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變形金剛到飛行者(7/20 補上 下篇<<飛行者>> 第三章:飛行者的覺醒)

(上篇:變形金剛)

我應該算得上是一個Android的老油條、老用戶了。

不過,老實說,打從HTC Hero的Sense發表以來,Android系統小的改良與修正不斷,不過大的驚喜與突破卻似乎走入歷史,不再出現。硬體是一天天的進化沒錯:從初試啼聲的Hero/Magic(很難想像當年怎麼可以忍受那樣的速度與記憶體管理),到承先啟後的Desire(速度是OK了,不過受限的ROM容量卻是所有使用者心中最大的痛),乃至目前終至成熟的Incredible/Sensation(終於可以無腦使用了… 善哉善哉,不過HDMI呢?)。相較於一天天在進化的硬體,軟體前進的腳步卻是差強人意,用來用去,能用的、想用的、可用的也就那麼幾個,其他的玩玩後也就忘了…。話雖如此,架構先進、自由度高、適人適形的小綠機器人早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另半個腦袋,萬一沒有了它,我還真不知道日子要如何混下去。

幾些日子過去, iPad突然平地一聲雷地降世,硬生生地在電腦與手機之間,開創出一個全新的行動裝置。iPad沒有電腦惱人的開關機等待、沒有電力的束縛、沒有體積重量的負累,重要的是,iPad藉由一個完全以觸控經驗為導向的人機介面,徹底改寫了人與行動裝置之間的關係。許多新型的應用就此誕生,甩開開關機、電力、體積重量、以及輸入方式的束縛後,人機之間的關係不僅更親近密切,也產生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關係(新應用)。

不過,就像是哀鳳一樣,iPad再好再美,仍舊擺脫不了Apple的束縛。許多東西看似美好,不過當你想要更進一步時,Apple告訴你「對不起,到此為止了。」「你不可以再前進!」對於早就被小綠機器人慣壞、崇尚自由的我來說,這豈是可以忍受的事?手上拿著iPad,心裡嘀咕著:「好哇!你給我等著,哪天小綠機器人版的平板問世,我就能依循前例破牢,再度飛回那自由的天空翱翔…你給我等著、你給我等著…」

就這樣等著等著,喊著喊著,等到快睡著的時候,Google終於在眾人殷殷期盼下,推出專為平板使用經驗設計的Android 3.0。此時,硬體也開始進入了所謂的雙核心時代。

不過在此時,H T C 卻出人意表地推出使用改良Android 2.3為基礎的7吋平板Flyer,不只系統版本(看似)沒進化,就連硬體也是(好像是上一代的)單核心而已。這樣的決定確實讓人冒把冷汗與百思不解。畢竟在3C產品的市場銷售上,硬體規格總是眾人選擇的第一考量,縱使我們早就知道Sense有多麼好用!多麼人性化!多麼漂亮!多麼一致!不過這成雙成對的舊規格(舊版作業系統+舊版單核硬體)實在無法讓人傾心,而那支(重要的、獨特的、創新的)手寫筆也因此被埋沒在硬體與系統的狐疑猶豫中…。

與大多人一樣,我最後選擇了Asus的變形金剛(Transformer): 擁有Nvidia最新最火的Tegra 2系統晶片,還可以外掛一堆重武器(鍵盤電池組、USB槽、SD卡槽),就規格與噱頭來說,這話題十足的變形金剛可謂是Android 3.0平板的第一悍將!何況我目前手上使用的是LG P990 2X,同樣也是使用Tegra 2的晶片組,經過個人的「調教」之後,不僅看起來用起來像Sense,效能雖然算不上是期待中那樣「威力十足」,不過雙核心的威能確實比前一支手機HTC Desire要強上許多,這也讓我對同樣使用Tegra 2的變形金剛多所期待。 (至於為何從HTC叛逃到敵國去… 哀~ 我只能說是HDMI惹的禍。)

所以,公主終於嫁給了王子,自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看似先進的Android 3.0遇上了當紅的Tegra 2,是否爆出絢爛的火花,足以把iPad這烏托邦監牢給炸掉?阿… 這實在是個很複雜又不容一回答的大哉問。不過我大概可以用「生而不熟、有而不全」這八字來形容我的結論:現在的變形金剛(或其他Android 3.0平板)就像是當年的Magic,生出來了但還不夠成熟,各項功能好像有了卻還不夠好用。離理想的機器人平板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呀!

