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 1/4~1/6吋 1300萬畫素的 CMOS 是票房毒藥,還是未來新星

手機用 1/4~1/6吋 1300萬畫素的 CMOS 現階段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原因如下

1300萬畫素之攝影機,其有325萬畫素。 1300/4=325萬
以解析度來講,它是很棒,但是它的高解析會化成漂亮照片嗎?

答案是不會。 因為

因為在那樣小的面積中擠入1300萬畫元結果是每個畫元只分到 1.1微米X1.1微米 =1.7微米平方,
面積小光電二極體產生之電壓小,信號弱,信噪比會變差。
如果改用1/4吋那就更小到 0.83微米X0.83微米 =0.6 微米平方。情況將更糟。

每個畫元長寬0.83微米與紅光之波長接近,量子效率會越來越低。每顆光子所能產生之電荷越來越少。總面積越小,放大器所佔面積比例越來越高,光電二極體空間所佔比例越來越小,開口率也會越來越低。

如果用在良好日光下,一時可能看不出來,但只要到室內陰涼處。問題就來了。尤其是生日派對關燈開燭光時,就醜媳婦見公婆了。

為甚麼呢?

因為感度變壞,雜訊變大還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為達成照相任務
CMOS 裡面的AGC 放大器要開到極限,熱燥訊,就會使照片上出現大量彩色及黑白斑點。使畫面完全無用。而且它的有效畫素會降到 比100萬還要低很多。

這是危言聳聽嗎? 為什麼呢?

因為
CMODS 曝光有三要素 光圈 快門 ISO感度 及 CMOS 科技水準。
假設大家都是用 SONY 最先進的 BSI 技術做成之 CMOS
由於 1/4 1300萬的感光面積 比 1/3吋 400萬 CMOS 小了3~5倍 所以感度也一定小3~5倍。
在光線不好的場合照相時。 (例如生日宴會,關燈點蠟燭)

假如 1/3吋 400萬 CMOS 電子快門開 1/30 秒 才能照出一張好照片。
這時 1/4吋 1300萬 CMOS 電子快就要開 1/5~ 1/7.5 秒 才能得到相同之曝光度。

這時只要你的手抖動,搖鏡超過 0.5mm ,畫面就會起伏移動1個畫素以上,也就是我說的4個畫元,(他們說的4個畫素)。 4X4等於16。 所以有16個點會糊在一起。只剩共用一組有用資訊。
因此它的解析度就會成為 1300萬/16= 81萬畫元 = 20萬畫素。比400萬畫元的鏡頭壞 20倍。 只等於一個街角監視器鏡頭。

如果是由麻瓜操機。 用力一按,搖鏡超過 3mm 畫面就會移動5個畫素以上,也就是我說的 20個畫元,(他們說的20個畫素)。 20X20=400所以有400個點會糊在一起。只剩共用一組有用資訊。
因此它的解析度就會成為 1300萬/400= 3.25萬畫元 = 8125個畫素。

8125個畫素,不是 8125萬畫素哦。差了 一萬倍。 解度析度與蒼蠅的複眼一樣多。。

不信你拿一台可以調光圈速度的好像機。關掉防震。
將快門設為 1/5~/7.5 秒 手持拍蠟燭,看你會搖動幾個畫素。

這就是為什麼單眼相機 CMOS sensor 越做越大的原因。手機將來也可能朝畫素再減少,面積再加大之方向走。如果我是 PM 我會想規畫做一台100萬畫元 1/2吋 CMOS 的手機。再配上 5.5吋的 IGZS IPS 技術的LCD,拍出來的動態一定是令人耳目一新。
只是 1/2 吋CMOS 如果裝得進去,那它的鏡頭,自動對焦,防震,加進去,體積應相當可觀。
更不用說可變焦 Zoom 也想加進去了。

