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leon wrote:
哈~得到的結論就是"...(恕刪)
這只是初期,後續可以觀察一下油耗是否有一點改善....當然,這跟開車習慣也有點關係,原因是...
1.市區: 因為油溫降低了,所以機油黏度維持的較好,所以扭力的損失較少,所以滑行的距離較遠,所以油耗可能也好一點點!
2.高速: 因為高速撞風,所以在定速巡航之下,水溫維持的較好,第二段風扇強制散熱的機會較少,所以用電量較省,所以油耗也可能好一點點!
PS.因為風扇強制散熱的機會少了,所以理論上噪音/抖動的情況應該也會一並改善? 你可以再留意....
反正, 只要是我敢PO出來的東西,就不怕別人來檢驗....只要是我敢叫你跟的~眼睛閉著跟就對了^^
(外觀就不必了)哈哈哈...
想想看,別人花2500/25000未必能降低水溫均溫1度...而你只花250卻降了2~3度...這樣應該有爽到吧?
C大 你太了不起了 把理論用於現實 哈哈
我來說一下 為何會降溫的理論好嗎
其實車子散熱 不只只有水箱風扇
機油也是散熱的其中一環 所以很多進口車的油底殼
是鋁合金的 而且還做散熱的溝槽喔
至於機油散熱 有何好處 保持機油的黏性 潤滑性
車子的反應跟滑行也會增加
簡單的例如 車子在溫度到達後 持續的在開1個小時
會明顯的感到反應變慢(汽油車最明顯)
所以汽油渦輪車 一般都會+裝機油散熱器
也就是之前我跟C大說 為何不裝機油散熱 而裝變速箱散熱的論點
小弟我以前改車都是汽油車 所以如果有說不好的地方 請見諒
題外話 J大 改外觀要有主題 要不然車子雖然好看 但會變得太亂(花)喔
但是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像我而言 我單單一個大燈的改裝 拖到現在還在設計型式
及顏色 所以看到你的車我還是會有一股衝動 哈哈
過山刀 wrote:
大家安安阿 好久不...(恕刪)
其實一台車的散熱理論可以說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過去....因為有高山卡檔的問題,所以先裝自排油冷卻器~~
如果讓我重來一次....我會先裝下護版進氣口,如果還是不足再考慮自排油冷,要是還不足就再加機油冷卻器....依此類推!
所幸, 我在裝完自排油冷,高山就沒卡過檔,現在多了下護版進氣口....那我更是有恃無恐,哈哈^^
至於,我選擇忽略機油冷卻器是因為....安裝比較麻煩(還要轉接頭),而且也比較傷本,大概要多一罐機油(看冷排大小)....事實上,以CRDI而言,不論是機油還是自排油通通都會經過水箱冷卻再回流,所以理論上降誰的溫度,對方都受惠,沒錯吧?!
況且,我還有氮化硼在手上,要是想更涼快一點....那我大可噴在下護板進氣口所流經的引擎/變速箱油底殼,這樣應該又更強化散熱了吧?!
我的觀念很簡單....就是需求到哪裡?我就做到哪裡!做多無益,做少無效....端看個人認知與要求程度~~
而我唯一不變的堅持就是....花的比別人少,改得比別人好(至少要自我感覺良好)...理論結合實際+親手驗證 = 無價+樂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原來被我奉為圭臬的這段話是出自文革時期的共產黨,那天看"關鍵時刻"才知道....~"~
cchsux wrote:
其實一台車的散熱理論...(恕刪)
據今都快一年嚕吧~~師傅初安裝自排油冷卻器時小弟在旁當場記第一手資訊到現在才要動手~
最近試了底盤導風口降溫真的有差,馬上興起裝自排油冷卻器看換檔順暢度是否更好~
我選了這款AI POWER ,其實那組B&M號稱加拿大製的根本是台灣做的,同一家工廠,
只是想不透這組上面也是貼MADE IN CANADA 哈哈,其實都是台灣做的啦~


取來看看,螺旋式水冷排號稱透風性佳,散熱更佳


他附的是8分3的管,是剛好合他的孔和原廠的孔,
但線路這麼長,口徑這麼粗,擔心油壓失壓與要添加更多自排油,
特別去買2分管,一層綿紗,可耐300PIS壓力的管,2米就夠了~
全段都換成這條新的管,約最後會剩30CM左右~
會很緊難塞,但還是裝得進去,裝這種會卡穩~卡不會失壓~
外面油壓行都有,2米約200元上下~~


我家小藍第一次要拆下巴耶~~好緊張呀~~~
平常都只最多拆前加裝的保桿而已~這次要拆下巴耶~第一次唷~



拆下來第一件事.................洗冷排啦= =11萬KM了都沒洗過,超髒的= =
噴噴清潔劑,水槍洗.......效果不彰



拿出福士的冷卻系統專用清洗劑~~很有力唷


亮晶晶的啦~~~土匪有兩排冷排呀~
前面是冷氣的冷排,後面是水冷的冷排~




準備來裝自排油冷卻器~~
我裝的方式為變速箱>原廠水冷排>"自排油冷卻器" > 變速箱
來找從原廠水冷排進出自排油的地方~就是這個地方~
看到有兩根銅管了吧,後方卡金色是冷卻過的出油口,
卡銅鏽色的是進油口,所以我要拆掉原廠那根金色的銅管~
裝上新的2分管,接到自排冷卻器的上端入油口,出油口我做成下端



拆掉原廠管,位置是這邊左邊那根管冷卻後的入油口~右邊是出油進水冷的管~


開始抓管長和套一些保護套~
我將冷卻器裝直式的,上方是從原車冷排冷卻過的油再進油進來冷卻一次,
下方是二次冷卻後出油回變速箱的管~




慢慢裝回下巴橋位置~~一敗, 都都好~剛好撞風位~


裝自排油冷約要多喝4-500CC ,再補半瓶~
試發動,怠速5分鐘,摸摸冷卻器有溫度上來~
觀察有沒漏油,都ok~完工~~工資800~
有機會再上山試試,冬天到嚕~測卡檔的問題會不會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