先來看看變形金剛的表現:

首先是螢幕:
儘管Asus已經採用了廣視角的IPS螢幕,不過比起iPad的螢幕,這片螢幕的表現很差,解析度高不過畫面品質差強人意,每次使用都是對眼睛的一次挑戰(或折磨?)。螢幕顯示品質普普也罷,重點是螢幕長寬比例:Android 3.0是以寬螢幕為設定,所以千萬別以為10吋螢幕的變形金剛與10吋螢幕的iPad看起來差不多!?其實差太多了!我想大多使用筆電的人都知道,這幾年隨著螢幕越來越寬,工作的區域卻越來越狹小的問題。變形金剛的16:10(1280*800)原本就比iPad要寬許多了,結果Android 3.0系統還要佔去螢幕下方一整條區域當作操縱區,所以真正使用的區域大約是16:9(1280*720),這個長寬比例除了看影片很爽外,其他時候是讓人咬牙切齒,恨不得能再大一些些。以實際使用的經驗來看,變形金剛實際的工作面積其實是比iPad還要小,如果以iPad的標準來說,變形金剛勉強只能說是8吋半或9吋的小弟弟罷了。這就好像是你看AccuWeather,它除了標示實際的溫度外,也會告訴你實際的「感受溫度」:譬如實際溫度是33度,不過加上濕度高與無風環境,實際感受溫度可能高達40度!變形金剛在螢幕的表現上是有待加強的… 不管是顯示品質或是工作面積,都還與iPad有一段距離。

系統效能:
我之所以會說現在的Android 3.0平板像是當年Android 1.5的Magic,其實主要是在這裡:雙核心的Tegra 2加上1GB 的 RAM 這樣的硬體規格應該夠嗆了吧!對跑手機上的Android 2.X來說,確實是游刃有餘沒錯,不過對跑平板上的Android 3.0來說,卻是勉勉強強、馬馬虎虎而已。剛開完機時,系統確實是「通體順暢」沒錯,不過只要多用個幾回,系統便開始頓卡,討厭的是,常常回首頁(Launcher)也得要等個老半天,看著那眩目的首頁Widget一個個地「開」出來,心中真是又急又火。其實當年的Magic到Hero,或亦是Nexus到Desire不也是這樣?同樣的硬體與作業系統,在不同系統調教下的表現差別卻是如此的大。我只能期待HTC當初的魔法能再次降臨在Android 3.0平板上,不管是來自HTC或是Asus都好。至少就目前的表現來看,Android 3.0的系統調教是很不成熟的。另外當然也有可能是Tegra 2本身硬體性能的侷限也說不定(推動平板上的1280*800解析度與手機上的800*400在系統負荷上當然也是大不相同)?

系統工具:
如果你要生活、要娛樂,iPad仍舊是首選,Android遠遠遠(x100個遠)比不上。不過如果你要工作、你要生產力,iPad可能就力有未逮了。Android Pad的最大意義在於網路應用與雲端概念,尤其是完美結合了Google本身多方位網路服務,這才是Andoird Pad足以向iPad嗆聲的最大資產與武器。以此來看,Gmail 應該是Android平板上目前最佳的應用範例,比起手機版來說,功能、介面與實用度都好許多。YouTube 的立體影片牆當然也是一絕!Google Map也是炫很多,倒是Google Calendar倒是差強人意(Google應該向CalenGoo多學學才是。不過後者在Android 3.0 上的執行效率不怎麼好、樣子也不是很好看…,盡管相容於高解析度的大螢幕,不過介面卻仍未最佳化)。瀏覽器我還是覺得海豚比內建的好用許多。其他的?大概就是跟手機版差不多,就是螢幕大了一點而已了,看了爽一點,不過用起來有沒有比較好用?咳!咳!咳!再說吧!

應用程式:
目前能使用在Android 3.0平板上的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不過大多是勉強放大的版本,實際的操作介面上是有待改良。其實就像是iPhone與iPad一樣,未來Android的應用程式也一定會分流,目前只是亂抓過來充充數、壯壯聲勢罷了。畢竟兩者的工作區域相差太大,使用經驗上也必須要有所分別才是。還好我要用想用的程式在Andoird 3.0上大多可跑,而Nvidia在推廣Tegra 2的遊戲應用上也漸漸有了成果,譬如最近的Riptide GP,其聲光效果確實會讓人大吃一驚!如果以後Android的遊戲也都是以這個標準來製作,那會是很驚人的!話說回遊戲、電子書、多媒體、藝術、音樂、休閒、 居家…等等生活應用,Android的世界不管在寬度與廣度上,實在與iPad的世界相差太大,這不是望塵莫及,而是連塵都望不到窘況。這點就得靠時間的累積才有辦法慢慢追上的了。當然,Google大神本身的策略也是很重要的,後發者想趕上先行者,並不能放任自然地慢慢走,得追得有策略、有膽識才行。儘管對像我這樣的使用者來說,再多樣的應用程式也不如實用的網路應用要有意義。不過市場上大多的消費者還是很渴望Android能在這方面多跟上些才對吧!?

