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三星除了整合產品線的 Galaxy S,以及摺疊 Galaxy Z 兩款旗艦系列,在手機市場上表現最優異的,可能還是價格級距親民,同時又有防水、大電量、雙喇叭等好料加入的中階 Galaxy A 系列。這次要介紹的,則是三星今年度的防水中階新機 Galaxy A54。Galaxy A54 與同步登場的 Galaxy A34 本次相對大的改變,無非是機背設計從前面幾款的「豆豆相機」,改為與 Galaxy S23 系列相同的孤島式設計。同時背蓋也從塑料改成了玻璃材質,這點也從台灣機型從豆豆變成玻玻可以看出。
另外,在規格提升上則是有基本的處理器替換、螢幕亮度升級之餘,Galaxy A54 的相機模組也少了多個戰略鏡頭,也升級了廣角相機的感光能力。本篇也自然會與前輩 Galaxy A53 一起做個對比,畢竟在今年二月的手機銷售排行榜中,已經賣了一年的 A53 雙版本還是位於第二與第十名的位置,加上推出時間帶來價格紅利。Galaxy A54 能否好好接棒,或是讓前輩繼續霸榜?就是本篇要來探討的了。

▌外型與開箱
- 外盒正面
- 外盒背面
- 外盒側面

這邊也附上前後兩代的外盒比較,就正面來看幾乎是完全一樣的設計,不過體積上 Galaxy A54 變得比較寬短些。

打開上蓋後,映入眼簾的一樣還是手機本體。但盒裝佈局倒是跟 Galaxy A53 有些不同,這其實也可以對應到 Galaxy S23 與 S22 的設計差異。
- 盒裝佈局
- 配件盒

Galaxy A54 配置一塊 6.4 吋 FHD+ 解析度的開孔 Super AMOLED 面板,並有 82.9% 螢幕佔比、120Hz 螢幕更新率,同時也導入了 Galaxy S22 的 Vision Booster 技術,整體來說可讓螢幕亮度提升至 1,000nits。

這邊也拿 Galaxy A53 一起做個比較,最直觀的地方就是 Galaxy A54 變得更為短與寬一些,沒有 A53 那麼狹長;另外,A53 的 6.5 吋的螢幕尺寸也稍微多一些之餘,兩側的邊框也能看出本次 A54 螢幕佔比較為遜色一些,A53 為 85.4%,A54 則為 82.9%。不過就螢幕本體規格來說,A54 這次 200nits 的亮度提升應該會是最有感的。

Galaxy A54 機身即預載 One UI 5,而 A53 在更新後大部分功能設計都是一樣的,像是螢幕設計就幾乎沒有什麼不同。
- 更新率
- 色彩模式

這裡也實際開了網頁,搭配 100% 的螢幕亮度做個比較,亮度部分 A54 的確是有亮一些些,不過色調上可以看出,A53 似乎暖調會來的比較多。當然,整體差距其實算輕微,真的要說還是手機整體的體積差別較大。另外,A54 雖說沒有講螢幕的玻璃保護為何,但推測應該跟 A53 一樣是康寧大猩猩第五代玻璃?
- A54 HDR設定
- A53 HDR設定
- Youtube HDR範例
- Youtube HDR範例

Galaxy A54 這次改變最大的,就是在機背的整體設計了。將前幾代 Galaxy A 系列標誌的豆豆相機模組更改,變為 Galaxy S23 的孤島式設計,同時機背也從前代的塑料變成玻璃材質(原廠一樣沒說是什麼)。如果不算為了年輕化的繽紛色彩,某種程度還真的有點像 Galaxy S23.....

本次 Galaxy A54 共有黑糖玻玻、紫芋玻玻、青檸玻玻、白玉玻玻四色,這次開箱的有青檸玻玻、紫芋玻玻雙色。青檸玻玻整體是以類似青檸般的亮綠色為主,紫芋玻玻則更是明顯,對於芋頭愛好者來說,絕對不能錯過!但我自己是覺得紫芋玻玻的色調有點飽和太高.....看久了會稍微有點疲勞感就是。

這邊也拿 Galaxy A54 青檸玻玻與 Galaxy A53 水藍豆豆做個比較,重點還是在於相機模組,以及手機體積的設計差異之餘,塑料的霧面質感也改為玻璃些許的鏡面呈現。當然,雙機最大的亮點還是在 IP67 防水防塵了。

這邊再拿相對算同色系的紫芋玻玻 A54,與水藍豆豆 A53 做相比,就能看出本次 Galaxy A54 機背的色調真的是無比鮮豔.....

