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許多蘋果迷應該已經等不及官方版本了,不過今天Apple官方的新聞稿可能要再次讓你傷心。之前預定5月28號全世界第二波上市名單的國家: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士和英國,確定時間不便,將如期發表。5月10號會在這些國家公布售價和預購方式。
緊接的新聞稿的後半端提到,Apple「計畫」在7月時於奧地利、比利時、香港、愛爾蘭、盧森堡、墨西哥、荷蘭、紐西蘭和新加坡等9 個國家發表,是第三波上市名單。詳細的售價、預購資料會在未來公布。
雖然官方網站使用了「plan」這個字眼來代表不確定性,不過看來台灣想在第三波名單之7月上市有些困難。
不過第三波名單當中,香港和新加坡都有使用繁體中文的習慣,是否代表iPad會在7月左右支援繁體中文值得觀察。至於台灣談的進入如何,要等到哪時候才能上市。這可能要請記者去煩一煩中華電信或是其他電信公司。
本文同步發表於我的Blog
---------------5/9更新---------------
由於看到很多前輩在此文章討論台灣市場太小的說法、或是反駁台灣市場太小而沒有在第三波名單的說法。這兩種說法都很有道理,或許市場大小是一間公司是否願意讓商品上市的原因,但是絕對不是唯一的原因,當然我不是內部員工,無法知道正確的黑暗下的內幕是什麼,我只是以Apple使用者的觀點來看這件事情。
第一,Mac系列全球幾乎是同步上市,包括台灣。台灣使用者可能抱怨要等4個禮拜左右,這其中很多的時間是因為要過NCC這關。我人在美國大概在發表後的1個禮拜多訂購,我拿到的時間是5/6號。相信台灣很多人也陸續拿到了,在Mac上台灣幾乎沒有慢到多少(Apple Store有現貨,但是型號並非全部都有)。相對於行動裝置iPhone OS商品,Mac在台灣的市場相對小很多很多。從這點來看,市場大小不是Mac出口的重點。
第二,以iPhone為例子,台灣iPhone 3G等到了12月才上市,當時的首波名單是7月11號,的確慢了好多。如果和首波名單相比,台灣的確市場很小。不過如果和韓國、中國相比,他們後來銷售的數量都是台灣的好幾倍,不過都比台灣慢了將近半年到一年才有iPhone。 市場大小決定快慢從iPhone例子上可以看到,不過和電信業者的合作以及國家風情、規定、法律也有關係。
第三,iPad。到目前,上市名單還沒看到韓國、中國,這兩個國家的市場比台灣大(以iPhone銷售量為主),不過似乎和台灣的命運一樣。此外查了一下第三波上市名單國家的人口,數字如下:
奧地利(8百萬左右)、比利時(1千萬左右)、香港(7百萬左右)、愛爾蘭(4百萬左右)、盧森堡(50萬左右)、墨西哥(1億左右)、荷蘭(1千6百萬左右)、紐西蘭(4百萬左右)、新加坡(4百萬左右)。
除了墨西哥高於台灣人口外,其他國家的人口都不比台灣多。即使假設他們Apple商品的市場佔有率很高,愛爾蘭、盧森堡、香港、紐西蘭、新加坡頂多和台灣淺在消費者略多(2300萬*0.1%=2萬,700萬*1%=7萬,50萬*10%=5萬)。
從這點來看似乎市場大小或是淺在可能性的消費者大小決定iPad上市的先後順序影響沒那麼大。
補充這些並不是想要推翻採用市場大小來決定上市先後順序的說法,我也相信市場大小是任何國際公司決定是否優先發表商品的因素之一。但是除了這個因素外,可能還有很多事情,尤其iPad目前還沒有中文輸入法,此外藍芽鍵盤也要新增中文輸入法的支援、iBook的版權問題、Micro-Sim卡的問題、電信業者3G網路的負荷能力、iPad產能問題,功率問題、獨賣與否、........、.................或許還有許多因素是我們不知道的。
希望這個補充不會帶來更多的筆戰。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情就是台灣iPad上市可能會比預期的還要久一點了,以上只是個人的淺見,我相信大部分回復這篇文章的人,不論是站在哪個角度,應該都是希望台灣能早點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