Android依舊是Android,擁有開放自由的系統架構,先進方便的雲端概念,完整無遺的網路應用,這些都是iPad難以望其項背的根本性差異。變形金剛的出現,也點出Android更寬廣的可能性,譬如USB卡槽、HDMI 輸出、SD卡槽等等,可惜搭配的軟體尚未完整,使用上七零八落,系統本身的成熟度也尚待改進。不過就系統的未來性與潛力來看,仍舊是讓人有所期待。

廢話太多了,那飛行者呢?下篇再補上吧!不過先下個結語:「出乎意料,圓了胖夢」。

好吧!既然騰不出時間寫長篇小說,那麼只好就一節一節短篇慢慢扯下去好了… 總是不能虎頭蛇尾才行。

下篇 <<飛行者>>

望著手上的變形金剛,當年MAGIC的感受又憶上心頭:變形金剛確實是我(們)心中期待的那個與網路(尤其是Google服務)高度整合的Android平板沒錯,對我這小綠機器人的老油條來說,也完全沒有進入的障礙或需要學習的時間,馬上就能上手。反正Gmail完整的網路經驗才是我最需要的功能,其他的還算其次。至少這兩點變形金剛做到了、也做好了,還加上一些意外的驚喜,如整合度頗高的鍵盤/電池組、HDMI輸出、SD讀卡機、USB擴充槽等等!以如此的創意,難怪變形金剛能成為「非iPad平版」的第一銷售悍將,這名號得來確實是實至名歸。比前(iPad)縱有不足,比後(眾Android平板)是綽綽有餘了。

不過,我現今對平板的要求標準,也不再是當年剛遇到MAGIC時的「有了就好」那種初萌。當噴射機出現後,我們也不會再用旋螺槳飛機的角度去評斷一台飛機,不是嗎?

變形金剛(與其他Android 3.X平板)目前就處於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就像是當年MAGIC開始機器人手機的新時代是一樣的意思。東西是都「有」了,不過都半生不熟,譬如說:

1. 執行效能差強人意,記憶體管理尚待改善:Android 3.X的系統負荷大,縱使變形金剛已經有超大的(1GB)RAM容量,不過跑起來的順度穩度還是輸給同樣使用Tegra 2可是RAM容量只有一半(512MB)、跑的是手機版Android 2.2的LG Optimus 2X。請注意,以現今手機的順度來說,LG 2X並不是啥佼佼者,也只能算是勉強及格罷了!但變形金剛的順度穩度卻還在LG 2X之下…

2. 儘管號稱有16小時續航力,不過系統無法將鍵盤電池組的電池容量顯示出來,這讓使用無法掌握實際的使用時間;要命的是,變形金剛頗耗電(以平板的標準來看),實際使用時間並不如預期,而且與iPad或Flyer相較起來,變形金剛待機時的耗電量驚人也未免太大了一些,這點對行動裝置來說是頗傷的。

3. 許多原本在手機上好用實用的Widget或Launcher在3.X上還尚未推出相容版本,無法使用,實用度大減。使用者無法自行客製化,只能使用原廠看似炫目但實用度不高的Widget充充數。別忘了Widget與客製化的自由度可是Android的主要精神啊!也是我眾棄A從G的主要理由呀!