- A54重量
- A53重量
- 機頂
- 機底
- 左側
- 右側
- 中框比較
- 配置差異

退卡槽也是包含本站網友等使用者最愛,是包含最大 1TB microSD 記憶卡擴充的三選二設計,畢竟是中階機配置,沒有 microSD 記憶卡怎麼談得上性價比?同時手機也支援 5G + 5G 雙卡雙待、支援的 5G 頻段有 N1 / N3 / N7 / N8 / N28 / N38 / N40 / N41 / N78 / N79 等。
▌相機
- A54主相機
- A54前相機
- A53主相機
- A53前相機

整體比較下來,可以看到 Galaxy A54 將用了好幾代的廣角鏡頭做了更迭,超廣角一樣是維持在 12MP 在中階機相對高的規格之餘,把先前的景深戰略鏡頭直接移除,僅維持了 5MP 微距鏡頭,雖說實用度還是沒很高,但總是還有會遇到的時候吧?但真的要拉開差距,直接採高階機具備微距能力的超廣角鏡頭就搞定了。或許官方還是想做點差異化吧?
- 主相機介面
- 拍攝模式
- 專業模式
- 專業模式
- 主鏡頭夜景
- 前鏡頭夜景
- 一般自拍(自動偵測)
- 人像模式
- 人像美顏
- 一般美顏(自動)
- 手動美顏

Galaxy A54 與前代一樣,有個獨立設置的「趣味」功能,能在上面直接拍攝搭配社群軟體 Snapchat 的各式濾鏡。
- 主鏡頭錄影畫質
- 前鏡頭錄影畫質
- 超穩定動態攝影畫質

這邊也附上相機的其他設定選項給大家做參考。
▌實拍
日拍- A54廣角
- A53廣角
- A54超廣角
- A53超廣角
- A54 2x
- A53 2x
放大檢視畫質,A54 廣角端讓我感受最明顯的,應該是銳化感明顯比 A53 來得高,從衣服的細節其實雙機差異不大,但 A54 在髮絲的銳化感就相對明顯,同顆鏡頭的 2x 焦段也是如此,但可以發現 A54 整體細節是來得更為優秀,比起 A53 的 2x 數位變焦實用度增加不少。超廣角部分,這組 A54 幾乎過曝的關係,細節就不如 A53 好,看看其他正常的組別會不會有變化。
- A54廣角
- A53廣角
- A54超廣角
- A53超廣角
- A54 2x
- A53 2x
放大檢視畫質,就可以看到本次 A54 廣角銳化真的是蠻重手的,且抹除雜訊的力道也沒有 A53 來得高,其實從暗處的縮圖就能看出 A54 的雜訊其實沒什麼抹,放大看髮絲就能發現 A54 的銳化感差距,但部分區域細節其實差異不大,或許是有特別針對人像做演算,2x 焦段也是相同的狀況,但 A54 的細節優勢會比廣角端差距更大。超廣角雙機不僅曝光、色調,就連畫質都差異不大。
- A54廣角
- A53廣角
- A54超廣角
- A53超廣角
- A54 2x
- A53 2x
放大檢視畫質,這組三個焦段明顯都是 A54 表現較為優秀,而且已經是細節上的差別,而不是銳化感的差異之餘,這組 A54 銳化感也沒有上面幾組來的重手。
- A54廣角
- A53廣角
- A54超廣角
- A53超廣角
- A54 2x
- A53 2x
畫質表現部分則是與前面幾組差異不大,超廣角雙機在伯仲之間,而廣角 A54 主要還是在明顯的銳化上,2x 的細節表現倒是比 A53 更為清楚。
- A54廣角
- A53廣角
- A54超廣角
- A53超廣角
- A54 2x
- A53 2x
人像/自拍
- A54人像
- A53人像
- A54人像
- A53人像
- A54人像
- A53人像
- A54自拍人像
- A53自拍人像
- A54自拍人像
- A53自拍人像
- A54自拍人像
- A53自拍人像
夜拍
- A54廣角夜景
- A53廣角夜景
- A54超廣角夜景
- A53超廣角夜景
- A54 2x夜景
- A53 2x夜景
放大檢視畫質,廣角端雙機表現幾乎是一模一樣,差別真的只在亮度而已;至於超廣角與 2x 部分,可以看到 A54 反而塗抹感會比 A53 來得多,尤其是 2x 焦段。
- A54廣角夜景
- A53廣角夜景
- A54超廣角夜景
- A53超廣角夜景
- A54 2x夜景
- A53 2x夜景
雙機在畫質的比較上,以夜景模式拍攝真的相當一致,就算是日間差距較大的 2x 看起來也頗為相似。
- A54廣角夜景
- A53廣角夜景
- A54超廣角夜景
- A53超廣角夜景
- A54 2x夜景
- A53 2x夜景
▌功能

