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本人算是蠻常看書
直到前陣子開始接觸電子書
可以隨時隨地閱讀任何書籍這點真的很方便
原本還在考慮要買Readmoo閱讀器還是ipad
想來想去價格差不多的條件下,多點功能也是不錯
就購入了與閱讀器差不多大小的ipad mini

在買了ipad之後迫不及待在博客來買了幾本觀望一段時間的書
雖然說一開始閱讀起來還是有點不習慣
但是看個兩三本之後也就好多了
另外價格上,電子書價格相對平裝書也便宜約50-70元
而且家裡還省去了存放紙本空間
就算多買幾本書也不會被發現也不會被老婆唸買回來放哪裡的問題

來簡單分享一下最近看的幾本還蠻不錯的書

第一本《底層邏輯》
看完這本書發現其實真正的「客觀」並不容易
大多數人還是習慣用經驗去判斷,但事實上每個人的經驗都不盡相同
也許在某件事情上大多數人可能是相同經驗
那對那不同經驗的少數人來說,這時候的客觀正義了嗎?
我認為這本書在提醒我們需要時時重新思考與理解,蠻推薦的

第二本《憤怒療癒力》
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憤怒與療癒在我心裡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但細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知道
原來憤怒的表現不一定是針對當下這件事情生氣
而可能是心裡的負面感受已經到臨界值
而需要透過這個情緒作為一個宣洩的出口
這本書可以帶領你找到「憤怒」這個情緒的的真正源頭
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發洩而了之
如果最近覺得情緒比較容易起伏或是暴躁的話,蠻適合看看的

第三本《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前陣子年輕人的世界挺流行的「不想努力」傳說
還以為紅到竟然出書了
結果原來是提倡「換個角度思考」的個人成長書
以書名為例,看到「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總是聯想到年輕人不願努力
但事實上是阿姨提出了價值交換的交易,角色是指點迷津的智者
成功的道路不只有一種,但都是個人的選擇
說實話還蠻有趣的,而且改變思考路徑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即便看了7.8本,我也不見得能改變成逆向思考的邏輯
但習慣總是能培養與改變的
期待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思考出與他人不同的結果

另外也感謝之前網友推薦我買Switcheasy的保護殼,用了之後果然挺不錯
我買的是最基本的Origami,保護殼輕薄但有一定的保護力
材質柔軟手感蠻好的,密合度也挺不錯
買了ipad mini當電子書閱讀器分享
自動喚醒功能蓋上就休眠,微開保護殼就喚醒
ipad使用上整體更省電,閱讀時間拉長
買了ipad mini當電子書閱讀器分享

另外他直立傾斜閱讀的角度可以像下圖這樣微靠後傾斜的方式架立
在空下手的狀況下也可以方便閱讀
避免了像之前拿書或用手機長期使用手腕會痠痛
對於最近沈迷電子書的我來說還蠻好用的
買了ipad mini當電子書閱讀器分享
以上是單純作為電子書用途時我覺得不錯的地方
畢竟當初決定購買ipad而不是閱讀器也是想說有比較多功能
現在一整天抱著它研究其他使用模式
老婆一直唸說我這個年紀還3C成癮
但還是要注意過度用眼的部分,眼睛需要適當休息

話說最近還蠻想跳脫自己選書的習慣
請問各位有推薦什麼還不錯的書嗎?
068w425 wrote:
因為本人算是蠻常看書(恕刪)

長時間閱讀還是看紙本的對眼睛比較好,螢幕的光線
lfjadsflk
電子紙螢幕的閱讀器也不錯~(可惜彩色螢幕目前產品選擇太少~)
575178
把夜覽功能打開,色溫調到暖色,看書就很舒服了
年輕時都用ipad 看論文

現在年紀大了眼力不行了,還是乖乖用紙看
看書還是有紙本的感覺比較有fu
雖然如果只是純閱讀用的話閱讀器真的很輕
但是以CP值來說還是購買ipad比較划算
068w425 wrote:
話說最近還蠻想跳脫自己選書的習慣
請問各位有推薦什麼還不錯的書嗎?


恰巧博客來電子書櫃我這幾天也才剛用。不過我都是用筆電看的,筆電螢幕比較大一點,看書比較不會吃力。
這幾天正在看的書是〖大退潮・全球化的終結與歷史的回歸〗作者:史蒂芬・金思
兩種都用過,用電子書是覺得平板的筆記功能更方便,所以後來有些電子書有出有觸控筆的版本
其實你選的書也算是蠻有趣的
偶爾看看文學作品也不錯,感覺是樓主比較少看的
兩個建議...
- 常閱讀的話, 建議還是買閱讀器... 閱讀器的螢幕更接近紙, 比較不會造成眼睛的疲勞... 像iPad這類LCD螢幕還是很傷眼睛...
- 博客來雖然是實體書的龍頭, 但是台灣國內電子書最大的應該是讀墨(readmoo.com). 如果不想要開好幾個app看書的話, 建議及早換到readmoo.... app比博客來好用10倍以上......

068w425 wrote:
因為本人算是蠻常看書(恕刪)
我覺得pad太重,對手部的負擔較大,短時間沒感覺,但長期下來會有差,年紀越大後遺症會逐漸顯現,我現在是連手機都用輕的了。

我有mooink 6吋電子書,有pad,有手機,使用下來pad已經出局,因為太重,最終電子書跟手機使用各半,閱讀體驗上,電子書最好,字體清晰漂亮,但本身不發光,需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使用,光線不足時即便背光打開,顯示效果也不如直接用手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