4. 大多程式尚未對平板做最佳化的安排,縱使相容,看起來或用起來都還是很尷尬+不順手

5. 變形金剛的HDMI輸出力有未逮,還不如同樣是使用Tegra 2的LG Optimus 2X那樣直接沒延遲(LG 2X可以接電視打電動,變形金剛不行,會延遲),影片輸出也尚不如LG 2X。

6. SD卡或USB是有了,不過缺乏相對應的工具程式來應用(這時你就會想問自己:為何不買台小筆電還乾脆點?)

至於變形金剛那傷眼的螢幕、與沒事就要重啟等待+頓點的桌面(Launcher),則是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二根稻草。

就在這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尷尬時刻,我路過了一家有名的手機專賣店,看到了Flyer,一時手癢就去試試看,豈料這手指一滑,就讓我從變形金剛滑進了飛行者的懷抱…

當我的手指滑過飛行者展示機的桌面時,我心中悸動了一下,回頭問自己,以我這樣一個HTC Sense的愛用者,為何從頭到尾並沒有把飛行者列入考慮中(這是事實):

一、 系統的新舊:再怎麼說,飛行者所使用的系統版本是改良自手機版本的2.3.3,不是當時吵得沸沸揚揚、專為平版使用的3.0/3.1,花同樣的錢,尤其是3C產品,哪有道理不買最新版本的系統,反而去買一個「上一代的系統」或「即將退役的系統」?哪有可能…

二、 硬體的新舊:同樣地,飛行者所使用的硬體是(提高基頻的)單核心硬體,不是當時吵得沸沸揚揚、充滿美麗幻想的雙核心硬體。花同樣的錢,尤其是3C產品,哪有道理不買最新版本的硬體,反而去買一個「上一代的硬體」或「即將退役的硬體」?哪有可能…

三、 螢幕的大小:早就看習慣iPad的10吋大螢幕,變形金剛儘管可視面積/工作面積較小,好歹也是號稱十吋螢幕。花同樣的錢,尤其是3C產品,哪有道理不買大一點的螢幕?就像是看習慣桌上型24吋螢幕,哪有可能會回去看19吋的螢幕?就像是看習慣4吋以上手機螢幕,哪有可能會回去看3.2吋的螢幕?哪有可能…

四、 喜新厭舊:Sense再好用再完整再滑順,也已經用了兩三年,用得有點煩、有點膩了。Android 3.X的介面看起來倒是挺炫的,儘管初期應該會有效能不彰的疑慮,不過以Google大神以往進化的腳步與速度來看,介面的完善與效率的提升應該也不會是太遙遠的事情。花同樣的錢,尤其是3C產品,哪有道理不去試試新的介面?反而抱著看到膩看到口土的Sense介面終死一生?哪有可能…

五、 神奇的筆:筆?筆在哪?筆又不能吃?筆也不過是整個平板的功能之「一」罷了!看著以上那麼多個「哪有可能?」的結論,這支筆早就被壓到箱底去,根本上不了台桌。我心想說:等以後HTC出10吋+Android 3.X+雙核心的平版時,再來研究這枝筆吧!?

最後自以為理性分析的我,當然選擇了變形金剛。

最後當我入手變形金剛、用得不上不下之際?當我的手指滑過飛行者展示機的桌面?我開始問自己,變形金剛並非當初我想像的那個樣子?那飛行者呢?我會不會因為自己一時的偏見與誤判,錯過了一個可能幫助我工作與生活的好工具好幫手?

各位知道,放在店家外頭的展示機通常不會有啥好下場,「人人經過人人摸」「北港香爐人人插」的結果,展示機通常是塞滿系統垃圾,記憶體快撐爆,效能大幅低下… 不過我眼前這台飛行者並沒有這樣的問題,它快速反應著我的每次觸碰,那種順度雖然比不上iPad,不過卻是比一干(用上一段時間的)Android 3.X要好上許多(剛開完機不算)。我想,或許我不該錯過它,該是給自己與飛行者一個機會吧!於是我賣掉了一台珍貴(卻睡在防潮箱養蚊子)的單眼相機,開始了與飛行者的邂逅。老實說,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我還是只能想像它是一台「大一點、快一點、久一點」的渴望機。對Sense已經熟到爆熟到爛的我,使用上相信也不會有啥問題,不過也不期待有啥驚喜,只求七吋的小螢幕別讓我的眼睛太酸、單核心的系統別拖慢整體速度、還有電池可以撐久一點點就是了…。

入手後飛行者後,它的表現的確讓(自以為是專家的)我跌破了眼鏡,忐忑不安的狐疑一下子轉換成雀躍興奮的探索。先來看看之前的疑慮究竟有沒有那回事?:

