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個很有趣的論點 , 大家都知道韓國的通澎比台灣嚴重, 也就是說物價較高, 相對的, 韓國普遍的薪資當然也高於台灣.
以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說, 在韓國一個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大約是在台幣 6 萬元, 台灣大約是在 2.4 萬元. 相差 2.5 倍左右.
相對的, 在韓國資深的技術人才的月薪破 20 萬台幣是相當平常的, 也是一般家戶的相對社會期望標準, 對比於台灣, 一個資深的技術人才的月薪都很難可以突破 8 萬台幣, 更不要說 20 萬了.
我們現在來假設一個狀況, 如果 Hp或 Apple 要找國際零組件還有代工廠, 當一家韓國廠商與台灣廠商都能提供相同的品管與產品規格設計時, 同時都來投標的話, 假如韓國廠一個零組件每 piece 報價 1.3 元美金, 台灣廠評估成本後報價也是 1.3 元美金.
以上面這個案子, 理當台灣的代工廠應該更能夠提出更漂亮的價格, 來搶下這筆訂單, 因為台灣廠的人工成本是遠低於韓國廠的, 但是事實上確沒有, 往往很多訂單台灣還是要跟韓國搶的半死還不見得能得到這筆訂單, 為甚麼台灣的報價沒辦法遠低於韓國廠??? 這真是一個羅生門.
另外一個同樣衍生出來的問題, 同樣都是智慧型手機, 在硬體成本沒有太大差異的情況下, 在遠低於韓國的人工成本下, HTC 做出來的手機在國際上與在台灣國內的定價, 並沒有比 Samsoung 的手機在價格上有大幅度的優勢??? 為甚麼???
是 HTC 台灣的員工普遍都領到 10 ~ 20 萬以上的月薪? 還是 Samsoung 員工普遍都降薪到台灣的薪資水準? 還是 HTC 的幕後老闆們拿到巨額的價差股利分紅?
這個問題不只存在 HTC, 相對於鴻海也是一樣的情況, 跟 Samsoung 報一樣的價格代工, 卻只用韓國廠 30% 的人工成本, 那多出來的到哪去了?
台灣的薪資結構一直都相對較低(亞洲四小龍裡面好像是平均薪資最低的),因為台灣是個重商社會,工會組織也較弱;政府提供許多對廠商利多的政策,但廠商獲利並不一定反映在大眾勞工身上。韓國的情況,就比台灣好一點,對於勞工權益比較重視,如果你比較歐洲一些小國,你更可發現台灣勞工依直處於被剝削的狀況,台灣明明經濟成長都比較高,但都是老闆賺多多,勞工賺少少。
另外韓國手機為何可以比較便宜,這應該跟產業結構有關吧。
韓國不像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而是以大財團居多,像三星就是個例子。一個公司把生產線上的上下游廠商都自己包了,自己生產cpu,ram,lcd,等等.手機的大部分組件都自己旗下的公司生產,這樣當然可以壓低不少成本。像HTC手機的cpu與高通合作,固然這種外包方式、長期合作關係可以壓低價錢,但無論怎樣也不比三星這種自家生產的便宜吧。
所以台灣薪水低手機卻也沒有賣得比較便宜,不能怪HTC吧,這是台灣整體結構性的問題吧
難怪奇美電最近一堆人被26面板廠挖角,呆灣資本家視人才為奴才薪資又低,
當然被中國韓國企業輕鬆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