Galaxy A54 預設是 Android 13 的 One UI 5 作業系統,在 A53 更新後,其實在設定上雙機差異不大,主要還是在處理器等硬體的升級。
- 連線設定
- NFC
- 無通話錄音

在 A53 時終於回來的內建悠遊卡功能,這次在 A54 上同樣具備嵌入式安全元件的關係,一樣是能使用的,這也是不少星粉難以換機的重大原因,手機內建悠遊卡真的是很方便.....
- 音質音效
- 杜比全景聲
- 安全性
- 其他功能
- 側鍵
- 實驗室
- A54安兔兔
- A53安兔兔
- A54 3DMark壓力測試
- A53 3DMark壓力測試
- A54 120Hz續航
- A53 120Hz續航
- 預測充電時間(A54)
- 預測充電時間(A53)
- 安兔兔充電時間(A54)
- 安兔兔充電時間(A53)
▌小結

如同前言所說的,三星其實不僅今年,前面幾年的銷售排行,霸榜的一直都是防水的中階 A 系列;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旗艦效能或是拍攝機能,便宜一點,但有能有諸多好料功能,才是大部分消費者在意的。
針對 Galaxy A 系列來說,先前的一大高峰應該是採高通 S77G 的 Galaxy A52s,再到去年的 A53 雖說換成自家的處理器,效能稍稍有些不足,但相關好料還是一樣不缺。今年 Galaxy A54 則是把處理器效能再度提升一些,雖然不是高通或是聯發科,也許有些消費者會在意,但對廠商來說,中階機的消費者可能大部分都對規格比較沒什麼興趣吧?衝著便宜、防水、還有雙喇叭、內建悠遊卡等功能,可以說是同價位中功能相對齊全的產品了。

那麼對於本次 Galaxy A54,再到前輩 A53 的改變呢?從握感來說,因體積變得較為寬窄,手小的朋友可能要重新習慣一下手感。而對外觀黨來說,這次 Galaxy A54 也大幅更換設計語言,改以玻璃機背、S23 樣式的孤島相機設計,說不定也能吸引一些喜歡這些外觀的朋友。
針對效能上,處理器的提升從跑分軟體就能略知一二,雖說整體提升還是相對有限,但至少還是超越 A52s 堪稱傳奇的高通 S778G 了。拍攝上除了廣角鏡頭,大部分硬體規格其實類同。只是 A54 拍攝起來的感覺,讓我覺得有先前 S23 與 S22 對比的成果,整體調性變得更有 iPhone 那樣的真實感,且 HDR 效果也變弱不少,整體對比相對提高外,偏暖的色溫可能對人像來說,需要花點時間調整。
畫質表現上,老實說雙機差距真的很小,真的有差的可能會是在日間 2x 上。

如果是以我本次體驗再去延伸的話。除非你對 Galaxy A54 的外型一見鐘情,或者是對效能有著相對高的要求,說真的 Galaxy A53 其實還是相對夠用了,而且還有因應時間的價格紅利,單機價已經能壓到 9 千有找(更別說還有普發 6 千).....也許再給 A54 一點時間紅利,才能真正發揮效力吧


MD:凱西馬鈴薯
▌小惡魔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