你轉PDF.因為音樂可以自己轉喜歡的,但是書本你要一個字一個字打或靠OCR然後人工校正也太誇張了吧
而且現在好像也不見台灣Apple跟各出版社有何動作?
dauzone wrote:
如果在台灣發售後, 台灣Itunes Store還是現在這個沙漠情況,一定是不會買得.
沒有完整的Itunes Store, iPad只不過是大台的PDA.
試想你要把書自己轉電子檔然後在家裡再來是打開電腦透過無線傳輸或者30 pin傳輸線丟到iPad,
這步驟太複雜,還要祈禱有心人幫你打好文字檔讓你轉PDF.因為音樂可以自己轉喜歡的,但是書本你要一個字一個字打或靠OCR然後人工校正也太誇張了吧
而且現在好像也不見台灣Apple跟各出版社有何動作? ...(恕刪)


轉pdf檔ipad就可以完成
ipad上的iwork 可以讀office檔案,輸出pdf檔格式
ipad只是一台巨大pda,沒錯
台灣出版業者想必在想如何出電子書,這他們比我們擔心。
alco7 wrote:
嗯~ 需要嗎?
若買東西是屬於一時衝動派的,冷靜下來思考是需要的!

iPad 是設計成網路多媒體電子書應用,產品定位在手機與筆電的市場中間
APPLE 絕對不會替客戶設想已經擁有NB與iphone後還能夠分配給 iPad 多少使用時間!
只要iPad本身造型介面價格夠炫,就足以吸引特定客戶掏錢體驗!
甚至創造出這類區間的後續產品 iPad pro, iPad mini .... etc. ?

蠻想知道大部分人若同時擁有 nb 與 iphone 甚至桌機
買了iPad使用 iPad 一週的時數會是多少?? ...(恕刪)


很多人買手機,手機沒壞又買了一台,出新手機就買,一隻手機2萬多照買,流行炫耀
自從有了iphone,我就少把macbook pro戴出門
如果有ipad如果我買了,戴出門機會比較高
因為我已經裝了slinbox,所以用ipad看電視是一個好選擇,會花不少時間在看ipa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