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餌釣手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Catch and

Release釣後放流..

當然我也不反對帶魚回家..只是擇需要而取.




Catch and Release釣後放流.拍照有些小細節.提供給

予大家參考..

1.儘量隨釣隨放.不要放置魚獲網中.在做一次釋放.因

為魚體在魚獲網中也會因擁擠


碰撞受傷 (擬餌釣手.帶魚獲網.感覺也會很奇怪)


2.釣後放流.當然要拍照留念..如果有水下照相機最好..



一般數位相機也行.不然手機拍照也很漂亮.


因為山溪釣.有些魚體偏小.如溪哥.馬口.更需小心保

護.

勿使用持鱸魚方式叼魚嘴拍照..此方式溪哥.馬口魚

嘴容易受傷


放流後無法進食..也是死亡.也折損您放流的美意.


而且這樣照片.保證被轟...


拍照時.儘量將魚放置濕潤的地方拍照.


如有濕布撲墊最好.不然濕塑膠袋.或濕沙地.淺水區.


保持魚體濕潤.減少魚體黏液流失..















切勿放置乾燥石頭上.尤其是夏天..會造成魚體燙傷.


如果要放置石頭上拍照..請先將石頭潑濕




再來就是用您溫柔的手持魚拍照..持魚前.也是請先將

手沾濕..


第一是降溫..您體溫37度.魚體溫可能不到20度


第二是保持濕潤.減少魚體黏液流失


3.魚兒離水拍照.30-40秒就要將魚放入水中呼吸..避

免窒息死亡

所以我都先布置場景..準備好.再將魚從水中捉起來拍

照..在迅速放入水中..


4.也請減少使用*車落水*的放流用語..當然我相信你

不會將魚車落水.而是溫柔的放流..但是這詞感覺對於

我們對手不尊重.而且怕影響新手閱讀文章後..真的車

魚落水..

5.以上為個人小小心得..如有不足.期請各位先進幫忙

補充..謝謝

木輪餅 wrote:
擬餌釣手有一條不成文...(恕刪)


沙發,明天補圖.
身為溪釣人之一,不得不說,有心放魚的人真的很值得尊重,自己在前陣子放過一次才知道,好難....
人,總是貪心,不願放掉得之不易的東西(包括魚).

樓主的圖文很棒,不得不說 """"
還沒辦法幫樓主加分,
但給你一個讚!
擬餌界確實是有向心力又比較有進步思維的一群
大多時候看到的擬餌釣者都如樓主說的那樣,雖然無法完全做到,但不帶網籠幾乎是一定的
小弟雖然自身無法做到,但對於做得到的大大是非常敬佩的
D700/24-120 F4 VR/35mmF2D/50mmF1.4D/60mmF2.8Micro/70-300VR
看來水中相機真的是好物阿
不過就是又要花錢了

寫下這樣的文章..
其實是有感而發..常常看國外影片.釣後放流是很普遍的事
從生餌釣時.我就釣後放流..不帶魚網
進入擬餌釣.一樣保持.
但是有些小細節沒有注意到.被前輩指正.
所以才寫下這篇..

在台灣釣友中.100人可能只有1人會釣後放流..
所以這樣文章..100人有99人.覺得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
有人會覺得你不抓.別人也會抓.
沒關係.我的想法.很簡單.照自己心態去做就好
尊重對手..真的會提昇自己.

雖然放流的這隻魚.再次釣獲應該不可能.
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可以釣獲它的子孫們

如果你不曾釣後放流..試一次看看吧..

你會喜歡這樣感覺的

在台灣釣友中.100人可能只有1人會釣後放流..




這話我不是很認同你的說法,只是你沒遇到有釣後放流的釣友,台灣現在很多人都是為了吃魚在釣魚,很多都像板主是為休閒而去釣魚,我認識的格有幾乎有9成都是釣後放流,所以你說這話可能有欠公道。

樓主的目的只是希望多點人釣後放流,比例多少不是需要去斤斤計較的地方
你認識的朋友多是釣後放流,這當然是可喜的事情
但是你認識的朋友畢竟是少數吧

小弟遇到的不認識釣客,都還是帶著回家的比較多
很高興.您跟釣友.都有釣後放流..
1/100的只是我所觀察的比例..
或許有些誤差.但應該釣後帶走佔相當大的比例
我也希望釣後放流的人數能提高.

我幾乎天天下溪釣魚.因為我住在溪流邊.
此溪流是一級觀光釣點.
01常常說有圖有真相.
貼上前幾年解禁時的戰況.

當天約300-400人..我沒有下場.只在岸邊觀看
沒有帶魚獲網的釣友.我沒有看到.
(或許有人放入網中.回家前再放流)

真心希望釣後放流的比例能提高..

大家加油..推廣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