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 繼續殘害各位的時間與眼睛吧!
++++++++++++++++++++++++++++++++++++++++
入手後飛行者後,它的表現的確讓(自以為是專家的)我跌破了眼鏡,忐忑不安的狐疑一下子轉換成雀躍興奮的探索。先來看看之前的疑慮究竟有沒有那回事?:
一、 系統的新舊:飛行者所使用的系統版本是改良自手機版本的2.3.3,看起來或許沒有新意,不過現在看來(尤其與變形金剛比較),卻是十分安全正確的選擇。從Magic上的Android 1.5到Flyer上的Android 2.3,我(們)見識到Android的逐步成熟。現今的Android 2.X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穩定、順暢的作業平台了!尤其是以現今的硬體性能而言,Android 3.X其實不僅不穩定、不成熟,對硬體的負擔也非常大,儘管系統運行還算差強人意,不過離「無腦使用、順暢無礙」還有一段明顯的距離。我手上的另一支手機LG Optimus 2X也是使用Tegra 2晶片組,儘管工作記憶體(RAM)只有變形金剛的一半(512MB vs 1GB ),不過跑起Android 2.2來,不管是執行程式、切換程式、播放影片、輸出大螢幕等等,2X是比變形金剛要輕鬆順暢多了。當然,不管是手機或者是平板,原廠在系統上的調教功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譬如LG Optimus 2X原廠的調教簡直就是一場大災難,如果不自己去調整一番,也白費了那強大的硬體。變形金剛其實也有同樣的問題,我不清楚是ASUS的調教功力不足?或者是Andoird 3.X原本就有缺失不成熟,目前變形金剛的「熟度」有點類似當年的HTC MAGIC,已經夠用,但還需一段很長的努力才能達到所謂「無腦使用、順暢無礙」的境界。我認為這跟螢幕解析度負擔過大、與軟體硬體的性能搭配也有很大的關係。目前的硬體吃Android 2.X只是一塊蛋糕,不過Android 3.X則是力有未逮。這點或許要到年底Tegra 3問世後,才足夠「游刃有餘」地跑Android 3.X。
除此之外,軟體相容度其實也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地方。Android的軟體要分作兩個層面看:一個是APP本身,另一個是Widget的應用。以目前的情況來看,Android 2.X能執行的程式自然是比Android 3.X要多得多(只有極少數的程式無法使用),而且在使用的方式與邏輯上,飛行者可以看做是一台放大版的手機,所以使用上也是比較得心應手一些。變形金剛在應用程式上不僅會遇到相容性的問題,許多程式基本上不是不相容不能跑,就是縱使能跑,顯示上與使用上(螢幕的顯示比例與操作的面積區域)也有些勉強。這點當然是非戰之罪。不過眼睛看得到嘴巴卻吞不進去,這樣的窘況在Android 3.X上可能還需要好一段時間才有辦法克服(以目前Android 3.X專屬的Tab程式來成長的速度來看...)。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譬如說Google本身的Gmail與YouTube就是我在飛行者上十分「哈」的實用程式。飛行者儘管相容於目前大部分(為手機使用所開發)的程式,不過卻不相容於那些專為Android 3.X開發的大螢幕平板程式。長遠來看,這當然是飛行者的隱憂之一。
