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為何不再堅持ultra-pixel 400萬畫素相機?


ShangLai wrote:
圖我看了:
看不出來那裡包含periphery circuit,你不會把metal算成是periphery circuit吧!
這邊引一個SONY的圖:
圖中那藍色的那一大塊,才是periphery circuit,其中包含:sense amplifier、decoder、ECC以及簡單的image process。
目前來看,你給的那個圖中的pixel size並不包含藍色的那一塊電路。
...(恕刪)


我給的是剖面圖,Sony是俯視圖。
請合在一起看好嗎?

ShangLai wrote:
的確,不論製程再怎麼先進,periphery circuit佔的面積不可能消失,但至少可以縮小到對大局(pixel array)無影響.........(恕刪)


你都把Sony的圖挖出來了,能幫忙再算一下? 請問那麼大的一塊,要多大的製程躍進,才能縮小到對大局(pixel array)無影響?

然後那麼大的製程躍進,有無可能在短時間內從ST,換到Omnivision?

不同公司的產品,你都能算了。
能幫忙再算一下?
從OmniVision的產品線拉個高畫素的去和OmniVision版的UP比? 能算出你拉Sony進來的結果嗎?

gamegyu03 wrote:
我給的是剖面圖,Sony是俯視圖。
請合在一起看好嗎?


你給的剖面圖,就是我給的俯視圖中的pixel section的部分的剖面圖,你並未提供藍色區域的circuit section的剖面圖。

基本上,image sensor的配置與記憶體的配置幾乎一樣,一樣要array區(記憶體是cell array,image sensor則是pixel array),一樣有decoder,一樣有sense amplifier,而記憶體可以將壞的cell用redundancy來repair,image sensor則是使用ECC來修正壞掉的pixel。

我在記憶體廠工作了這麼多年,在秀示意圖給別人看時,標示memory cell大小,一定就是給cell array中的cross section,沒在給periphery的cross section,而要強調periphery很小的話,就會標示memory cell array efficiency (即cell array佔整個chip size的百分比),這個數字愈大代表periphery circuit愈小,不過這是我們內部才看得到的數字,不會給客戶看。

同理,OV在標示它的pixel size時,從來也不會給periphery section的cross section,一定是給pixel array的cross section.....因此,它給的圖不會出現periphery circuit,也不會將之計算入pixel size中。


gamegyu03 wrote:你都把Sony的圖挖出來了,能幫忙再算一下? 請問那麼大的一塊,要多大的製程躍進,才能縮小到對大局(pixel array)無影響?

然後那麼大的製程躍進,有無可能在短時間內從ST,換到Omnivision?

不同公司的產品,你都能算了。
能幫忙再算一下?
從OmniVision的產品線拉個高畫素的去和OmniVision版的UP比? 能算出你拉Sony進來的結果嗎?


給你一個數字,如果從0.13um 微縮到40nm technology,這個periphery circuit的area可以縮小到原本的1/9以下.......

光是省下那超過8/9的面積,就值得一縮了....

至於ST換到OV,那是ST做不好,光是高ISO的噪點,ST就遠不如OV了(同樣是UP鏡頭),我就拿我家的M7(ST版)與同事的M7(OV版)比過,兩者優劣立判......好希望我家M7再出一次紫光,這樣就可以換成OV版了....

其他的計算就不多說了,光是UP鏡頭的pixel array就與SONY IMX135/214面積差不多,這點就證明台積電的製程還算厲害,可以將periphery circuit縮到這麼小......

不過高ISO的雜訊還是SONY的感光元件略勝一籌(如果pixel size一樣的話),這是先天的限制 - SONY的廠只生產image sensor,可以對此最佳化,但台積電要生產多樣化產品,不可能將產能針對image sensor最佳化....
ShangLai wrote:
給你一個數字,如果從0.13um 微縮到40nm technology,這個periphery circuit的area可以縮小到原本的1/9以下..........(恕刪)


請問從0.13um 微縮到40nm那麼大的製程躍進,有無可能在短時間內從ST,換到Omnivision?
歷史上,有哪個公司的哪個產品,能在短時間做到這麼厲害的大躍進?

