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北海岸很精采...氣象局發布2013年第一波鋒面通過台灣,開始吹東北風,冷空氣南下氣溫22度C。鋒面前緣下暴雨...奇怪的氣象預測..鋒面變成09/02桔梗颱風喔,真古怪的氣象邏輯就是(按照過去幾年氣象局的發布應該是[熱帶低氣壓特報]才能跟北海岸暴雨與發生的災情實況、後續的桔梗颱風形成允合。
不談這個,09/01太陽曆的[中秋月]準時的變天耶,難得的機會當然跑去記錄海水中的魚況囉。拿著釣竿拋下水中攝影機組錄影一小時多,真是黑貓貓的,只看到幾隻豆干想吃餌但海中水流實在太快了讓他們刁不到南極蝦。這是有成功的鏡頭。
08/31當天同地點海水中的攝影機組錄了將近3小時,拿起相機後發現裡面一個錄影檔都沒,只有組裝前測試鏡頭。組裝後打開相機開始錄影到拿起相機這個時空完全沒半個鏡頭,真奇怪的事情。第一次遇到,想了幾天還是找不出為何為一個鏡頭都沒錄到。就當作七月吧...
習慣一邊手竿放流水中錄影組,當水中錄影穩定後拿著遠投竿亂拋,調組是地上亂撿的吊鉤、鉛錘等組合而成的,這天撿了兩組七連勾,一勾一隻大南極蝦餵魚,真奇怪,這邊每次拋下去幾乎每次都中魚,三弓、五弓都有,上鉤魚多到我的浮標掉到海裡面,連導線環都脫落一圈。真是的。釣到的魚少數被人要走其他通通放生。後覺得水中錄影差不多了,拿起水中相機檢查才發現沒半個鏡頭,但過程中釣魚卻是美拋必中魚,甄是七月...
水域呢?陸地上的溪流湖泊水底有個輪廓範圍,線型或區塊等有個底,
汪洋大海呢?尤其太平洋,如何設定呢?面對浩瀚大洋內的魚類的生態調查我也沒底,只有自我設定一個[基地]--就從岸邊開始吧。畢竟美人魚與人類祖先的活動都是海洋岸邊的。這樣的設定應該有個譜吧??
八月31日上午風平浪靜,海水清澈,錄了三小時,卻遇到了沒有錄到半個影片。對信仰科學的我來說,七月的說法當然無法說服我自己囉。昨天繼續測試終於模擬出來的。原來是USB的電源線細微線路作怪,只能說科技產品的常見的電路過於細微讓妖魔鬼怪有所作用吧。
9月1日,桔梗颱風的前身興風作浪,在北海岸作怪帶來不少災情。海面長浪不斷,浪高浪低差三公尺-1公尺。海內水體的水流各層不同非海洋表面岸邊看到那樣的簡單。錄了一小時多的畫面作為行魚紀錄器這個命題的開始,以生態調查來說[非常不錯]。為了這個不錯的[開始],錄到的鏡頭付出的代價是一副釣竿與捲線器--風雨太大離開釣點前整理釣具因有釣客跟我哈拉一下就忘了清場直接離開釣點...上一次送給東海龍王,這一次送給有緣人吧。
9/4
風和日麗,北海岸海浪不輸給桔梗颱風前身的模樣,海水一樣混濁不清。海洋表面看不到什麼魚類活動,海洋表面一樣,但天氣不同,跟9/1跟好是對比,水中錄影個一小時半,因有漩渦、浪高差,海表面沒看到什麼魚類活動,本以為跟9/1一樣沒什魚類,但晚上看行魚紀錄器鏡頭,魚類的活動卻讓我[出乎意外]的好。
S點



天空模樣

岩壁上的生態豐富,不少珊瑚著生,還有一些擬態的魚類如獅子魚。看活生生的海中生物的互動,獅子魚跟其他魚種互動的過程讓我對這類魚類圖鑑描述打了個問號。

Y點
這邊海流更誇張,比S點的驚滔駭浪對比,這邊更多的漩渦與更大的浪高差,可以看到魚群跟海中水流覓食過程。很爆笑的一次行魚紀錄。



S點的關刀魚、獅子魚
reptile wrote:
對你的"行魚紀錄器"...(恕刪)
把攝影機併入釣組中 用海釣釣法拋投,隨釣點海況更動的釣組與構件。
目前只在兩個觀測點開航。準備到處走走拍拍累積比較多之後再談談這個,畢竟浩瀚大洋與劇烈天氣越來越頻繁下如果還要進行生態觀察....目前以海洋為主。淡水水體部分的潛水攝影釣組與魚類特性不同構成的攝影釣組也不同。(PS市面上有賣攝影釣桿,只要能在水中攝影都可以拿來用的)
之前我的陸域生態觀察因颱風、劇烈天氣下的生態比較少人進行,加上我個人對天氣觀察有偏好,就以劇烈天氣下的陸域生態觀察當重點囉...當然要以豐富的登山經驗與山區路況熟習當背景經驗才能在山區進行劇烈天氣生態觀察。
這次選擇氣象局把桔梗颱風前身當作鋒面預測的凸槌狀態下才能到海邊[玩]與紀錄桔梗颱風前身熱低通過台灣陸地的地面觀察。就如同跟我哈拉的那位釣客說的氣象局凸槌才能在颱風天到海邊釣魚....成功的替這次行魚紀錄器在劇烈天氣中開航與記錄到長浪中的海中魚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