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貪便宜買了個廉價品但不堪使用一直拿去換耗費了很多時間在交通往來上搞到現在那個廉價品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突然想到這句話廉價品只會讓窮人更窮估狗了一下只查到一些字零碎拼在一起無法查出來源請問這句話的出處是?真是經典的一句啊
這個道理是不是說像是經濟弱勢的人通常只能買一些品質不良價格低的產品像是食物類的都只能買營養價值低熱量高的食物吃久了就容易生病一旦生病了就又要把賺來的薪水花在醫療上由此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令人想到人類世界的邏輯是不是一旦開始遭遇不幸就很容易一直不幸下去想到就很令人害怕................
看完這些敘述,想起最近看了一本相關的書有提到你說的這個概念愛上便宜貨:追求折扣的代價繁體書 ,艾倫.魯佩爾.雪爾 ,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07-01相類似的議題還有一本是價格戰爭:評估地球價值的新方式繁體書 ,拉吉.帕特爾 ,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07-22以上供大家參考
廉價品為何廉價?原料很難再去降成本,生產機械或許可以,不過生產機械也是產品,再往源頭去講的話最終就是原料和人工,原料成本如果降不下來,那就是降人事成本,少付點錢要你多做點事、少僱點人要人多做點事,反正你不做還有別人排隊。本來如果只是在一國之中的話,那人事成本也會有降到不能再降的時候,否則工會和國家法律會要你把錢吐出來的。不過全球化使得企業主可以在各國之間比較,去追求最便宜的人工、最便宜的物料,來讓利潤最大化,於是人工貴的地方會失去工作,不得不降低工資求溫飽,少領錢也就少要求、少買東西,少買東西那廠商就會少賺利潤,然後就更極端地去削減成本造成惡性循環。本來如果這是發生在生活水平齊頭並進的數國之間的話,那麼這種追求低工資的情形總是會有限度的,工人總要有最低生活保障,低過那個門檻的薪資開出來也不會有哪國會有人想排隊。但是如果加進一個生活水平極低,因此薪資要求也極低(甚至還被該國政府特意壓低以便招商)的國家的話,一切就會變成一個大災難了。而現實狀況是生活水平一個比一個低的國家一個接一個輪流「起飛」......
大頭沒有大頭症 wrote:最近貪便宜買了個廉價...(恕刪) 應該是馬太效應~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連結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