ShangLai wrote:
我們可以來估一下,同樣是1/3吋的感光元件,1300萬像素數大約是408萬的三倍(~3.19倍),而UP感光元件的每個像素進光量是IMX135/IMX214的三倍(代表面積就是三倍,(2um x 2um) / (1.12um x 1.12um) ~ 3.19),也就是說,兩者的pixel array幾乎是相同的。(UP的pixel size是2um x 2um,SONY IMX135/214的則是1.12um x 1.12um,兩者的pixel array面積是408萬 x 2um x 2um ~ 1300萬 x 1.12um x 1.12um)

可是SONY的是堆棧式架構,periphery circuit不佔空間,照理說,兩者是同樣大小的chip (1/3吋),UP感光元件的pixel array應該要更小才對(被periphery circuit佔掉了),可是兩者卻差不多。

唯一的解釋,只有UP感光元件的periphery circuit非常小,佔用整個chip area的比例很小,這可能是因為UP感光元件的periphery circuit功能很簡單,或是使用了先進製程將其縮小了,或者兩者都有(個人認為是兩者都有)。

這是我從兩者的chip大小與pixel size做出的推估,算是一個還算科學的推論。不知你是否有UP感光元件使用落後製程的證據? 不然從數學來看,我個人傾向是它使用的是先進的製程。.....(恕刪)


不同公司的產品,你都能算了。
那麼長的文字,你都能打了。

能幫忙再算一下? (應該換幾個數字就可以了)
從OmniVision的產品線拉個高畫素的去和OmniVision版的UP比? 能算出你拉Sony進來的結果嗎?

gamegyu03 wrote:
請問從0.13um 微縮到40nm那麼大的製程躍進,有無可能在短時間內從ST,換到Omnivision?
歷史上,有哪個公司的哪個產品,能在短時間做到這麼厲害的大躍進?

不同公司的產品,你都能算了。
那麼長的文字,你都能打了。

能幫忙再算一下? (應該換幾個數字就可以了)
從OmniVision的產品線拉個高畫素的去和OmniVision版的UP比? 能算出你拉Sony進來的結果嗎?


ST到OV,應該沒什麼製程上的大躍進吧!

回到一開始討論的問題,使用UP的感光元件是否成本較低? 我個人認為,沒有證據證明成本較低,因為若使用先進製程,die size又一樣大,沒理由高畫素與低畫素的成本不一樣,唯一影響成本的,只有SONY與OV的選擇,SONY比OV貴這點是肯定的。

我們討論的是UP有沒有成本比較低......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因為pixel array的面積差不多......

至於算的是SONY還是OV的產品,這並不是重點.....若你有興趣,你可以算算看....
ShangLai wrote:
我們討論的是UP有沒有成本比較低......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因為pixel array的面積差不多......
至於算的是SONY還是OV的產品,這並不是重點.....若你有興趣,你可以算算看.......(恕刪)


ShangLai wrote:
我們可以來估一下,同樣是1/3吋的感光元件,1300萬像素數大約是408萬的三倍(~3.19倍),而UP感光元件的每個像素進光量是IMX135/IMX214的三倍(代表面積就是三倍,(2um x 2um) / (1.12um x 1.12um) ~ 3.19),也就是說,兩者的pixel array幾乎是相同的。(UP的pixel size是2um x 2um,SONY IMX135/214的則是1.12um x 1.12um,兩者的pixel array面積是408萬 x 2um x 2um ~ 1300萬 x 1.12um x 1.12um)

可是SONY的是堆棧式架構,periphery circuit不佔空間,照理說,兩者是同樣大小的chip (1/3吋),UP感光元件的pixel array應該要更小才對(被periphery circuit佔掉了),可是兩者卻差不多。