二、 硬體的新舊:到底雙核心夠不夠力?單核心就一定很遜?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譬如在Core架構還沒出現前,Pentium-4 D的雙核心簡直是一場笑話,害得Intel被AMD倒打了好幾年... 儘管現在ARM的雙核心應該不會重蹈之前Intel的覆轍才是,不過變形金剛上的雙核心 1GHz + 1GHz 性能會大於飛行者上的 1.5 GHz 單核心?以1.0 GHz基頻雙核心的能耐,如果可以達到單核心 1.5 GHz以上的運算能力,那只能說不管是硬體或軟體層面上都有很大的配合與能耐。在「一般」實際使用上的感覺是:飛行者的順度其實是超過變形金剛的。姑且先不管那些記憶體管理或資源分配的系統問題,在執行同一個程式(基本上我會用的程式就這些,不管在手機上、飛行者上、或變形金剛上),飛行者的執行效率是比變形金剛暢快一些。當然,如果回到遊戲或影片,變形金剛就可以輕易倒打飛行者一把!我個人使用的經驗認為:飛行者就好像是有較強的CPU配上普普的GPU,而變形金剛則是有普普的 CPU配上較強的GPU,硬體上各有優劣,但絕不是「雙核心 > 單核心」這種簡單的一句話可以說定的。
三、 螢幕的大小:系統可以調教,硬體有長有短,不過螢幕可就是實實在在、大小分明的差距了!看慣(iPad與變形金剛)10吋螢幕的眼睛,是否會願意回到小很多的7吋之上?這真的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啊!不過就像是之前所說到的,飛行者與其說是一個平板,不如說它是一台放大版的手機,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飛行者的螢幕就很大很大了(比起手機而言)!所以飛行者的7吋螢幕究竟是大?還是小?端看你從哪個出發點去看。當我使用過7吋的飛行者後,我認為除了螢幕的大小外,還需要考量到體積、重量、以及操作手持的方式,不能單從螢幕的尺寸來看待這件事情,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很決定性地影響實際的使用方式或習慣。譬如飛行者的體積並沒有10吋pad(iPad或變形金剛)那樣大,卻是剛好可以「一手掌握」,除了適合一手拿Pad一手拿筆做筆記外,長時間手持使用也是可行的。至於變形金剛與iPad,雖然說不致於一定得用兩隻手拿才行。不過單手握持基本上是很難的,只能用單手「托住」,托著與握著其實是很大的差別,可以做到的事情也很不同。我發現我「掏出」飛行者的機會與意願比之前使用iPad或變形金剛頻繁太多,因為那真的是件很簡單、輕鬆、自然的事,就像是我們拿出小筆記本那樣而已,至於「掏出」變形金剛或iPad真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件事了!。說到這裡,我開始懷疑10吋的飛行者(如果有的話)是否是個Make Sense的設計?畢竟飛行者的最大特點就在於書寫上,如果書寫僅止於在桌上或在膝上?那方便性與實用性肯定是會大打折扣的。重量上,飛行者當然比變形金剛或iPad輕得多,攜帶上比較沒有負擔。就是因為體積小、重量輕,所以睡覺前我常常躺著、把飛行者放在肚子上使用,這時螢幕的大小實在不是個太大的問題,因為可以很輕易地移前移後調整,肚子也不會有負擔。如果被問到:「難道不想念10吋螢幕的大嗎?」說不想是騙人的,不過真的比我原先預想的要「不痛」許多,因為飛行者太容易拿、太容易移動,螢幕大小上的差距其實沒想像的嚴重。更何況要是跟變形金剛比,飛行者使用上其實也不會差太多... 變形金剛的螢幕比例太寬,加上底下那一列佔空間系統列,嚴格說起來根本沒有10吋的可視面積或操作空間,如果以iPad作為10吋的標準來看,變形金剛充其量就是8.5吋而已,除了看影片、打電動好用外,其他時候跟7吋的飛行者相比,其實沒有很決定性的差別。
最後除了螢幕以外,還是要提提「操作」這檔事!之前一直提到,7吋的飛行者與其說是平板,不如說是放大的手機,這在操作上也是成立的!使用飛行者時,尤其是在輸入時,不管是打字或者是點選,飛行者可以很輕易地+很精準地用兩根拇指按選到我所想的位置。這點在(小小的)手機上反而常常誤觸,在(大大的)平板上基本上是得常常移動整個手掌才能做到,很不方便也很礙手。我認為在輸入這檔事上,七吋的飛行者其實反而是目前的手持系統(含手機與平板)中最佳的平衡點。當然,當變形金剛變了形,裝上鍵盤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可是那還能稱作是「手持裝置」嗎?
