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 1/4~1/6吋 1300萬畫素的 CMOS 是票房毒藥,還是未來新星


golden_chu wrote:


哈哈,從HTC one發表後的相關熱門討論重點,我以為HTC 出了一部400萬畫數的數位相機咧~~哈哈哈哈哈~~~快溜...以免中彈.




哈哈, 我也覺得大家已經把 新一 當作是數位相機了...
若是以實用為主htc這作法很可取

好比13M的dc與4m的DSLC的差別

追品質''追便利'取其平衡點

以小弟經驗'''喜號列印輸出

光影>>色彩>>解析度

否則一片平坦毫無立體感
真高興看到在此參與討論的諸位先進,用詞溫文爾雅,學識豐富卻又內斂。
例如 Soalany 等 10多位先進,尤其是跨海參加的先進"無樣知"更是提供我們很多一手資料,及精闢見解。

你們提供的資料及論證,讓我覺得我之前下的標題實在是相當眼光短淺。
所以我已將標題改成中性一點。

我開始相信如果光電轉換技術再向量子極限推進。多層感光技術再有突破,也許有一天 800~1300萬畫素又會被採用了。

尤其是其當達 500萬畫元以上時,因畫元太密了,光學鏡頭本身之 MTF 解析度已趕不上。
聚焦後的光學影像最小畫素已經比 CCD CMOD 的4個畫元 (Sub-pixel element) 組成之畫素 (pixel)還粗時,
光學鏡頭本身就已經是一個 Low pass filter 了,所以由兩片水晶所組成之OLPF光學低通濾波器也就可以省掉了。
Waffenss01 wrote:
超採樣則是在高亮度環境有千萬以上的解析度,
低亮度環境則將多個像素的進光量合而為一,輸出一個較低解析度但高畫質的....(恕刪)


這本身其實也有矛盾的地方

既然要超採樣 那麼畫素必須衝高
畫素衝高,每單位畫素的品質就下降
高ISO下噪訊干擾更嚴重,即使多畫素合而為一計算
如果單一畫素本身得到資訊就不準確的,合起來仍然不準確

超畫素採樣 比如808 光線好的情況下,以800萬輸出,可以勝過所有的手機
但夜拍卻比920還差,並沒有達到「低亮度環境則將多個像素的進光量合而為一,輸出一個較低解析度但高畫質的」的效果。別忘記920還只有1/3吋感光元件。如果920有一吋感光元件?

808的感光元件有近一吋4100萬畫素,超採樣演算後輸出為800萬。
因此必須拿一吋感光元件800萬像素的相機(其他技術假設相當)來相比,才能知道衝高畫素超採樣的成果有多少。

如果808的一吋感光元件採用800萬畫素,那基本畫質就會很好,高ISO也會很好,處理速度也快
整體來說,應該會比較好。

不是說超採樣這技術不好,這技術的發想很不錯,也可能會有未來性。不過目前實際應用上以808而言,似乎是失比得多。主要就是畫素衝高時,感光元件畫質下降的程度,比畫素提高所帶來的解析度提升還多。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bv2fb wrote:
手機用 1/4~1/...(恕刪)

好文推一把!很有用的資訊!
bv2fb wrote:
塑膠鏡片大多用射出成...(恕刪)


大大可能不太了解。只有相機才會有多群多鏡片。

手機說白點,就是「感光體+Blue Glass+外層平面鏡片」。依我所知是如此。

至於說手機內有多少鏡片什麼的,那可能我會大吃一驚吧。

因為過薄的鏡片,你想要鍍膜的難度就高了。更何況過薄的鏡片,鍍膜加熱也會有問題。

別的不說,光DVD讀寫頭那片,厚度就不會薄於2mm了。依我做鏡片鍍膜來說,覺得多鏡片可能性不高。

因此手機相機使用多鏡片,依手機厚度就是個可能性不高的組合。

如果手機可以使用多鏡片,我想~各位的手機,應該是光學變焦,而非數位變焦了。

那另個問題,那鏡片的馬達放得下嗎??目前大概只有Altek的拍照手機做得到吧。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bv2fb wrote:
尤其是其當達 500萬畫元以上時,因畫元太密了,光學鏡頭本身之 MTF 解析度已趕不上。
聚焦後的光學影像最小畫素已經比 CCD CMOD 的4個畫元 (Sub-pixel element) 組成之畫素 (pixel)還粗時,
光學鏡頭本身就已經是一個 Low pass filter 了,所以由兩片水晶所組成之OLPF光學低通濾波器也就可以省掉了。


怪怪的..
不過好像也行.. 鏡頭挑差一點..

HTC 用400萬畫素,以較大的pixes , 這條老路也沒有不對

反正最後能抓到老鼠的是好貓


但是
只是下一代的機子,也是用一樣的策略, 可能市場的民眾會很難接收..

codebook wrote:
只是下一代的機子,也是用一樣的策略...(恕刪)


手機相機一直沒辦法在維持輕薄的外觀下
提升整體畫質,很多時候都只是在得失之間尋找平衡
各大廠不敢丟出夠用的畫素就好
我覺得是因為要灌水畫素數量,很簡單
但其他的方向都是硬底子,很難有重大突破

今天既然有人丟出來了
不是不在乎砸腳
就是覺得沒差,消費者是健忘的

下次還是一樣的東西,你會有購買的衝動麼?
感謝各位大大的資訊
惟這玩意不是在下專長,難以加入討論

技術的研發歷程在碰到牆壁後,會先進行數字上的競爭
然後一定會有廠商,再轉向其他方向尋求實體上的突破,這是常有的事情
CPU碰到時脈瓶頸後,改拼記憶體匯流排通道,倍頻技術等等,目前在省電與核心數發展
Wifi也是一樣,遇到瓶頸後,802.11n基於802.11g修改並採用MIMO與通道合併概念
透過通道合併技術加持後連線速度喊得滿天飛,但是要更快也沒辦法了,得從無線訊號下手
DSL技術也是如此,發展到VDSL可達雙向100M,但是距離縮短到400英呎S/N才合格
大家規格上拼來拼去,最後看來是得朝光纖發展了

每一種技術不管如何精進,終究會碰壁
影像進入感光元件前,得先通過手機鏡頭
如鏡頭解像力無突破性的進展,小尺寸手機感光元件的畫素競爭應該也就要停了
HTC也算開了一槍,讓自己在改革上佔住先機,也是點出了感光元件畫素競爭的問題
其實我不太在乎感光元件怎麼算解析度的,究竟是除以幾,我也搞不清楚了
單一元件的持續進步當然很棒,但各部位元件都是適切性的搭配才是重點
手機相機能提供使用者隨時快速取得理想的成像,這樣就很夠了

各位的有料內容著實讓自己好好上了一課
只怪自己底子差太多,如何解讀這些資訊,還真的花好多時間想想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