唯一的解釋,只有UP感光元件的periphery circuit非常小,佔用整個chip area的比例很小,這可能是因為UP感光元件的periphery circuit功能很簡單,或是使用了先進製程將其縮小了,或者兩者都有(個人認為是兩者都有)。

這是我從兩者的chip大小與pixel size做出的推估,算是一個還算科學的推論。不知你是否有UP感光元件使用落後製程的證據? 不然從數學來看,我個人傾向是它使用的是先進的製程。.....(恕刪)


你不算的結果是因為,因為你知道你那一堆根本是錯的。

IMX214 13M 1/3.06 1.12
OV13850 13.2MP 1/3.06" 1.12 µm
OmniVision這一顆,套入你那一堆Sony的數據,完全符合...

根本沒什麼 “UP感光元件的periphery circuit非常小 用了先進製程將其縮小了” 這回事。

回到一開始討論的問題,使用低畫素的的感光元件成本本來就是低。
這是很簡單的commom sense,大元件好做,小元件難做。

HTC在中國還出過一次客製化手機,可以讓客戶挑不同低畫素的配備,高畫素就是比較貴。




gamegyu03 wrote:
你不算的結果是因為,因為你知道你那一堆根本是錯的。
OV13850 13.2MP 1/3.06" 1.12 µm
OmniVision這一顆,套入你那一堆Sony的數據,完全符合...

根本沒什麼 “UP感光元件的periphery circuit非常小 用了先進製程將其縮小了” 這回事。

回到一開始討論的問題,使用低畫素的的感光元件成本本來就是低。
這是很簡單的commom sense,大元件好做,小元件難做。


如果套入OV的這一顆,數據吻合,那更證明了UP鏡頭用了與OV13850一樣的製程.....

因為pixel array一樣大.....那除非periphery circuit能夠差不多大小,否則不會die size差不多大...

所以,你的"commom sense"仍然沒有解釋,在同樣的製程、同樣的die size下,pixel size是否會影響成本?
ShangLai wrote:
如果套入OV的這一顆,數據吻合,那更證明了UP鏡頭用了與OV13850一樣的製程........(恕刪)

你乾脆說ST的UP、Sony、OmniVision的UP和高畫素都使用同一個製程算了。

ShangLai wrote:
所以,你的"commom sense"仍然沒有解釋,在同樣的製程、同樣的die size下,pixel size是否會影響成本?......(恕刪)

良率。

那請你舉出,哪一種元件是大的難做,小的好做的?

HTC在中國還出過一次客製化手機HTC E1,可以讓客戶挑不同低畫素的配備,高畫素就是比較貴。

ShangLai wrote:
hTC這次將ZOE的...(恕刪)


HTC的這個ZOE拍照
應該跟UP相機沒有絕對關係吧
像現在的BF2 EYE 820這些
一樣有ZOE功能
將來M9用了一般相機的話
一樣會有ZOE拍照這個功能

gamegyu03 wrote:
你乾脆說ST的UP、Sony、OmniVision的UP和高畫素都使用同一個製程算了。

良率。

那請你舉出,哪一種元件是大的難做,小的好做的?

HTC在中國還出過一次客製化手機HTC E1,可以讓客戶挑不同低畫素的配備,高畫素就是比較貴。


高畫素數會比較貴,一定是因為感光元件比較大......過去都是畫素數愈高,感光元件面積愈大,不過UP不一樣,它的畫素數雖低,面積卻是一樣。

至於誰比較好做,前面解釋很多了,畫素數高,ECC較容易將壞掉的pixel修復,良率不見得會比畫素數低的感光元件低,若是同製程、同面積、良率差不多,就不能說畫素的高低會影響到成本......

nu1880 wrote:
HTC的這個ZOE拍照
應該跟UP相機沒有絕對關係吧
像現在的BF2 EYE 820這些
一樣有ZOE功能
將來M9用了一般相機的話
一樣會有ZOE拍照這個功能


EYE & 820沒有ZOE拍照,請明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