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多肉都可以做麵,為什麼豬肉麵,羊肉麵,鹿肉麵都沒有牛肉麵來的有名?是台灣的師傅只要不是牛肉,做出來的麵就不好吃嗎?
文章關鍵字
就像十公分二十公分四十公分
只要夠硬夠粗夠持久,都可以讓人爽歪歪
為什麼一定要30公分?!
30公分 wrote:
明明很多肉都可以做麵(恕刪)

因為牛油
沒有牛油的牛肉麵都是邪魔歪道
炒作吧了!

早年也是牛肉麵一堆,
也沒有人在講。

自從什麼牛肉麵節後,
就變成台灣之光了。

豬肉麵,
如排骨麵,湯麵 + 炸的排骨,
這也有很多店家有做。
還有排骨酥麵,
擔仔麵也是兩片豬肉片。

羊肉麵,
常見的是當歸羊肉麵線。
羊肉清燉或羊雜湯麵台灣比較少見,大陸比較多。

鹿肉麵這我就沒見過了。
傳統都是豬肉下麵澆飯,無人會將豬肉掛嘴上,有的是不同調味如肉臊/排骨酥- -

牛肉麵,沙茶羊肉炒麵才會掛羊頭賣牛肉
30公分 wrote:
明明很多肉都可以做麵(恕刪)


相較於豬肉,牛肉給人感覺比較高檔一些
至於羊肉,很多人是不吃的,以商家來說自然會以牛肉當作是主要販售對象
豬肉就很一般常見得食材,一般人看到可能興趣也不會比牛肉來得高
(當然這是撇除不吃牛肉的人見解)
就比較好吃啊
而且要紅燒的!!
因為牛肉比較貴
因為比較好吃!紅燒或清燉都好吃
這是個可以"小題大作"的題目;說來話長,且長話短說....

50年前的台灣還是農業社會的底,吃牛肉的本地人不多,也沒所謂的進口牛肉;

牛肉麵是由所謂的外省老兵退役後為了謀生,利用退役老牛所開發出來的產品;

因為烹煮要用到辣豆瓣醬,而大陸最有名的就是四川(郫縣)豆瓣醬,所以牛肉麵以川味為號召。

隨著台灣漸漸步入工商業社會,吃牛肉不再是禁忌;加上台幣升值,大量的進口牛肉扣關....

牛肉麵就成了普遍的庶民小吃,但牛肉麵的普及,應該和"三商巧福"牛肉麵連鎖店大量開設有關;

加上後來台北市政府開始推牛肉麵節,作主題式的城市行銷,牛肉麵爆紅,儼然成為台灣特色食品。

有趣的是,四川當地,好像沒把牛肉麵當成重要的"地方特色小吃",風味質量也遠輸台灣牛肉麵;

大陸城市普遍開設的"蘭州拉麵",因為多是回民經營,好像以氂牛肉為主,也和台式牛肉麵不同。

說起來,台灣風味的牛肉麵,的確走出自己的風格特色,可以走上世界餐飲舞台;

可惜西方人不習慣吃熱湯重油,否則應可全球推廣。
埋冤國有35%低智失憶並集體罹患重度"失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選民,投票率87%
30公分
有道理,5分奉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