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我買了高筋麵粉 (高雄德興),乾酵母,按照網路找到的資料比例,混一混,揉一揉,網路上說慢慢發酵比較好吃,於是我放 0.5% 酵母,氣溫 27 度

於是,我覺得好像是兩隻棍子 (槓子頭),裡面密度超高,像是山東饅頭一樣,
第二天,我又去網路找了資料,另一邊讓我想到,是不是我揉麵時揉太硬了 ? 另一方面有看到水的比例,有人說好的粉就是含水量可以很高,這是真的嗎 ? 又看到一個讓我不安的資訊,原來不一樣麵粉就有不一樣的加水比例,而且差距在 2~4%,於是我決定訓練自己的感覺,舀三碗粉,水就自己加了....,這一次我還把酵母減半,就是 0.25%,烘出來像這樣

切開後的孔洞像這樣

第三天,我的高筋麵粉沒了,加上網路說可以留一塊麵糰作種,於是這就是中筋粉加上自留麵糰發酵的樣子,好像是高度撐不起來,有些扁平,比例問題還是一樣,用感覺的,

切開的氣孔,有點樣子了,但是扁了一些,這階段我也開始體會到外酥內Q的口感了,

第四天,有 FB 朋友問我,用哪一台烤箱,就是這一台,三洋,18 公升的

自留麵糰就是這樣,我都放冰箱,隔一天會脹大許多,

又去買了兩包高筋粉,這一天下雨,騎腳踏車不好戴,但是熱情還在,一點雨沒關係,這回我調整了麵糰的硬度,於是就是這樣

切開可以感覺到又比較像了

但是另外兩根,我放到忘記他們的存在了,於是變成兩大條,但是裡面很空洞,輕輕的,同時溫度不知道誰跟我調到 250度,表面焦了,這是整體發酵 9小時,前面幾次都是 6小時


第五天,又去看了一下網路上的分享,這時有人說MOMO有水手牌的粉,就給他買兩包回來,好大兩包,老婆說我們家要改吃饅頭了嗎 ? 繼續烘,一樣是自留麵團,硬度又調了一下,這次我放幾顆葡萄乾進去,沒有來姆酒,威士忌應該可以吧,那是幾天前我倒一些威士忌到袋子裡,葡萄軟化了一些。


切開後的樣子,這一次最像了,重量感最好,

五天的麵包學習告一段落,休息兩天,再烘一次,這次給他滾圓的 (也是看Youtube學的),裡面加了25cc 的 Expresso 咖啡,所以顏色變深了,

這些麵包就是麵粉,水,一點點鹽(1t),一點點糖(2t),一點點油(2t),
烤箱是原有的,多買了一個揉麵碗(280),兩隻刮刀(28),灑麵粉小網(45),
吃起來超舒服的,身體負擔很小,我是覺得如果你是愛吃鬼一族,可以自己烘,真的很好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