可是為何網頁上看到的照片還好,夜間照像看來沒差很多呢? 原因是,那些照片是將手機架在三角架上拍出來的。人物也都停止呼吸不動。不信叫他到天橋照車尾燈看看。


Samsung 倒是真的有一台照相機,鏡頭可以ZOOM LCD 螢幕超大如同4吋相片。上面可以裝SIM卡 可以3G 玩 Whatapp Line Wechat SKYPE,還有WIFI 可上網,簡直就是我的夢想的集合體。
如果下一版能做得再可愛一點,再高科技感一點, 電池再撐久一點,然後配一個手表型藍牙耳機麥可風供我講電話。那就完美了。




手機用 1/4~1/6吋 1300萬畫素的 CMOS 是票房毒藥,還是未來新星

bv2fb wrote:
手機用 1/4~1/...(恕刪)


專業推
雖然我看不懂...
這種玩法早在老賈時代IP4就玩過了
只是老賈還保守一點,沒一次玩那麼大

IP4 的背照式CMOS是1/3.2
5mp每個畫素,也是有分到1.75x1.75 um


之後都是維持 1/3 inch
也就是New One用的尺寸

Apple都免不了像高畫素發展
就看hTC,如何做的比老賈好
也許可以搶下蘋果Apple的半邊天。

bv2fb wrote:
Samsung 倒是真的有一台照相機,鏡頭可以ZOOM LCD 螢幕超大如同4吋相片。上面可以裝SIM卡 可以3G 玩 Whatapp Line Wechat SKYPE,還有WIFI 可上網,簡直就是我的夢想的集合體。
如果下一版能做得再可愛一點,再高科技感一點, 然後配一個手表型藍牙耳機麥可風供我講電話。那就完美了。



哈, 搭載手機的相機, 我也想要...
樓主加油!

追文了好幾天,總是看的似懂非懂,但也讓我獲益良多了,謝謝!

tingtin wrote:
這種玩法早在老賈時代...(恕刪)


老賈果然是真正的 "使用者經驗 " 專家
可惜天妒英才。 若不死,不知還會有何驚人創意。
當年我與他同在矽谷奮鬥。眼看它浮浮沉沉。

今日蓋棺,地位已定。 20年內無人能出其右。
這只是說 CMOS 而已

塑膠鏡頭的解析力,到底是多少,能不能支撐1千300萬畫素都還是問題
wowowo88 wrote:
這只是說 CMOS ...(恕刪)


這,大大可能有誤解喔。

塑膠鏡片和玻璃只差在透過、反射及折射機率,經過鍍膜後,相差不算很多喔。

尤其手機使用只有單一鏡片,簡單來說外面的那個鏡片就像玻璃一様的功能,只不過他透過高很多。

因此小弟認為泰半影響的部份是在於內部的blue glass及感光體。

所以塑膠鏡片不足以影響所謂的解晰度。但是大大可以理解為另個想法。

同個鏡片,入光量是相同的情況之下,影像進入感光體能達到的程度就大概那様子(解晰度)。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像素是不值錢的,簡單來說只有像素高,其實成本很低,最重要的是 sensor 的大小。
那小小的電話鏡頭就可塞進1,300萬像素。但真正高級的廣告用相機,也只是4,000萬像素。
像素才多那不到4倍,但一部廣告制作用的相機最便宜也要NT$30萬+

為什麼只多3倍像素,貴那麼多呢,因為它的 sensor 非常大面積,一像素的面積在電話的sensor里計算就可容下十多像素了。

從這裡可見,相片品質是取決於像素的面積,而不是像素多少

tattboy wrote:
這,大大可能有誤解喔..塑膠鏡片和玻璃只差在透過、反射及折射機率,經過鍍膜後,相差不算很多喔。
.(恕刪)


塑膠鏡片大多用射出成型做出,可以輕易做出非球面曲面,可以節省總鏡片用量。
最適合體積小、鏡片少的相機。尤其是手機用鏡頭。

不知現在手機相機 1/3 吋短焦距 F2.0 鏡頭是幾片組,玻璃塑膠各幾片。凸凹如何。
有人有資料可提供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