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969239 wrote:你給我的這篇文章內有...(恕刪) 我另外找一篇給你…https://www.hksilicon.com/articles/1609437三星採用的是堆核降頻率華為是用較少的核心但提高頻率而此核心運用如何的平衡端看使用單位如何的設計
sw969239 wrote:你給我的這篇文章內有...(恕刪) 就我所知,arm的架構是不能更改的(同架構堆核心是ok的~),如果改了就不能稱是用arm的a7x或mali,因為arm公司無法把握你更改後的效能是否符合預期,萬一比較差,他無法對其他廠商交代(像高通的soc,他就是拿arm的架構去微調,但是因為調過,所以你看高通他就不會稱他是a7x的架構,而是另外的名稱)另外像聖大說的,類似arm的設計公司,我猜也是不會含layout,他們通常的驗證方式,大概是發佈在類似fpga的ic(或是ibm 的power ship之類的)上跑testbench,驗證容易且可以模擬效能我本身是類比的,數位方面只有基礎,以前聽老師說過,像數位layout,比較早期都是工程師自己根據設計routing,工程師能力的好壞,結果差異會很大,而且數位還有時序及glitch的問題,但以公司而言,這樣做很沒效率,故他們在發布新的layout後,會在同晶圓其他地方嘗試各種不同的做法,小到單元件的inverter, nand, xor閘,大到pll, osc,正反器,電容電感等正規元件,都會有一組標準的layout可以套用,這是公司內部的設計,所以當a公司設計的元件,慢b公司0.01us,一個設計上千至萬顆,效能的差異就會逐步擴大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