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昆兄 wrote:我並不認為s4的眼球之類新意功能為它帶來了短板,說白了那隻是噱頭而已,它並沒有讓用戶損失什麼,對用戶來說無論我用不用得上,反正放著也不吃虧。至於硬體上的它又一樣不少。
很多人都以為HTC是...(恕刪)
但是新一的400w就不同,為了這400w用戶放棄了1300w,於是有的用戶就會不願意,就會猶豫要不要買;而那些決定了要買的、也相信了它的獨特功能的用戶,又有一部分概率要承受紫光,說白了還是技術不成熟。但是這麼不成熟為什麼要急於推出來?相機難道是可有可無可以隨便做試驗品的部件?說白了還是沒把用戶的需要放心上。
htc有點像蘋果的作為,但又做不到蘋果那樣好。蘋果一旦決定要改變用戶的思維,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一個創新舉措,就一定會全力把它做好,讓那些想要看笑話的人大跌眼鏡,同時在逆反中讓你深刻的記住蘋果的這一創造。同樣htc如果真能把400w做好,利用它和1300w的差距可以一下子讓人記住,就能夠一炮打紅,就能夠改變人們的思維;但很遺憾它真讓人看了笑話。這就是差距。如果能認識到這點差距,就不要過分特立獨行,踏踏實實迎合一下用戶的需要會比較有賣點。
我知道台灣有工讀生事件,甚至我相信在大陸市場也有槍手。但你真的不指望三爽把這一套也弄到國外。因為很明顯,在台灣市場上htc超過三爽,所以三爽它有打擊你htc的必要;在大陸htc銷量不怎樣,但大陸和台灣雖然市場不通用,語言和網路環境卻可以互通,而且大陸買網路寫手很便宜,不妨來一記,說不定台灣網友搜網路咨詢的時候會搜到大陸這邊發的惡評,那樣三爽就賺到了。但在歐美就沒這個必要了,歐美人工資又高,htc的市占率根本談不上是三爽的對手,三爽有這個錢寧願買槍手來黑蘋果更划算,對吧?
所以,我認為大的公司一定要有專門的巡視部門和人員啊.就好像以前古代的"八府巡按".
HTC現在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超級爆款,也就是那種性能頂級,而價格又很有優勢的手機,HTC想翻身的話,必須每年拿出一部分利潤來補貼一款明星機,殺出一條血路,打響牌子,不然肯定會被埋沒...
現在大陸市場很"兇殘"了..拼的都是性價比...HTC繼續下去,在大陸會很難看...
edc218 wrote:三爽在台灣的價格我不太清楚,在大陸和歐洲都是比htc要低一些的。但一般還可以看作是同樣的級別。
精闢的觀點呀~就像我...(恕刪)
sony這幾年放下身段真的非常狠,大概也意識到在手機這塊領域自己已經不能算一線了,它和三爽以及htc已經不在同一個價格平面上競爭。而且索尼的中端機很有優勢,雖然是中端但一樣做的漂亮精緻。
用戶對中檔機的要求和旗艦機不同,旗艦機要求面面俱到的優越,中檔機要麼沖外觀(索尼)要麼沖性能(小米:高檔零件買中端價格),只要有一個突出就可以。
在看看htc:旗艦機不能算面面俱到,中低端乏善可陳。而且定價是旗艦超過別家的旗艦,低端配置賣別家中端的價,品牌知名度又不高(我說的是除台灣地區以外)。消費者看自己不知道的品牌就是一眼就過,誰會給你機會細細了解你、全力去發現你的好處呢?
manymoreshoes wrote:
三爽在台灣的價格我不...(恕刪)
這或許是小者恆小的問題
當HTC銷售量降低,成本自然就會提高,也許蘋果三星一次下訂單是1千萬張,HTC可能只能下100萬張的訂單,工廠給的價格相對比較高,製造的優先順序也會排的比較後面
導致HTC必須花費比較高的價格取得零件,而且交貨日期也比別人晚
大陸的手機廠商則是有國家保護,可以用較低成本製造,還不用繳交專利費用
目前HTC到了破釜沈舟的地步,如果能夠借到資金來研發、行銷、成立專賣店,那明年還有一定的機會。如果銷售量可以提升,就能降低成本,進入良性循環
這就好比當初的蘋果、Nokia一樣,如果當初推出iPhone、wp手機失敗,也許這兩家公司已經消失了。
以這2家公司為例,能夠起死回生都是因為推出與眾不同且吸引人的產品,HTC也需要這樣的產品
是漸漸衰微,還是豪賭一次,就看周董的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