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也去看過了,斜視看手機螢幕的狀況其實差別不大
一般會斜視的話,比如把手機放在桌上,要打電話(使用藍芽耳機或者)的時候...
或者要查甚麼東西的時候,狀況不一而足,但是我不覺得有這麼大差別
在一般的使用上面沒甚麼差別,螢幕的狀態絕對是最高,
在我來說也不是沒有缺點,外放的喇叭實在是太小聲...
我在現場確定xLoud有開,然後把聲音也打開到最大...但是音樂的音量還是聽不清楚
感覺滿糟糕,
還有手機的重量,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特別犯賤,我不喜歡太輕的手機
聽到Xperia Z兩面是玻璃的時候還高興一下,想說重量一定可以滿足我的手感需求
但是...實在是輕到有點失望,想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都殘廢了嗎?
一定要這麼輕的手機才及格?
然後有一點要稍微注意,正面跟背面沒有問題,
我看到側面膠條上面有一點點缺角的狀況...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問了在旁邊的隨侍人員,他也確定那是使用上的損傷,但不清楚發生的原因...
不要到時候手機買到,正面跟背面都完美無瑕,旁邊的膠圈卻是滿身傷痕...
以上是我看完的小小感覺。
算是有點解high了...我覺得他的重量實在是不稱手...
但這全都是我個人的感受,可能跟Xperia S比較起來音樂音量差這麼多算正常
我只能說,整體看完的確,有點覺得『預購沒趕上就算了』,期待下一隻手機...
(網站圖片上寫到2/25,但實際上只到今天,之後就要下中南部巡迴了。)
整體來說,小弟認為他跟我的2年前美背機皇Arc相比好出太多了!(廢話!)
首先就是小弟還蠻care的拍照,雖然不到三不五時隨手拍的中毒症狀,但每次想用手中的Arc拍照時,光等待相機啟動就會等掉很多精彩時刻了。Z的啟動速度跟反應速度與Arc相比根本就天差地遠,原因自然也是與硬體規格上的差異有關。當然新增了很多能玩的各式場景模式與特效就不需多言了。現場實拍的部分,1300萬的細緻度確實是有差,成像也感覺更加貼近實際情況,好玩又實用的連拍模式,反應與結束連拍後的儲存速度也很快,當然重點還是在於麻豆好看,怎樣拍都成功呀!
再來是畫面,現場問到一名SONY的工作人員(感覺應該非工讀生,這位金髮哥我想版上應該有大大也跟他聊過),也向他請教了關於BE1與BE2的差異,他說最主要差異是在於觸控層直接作在玻璃層,但這不是我想聽到的答案就是,而且小弟私心覺得,Z身上的BE1跟2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在官方主打的100%廣色域(其他有作BE2的機子,我想應該就沒做到這次Z標榜的100%廣色域了),那畫面根本羨煞旁人,不會有像AMOLED那樣的濃重感,而色彩的飽和度比起小弟手上的Arc也更貼近現實。當然不排除也是手機內建的圖片跟影片好看啦!但實拍部分,開啟BE2之後比較,的確是更加自然。
另外也問到了防水這方面,能不能應付像泡溫泉這樣水溫稍高的狀況,那位工作人員是說,數據上最高可以到攝氏60度,但實際上當初在設計並測試時,似乎並沒有針對這樣較特別的狀況作實驗與設計上的考量,所以水面下1公尺使用30分鐘的部分,在泡溫泉的狀況上似乎是不適用,但基本上掉落到水裡的防護力還是有的。
而喇叭音量的部分,小弟試到了好幾隻,其中也有泡過水的,有一支在輪到我體驗時,聲音是根本沒法從喇叭放出來,而另一支倒是有些微的音量(在現場那樣的狀況,必須要把耳機幾乎貼在喇叭孔上才聽得到聲音)。而另一支沒有泡過水的機子,小弟將xLoud打開後,音量放到最大,在現場用小弟平常使用手機的距離聽內建的音樂音量則是尚可。畢竟現場人數不少,周遭的雜音也真的是不小,以Z給我的表現是,不用太過刻意去聽,只要有將注意力放在手機身上,在現場這樣的環境下要聽到喇叭外放的聲音應該不難。
以上,就是這次針對Z,小弟去到現場體驗過後,大致上的心得,不專業是必然的,但還是希望多少能滿足大家對Z的求知慾與好奇心。以小弟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體驗會活動的感受,真的感覺到SONY這次活動辦得算成功,地段選在香堤廣場本身就很容易引起路人注目,再加上小綠人的舞蹈,吸睛程度根本是破表呀!實際下場體驗後,縱使無法從現場的每位工作人員中得到想要或是需要的回答,但還是很熱心的一一介紹Z的主打功能,有不清楚的地方,也會向現場官方的工作人員作詢問,並盡力的為體驗的民眾作最大程度上的詳細解釋。關於手機的體驗與使用上,也盡量給讓參與的人最大程度上的自由使用,整支手機連充電用的傳輸線泡進水裡,根本就滿足了小弟我的爽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