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 拍照的功能都是調成16M(精細), 但用電腦在看時, 1:1的比例下, 顯然都是模糊的雜點.既然解晰度那麼高但是都糊的, 那麼, 有必要調到16M或更多嗎?解晰度低一點, 用軟體放大, 不是也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要印出來前, 用軟體再放大呢?我試過後, 感覺肉眼看不出來這中間的失真(損失).里歐‧潘恩 wrote:是這樣沒錯,不過如果哪天你想把照片印出來的時候,在同樣尺寸的紙上,高解析度所呈現的畫面會比較好看喔...
o-_-o wrote:要印出來前, 用軟...(恕刪) 這就要看你原本的解析度多少、要印在多大的紙上...dpi(每吋內的像素數)只要不低於300都不會太差。例如長6000寬3000的數位圖擋,只要印出的成品不要大於20x10(吋)就不會太差。也就是說,即便你在印前調整,只要dpi不要低於300,不細看就不會有感覺。
我的解晰度是設16M, 但在電腦上整理時, 都批次縮成40%或50%, 因為縮小後再放大, 看起來並沒比原本差.但如果是16M的狀態, 也許SD是很空, 但因為有同步備份到雲端, 量大時手機有點燙和掉電快.假設16M是沒必要的, 那麼......我就不需用到這麼高了.以上是發問的原因, 感謝回答的各位.02933 wrote:整理照片時,只要電腦上看的清楚就好之後都會再批次縮圖50-75%,檔案可以小非常多
o-_-o wrote:要印出來前, 用軟...(恕刪) 圖片經過軟體放大後,畫質基本上不會變好。不過如果只是要拿來印成相片,其實四百萬像素都綽綽有餘了4X6的相片,只要200萬像素即可,以前數位相機只有200萬像素的年代,我也洗了很多相片。
嗯, 我了解大便不會變回白米.我的意思是說, 16M縮小至40%或50%後再放大回原尺寸, 看起來並沒有比原本的情況還差多少, 所以才想說, 16M是否有必要.感謝您的回覆.sazabi01 wrote:圖片經過軟體放大後,畫質基本上不會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