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二分法 — 讓你脫離無謂的焦慮

Cogocht wrote:
控制二分法中,把所有的事情都劃分成了兩類:
①可控制的
②不可控制的
先舉個例子,紐約大學的哲學教授馬斯莫.匹格里奇是斯多葛學派的擁護者,他說了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匹格里奇某次搭乘地鐵,在某站車門即將關上的時候,自己的錢包被一個壯漢給搶走了。
壯漢的時機抓的很好,搶走的刹那,馬上衝出車廂,此時剛好車門關閉,緩緩駛向下一站,只留下一臉錯愕的匹格里奇。
他當然非常痛恨自己的不小心,因為錢包有很多重要的證件、信用卡等等,要花不少時間去掛失、補辦等動作。
但是隨後想了想,他依然鎮定自若的前往目的地。
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的跟朋友會面,聚餐。
一般人遇到這種狀況,可能早就在地鐵車廂裡面破口大駡,甚至影響到自己一整天的行程,與朋友的約會乾脆就不去了。
不一樣的是,匹格里奇是奉行斯多葛派多年的思想者,他很快的就把當下的事情依控制二分法完成分類。
不可控制的:小偷已經衝出車廂,再怎麼生氣也無濟於事,不如接受這個事實,完成補救措施。
可控制的:自己原本行程還是得完成,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一樣和久未見面的朋友好好聊聊天,享受一頓美好的餐點。
這就是控制二分法厲害的地方,
明確的把自己的焦點放在可控制的部份,花費十分的努力。
而不可控制的部份,則是完成了自己分內的事情後,靜靜的等待結果。
如果你已經能夠接受斯多葛派的控制二分法,那你更應該學會利用二分法的原理,轉化自己的個人目標。...(恕刪)

我先理解一下「控制二分法中,把所有的事情都劃分成了兩類:」。

「可控制的」=事情還沒開始,接著可隨心所欲(譬如︰看美女、吃冰淇淋唄)。

「不可控制的」=已經發生的事情 或 無法約束自己可不做卻一定要去做的事(譬如︰抽菸、喝酒啦)。

若以上為「控制二分法」,則「不可控制的」是多餘的,因已發生過 或 不選擇也會發生!那選什麼呢?自然只能在「可控制的」中二選一。

但是我本來可以在抽菸、喝酒時看美女、吃冰淇淋,「控制二分法」後卻少了看美女或吃冰淇淋,這樣不好玩啦。

不然!我以文中事故使用「控制二分法」看看會是啥情況?

文中事故若我用正面行為與負面行為來二選一又會是什麼情況呢?

若選擇負面行為︰
1、馬上使用火車上的緊急煞車裝置,車停、門開後,下車追趕匪徒,但會影響眾人行程並浪費社會成本。
2、猛敲車門,大喊捉賊,並指著匪徒。(這樣於事無補)
3、惡性循環思想油然而生,不如下一站關車門前如法炮製,好彌補損失。
4、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的跟朋友會面,聚餐。姑息養奸算了。
以上4項「可控制的」行為,我若做了,會焦慮又內疚,而且4項已經超出二選一的範圍,所以我放棄以上的負面行為。

若選擇正面行為︰
1、立即呼喊著︰我被搶了,是那個人(手指著車外的匪徒),請大家幫我記住匪徒的特徵。若沒有手機,就找列車長代為報案。
2、照既定行程跟朋友會面時、先說明錢包被搶經過,錢也都放在錢包內,請朋友多擔待一些,這餐就請朋友買單了,再向朋友借些錢,才能搭車回家呀!
3、到警局作筆錄,事後該辦掛失的證件,儘早辦理,以免事態擴大!
4、為了不姑息養奸,我一定會利用空檔時間積極的尋找該匪徒。
以上4項可不做,但我無法約束自己不去做、這是「不可控制的」!因為做了我才會心安快樂。且這些不是選項,也無人能「可控制的」讓我不去做,所以如何能二選一呢!

看來「控制二分法」的理論不適合我學習,倒是適合我拿來玩文字遊戲,呵呵。

個人認為︰

心境轉化的真諦不在於「控制二分法」,只在於將不順遂的境遇轉化至正面思想。也是說遭遇不順遂時,不必朝負面的方向去思考,自然會有多方的正面思想產生。

然而「控制二分法」必須先產生負面思想(因文中顯露「不可控制的」為負面思想)再選擇正面思想(因文中顯露「可控制的」為正面思想),然而之中的負面思想多餘的,因不去想,就不會有,不會有就不會成為選項,再者,因為二選一,再怎麼選,也只能選出一種正面思想,難道正面思想不是愈多愈好嗎?

還有,思想傳播的轉化之真諦在於客觀的事實,非主觀的偏見,這不用選!若硬是要二選一,選錯了,會讓人冷冷地嘴角上揚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