四、 喜新厭舊:使用Android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實用的Widget:你不用打開程式,就可以在桌面看到一些簡單即時的資訊。這也是與蘋果教最大的差異所在。Android 3.X的桌面看起來確實是比較有新意,不過這種新意其實只是一種很短暫的爽度,很快就沒了。尤其是,許多原本在手機上很好用很實用的Widge無法與Android 3.X相容,使用不得,實用性大打折扣。至於Android 3.X上那獨特的「翻頁式」的多層次Widget,一開始是很新鮮沒錯!?不過實用性如何?我使用後是抱持很懷疑的態度。話說回來,如果不使用這些實用美觀的Widget,那我用Android做啥?遺憾的是,Android 3.X能使用的Widget還不夠多、不夠全,只好勉強用些「次要的」「可相容的」先充充數,麻煩的是,當偌大的桌面塞滿Widget後,卻衍生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Launcher(桌面程式)過大過重,很容易被系統在分配資源時給「踢出去」,只要執行一個稍大的程式,桌面(Launcher)馬上被系統請出門去,所以桌面重新載入的機會與頻率變得很大很頻繁,要命的是,桌面程式本身就已經又大又重,光載入就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再加上重新載入那為數很多的Widget的時間,這是變形金剛把我惹到很惱的主因。所謂的平板就是要隨拿隨用,而我卻常常得呆在螢幕前等著「桌面重新載入中」的訊息結束,那期間的一秒鐘就像是一年那樣漫長、無聊、厭惡、無奈,無奈到我不得不跳槽...
五、 神奇的筆:其實手機也好、平板也好,也不過就是那回事。可是這回我在飛行者身上卻發現,那回事已經不再是那回事!究竟是哪一回事,還是等下次再聊吧!
從這個主題看來也不過是六、七月之間的事,竟然會令人想要馬上換機,代表Android產品還不夠成熟,若是消費者以買NB的角度來買Android平板,那可能真的要到像Costco這種有90天的退貨機制的地方來買了。
目前各種媒體都說華碩的變形金剛有多好用等等,但是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畢竟消費者不希望當白老鼠,平板電腦也不是便宜的產品,目前都要15000上下不等,有時在店家試玩覺得不錯,但真正買回家要好好享受時才發覺不如預期。
開版主當iPad當對比真的是令人印象深刻,因為iPad賣了那麼多台,很多人即使沒有自已去買,但也有在各大3C賣場有摸過,是很順暢。
應該說,若是拿第一代iPad來當基準,很多台的Android平板甚至連第一代的iPad都還不如,何況目前iPad2更加好用。
相信Andorid的族群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等待軟、硬體的不斷昇級,發揮Android OS的優點(例如支援Flash...),超多好用的軟體都是免費....等等,享受這些Android特有的優點的同時,比iPad不順暢的螢幕滑動感、執行程式的卡卡感,就不能太計較了!!
不然,真的只能到有90天可無條件退貨的店家去買Android平板了,以免真的買了就後悔,目前APPLE用戶可是買後的"使用者經驗良好",希望Android的用戶也能早日有這種感覺。
我是APPLE用戶,最近受到了華碩變形金剛的吸引特地來這裏爬文,但是看完了這篇非常詳細並且非常用心的分析文後,我退縮了~~ 錢是一回事,感覺Andorid OS還不夠成熟,現在踏入似乎還不是時候,可能要等下一代的Android平板出來後再考慮了。
或是APPLE哪一天想不開忽然去支援Flash的話,那可能又是另一個情況。在此之前,我是希望能夠找到一支順手的Android平板,哪怕是SAMSUNG全系列的Android 2.2平板,能夠"用得順手"這是我的第一考量,成熟的版本比什麼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