一、 系統的新舊:飛行者所使用的系統版本是改良自手機版本的2.3.3,看起來或許沒有新意,不過現在看來(尤其與變形金剛比較),卻是十分安全正確的選擇。從Magic上的Android 1.5到Flyer上的Android 2.3,我(們)見識到Android的逐步成熟。現今的Android 2.X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穩定、順暢的作業平台了!尤其是以現今的硬體性能而言,Android 3.X其實不僅不穩定、不成熟,對硬體的負擔也非常大,儘管系統運行還算差強人意,不過離「無腦使用、順暢無礙」還有一段明顯的距離。我手上的另一支手機LG Optimus 2X也是使用Tegra 2晶片組,儘管工作記憶體(RAM)只有變形金剛的一半(512MB vs 1GB ),不過跑起Android 2.2來,不管是執行程式、切換程式、播放影片、輸出大螢幕等等,2X是比變形金剛要輕鬆順暢多了。當然,不管是手機或者是平板,原廠在系統上的調教功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譬如LG Optimus 2X原廠的調教簡直就是一場大災難,如果不自己去調整一番,也白費了那強大的硬體。變形金剛其實也有同樣的問題,我不清楚是ASUS的調教功力不足?或者是Andoird 3.X原本就有缺失不成熟,目前變形金剛的「熟度」有點類似當年的HTC MAGIC,已經夠用,但還需一段很長的努力才能達到所謂「無腦使用、順暢無礙」的境界。我認為這跟螢幕解析度與硬體性能也有很大的關係。

除此之外,軟體相容度其實也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地方。Android的軟體要分作兩個層面看:一個是APP本身,另一個是Widget的應用。以目前的情況來看,Android 2.X能執行的程式自然是比Android 3.X要多得多(只有極少數的程式無法使用),而且在使用的方式與邏輯上,飛行者可以看做是一台放大版的手機,所以使用上也是比較得心應手一些。變形金剛在應用程式上不僅會遇到相容性的問題,許多程式基本上不是不相容不能跑,就是縱使能跑,顯示上與使用上(螢幕的顯示比例與操作的面積區域)也有些勉強。這點當然是非戰之罪。不過眼睛看得到嘴巴卻吞不進去,這樣的窘況在Android 3.X上可能還需要好一段時間才有辦法克服(以目前Android 3.X專屬的Tab程式來成長的速度來看...)。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譬如說Google本身的Gmail與YouTube就是我在飛行者上十分「哈」的實用程式。飛行者儘管相容於目前大部分(為手機使用所開發)的程式,不過卻不相容於那些專為Android 3.X開發的大螢幕平板程式。長遠來看,這當然是飛行者的隱憂之一。

二、 硬體的新舊:到底雙核心夠不夠力?單核心就一定很遜?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譬如在Core架構還沒出現前,Pentium-4 D的雙核心簡直是一場笑話,害得Intel被AMD倒打了好幾年... 儘管現在ARM的雙核心應該不會重蹈之前Intel的覆轍才是,不過變形金剛上的雙核心 1GHz + 1GHz 性能會大於飛行者上的 1.5 GHz 單核心?以1.0 GHz基頻雙核心的能耐,如果可以達到單核心 1.5 GHz以上的運算能力,那只能說不管是硬體或軟體層面上都有很大的配合與能耐。在「一般」實際使用上的感覺是:飛行者的順度其實是超過變形金剛的。姑且先不管那些記憶體管理或資源分配的系統問題,在執行同一個程式(基本上我會用的程式就這些,不管在手機上、飛行者上、或變形金剛上),飛行者的執行效率是比變形金剛暢快一些。當然,如果回到遊戲或影片,變形金剛就可以輕易倒打飛行者一把!我個人使用的經驗認為:飛行者就好像是有較強的CPU配上普普的GPU,而變形金剛則是有普普的 CPU配上較強的GPU,硬體上各有優劣,但絕不是「雙核心 > 單核心」這種簡單的一句話可以說定的。

三、 螢幕的大小:系統可以調教,硬體有長有短,不過螢幕可就是實實在在、大小分明的差距了!看慣(iPad與變形金剛)10吋螢幕的眼睛,是否會願意回到小很多的7吋之上?這真的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啊!不過就像是之前所說到的,飛行者與其說是一個平板,不如說它是一台放大版的手機,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飛行者的螢幕就很大很大了(比起手機而言)!所以飛行者的7吋螢幕究竟是大?還是小?端看你從哪個出發點去看。當我使用過7吋的飛行者後,我認為除了螢幕的大小外,還需要考量到體積、重量、以及操作手持的方式,不能單從螢幕的尺寸來看待這件事情,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很決定性地影響實際的使用方式或習慣。譬如飛行者的體積並沒有10吋pad(iPad或變形金剛)那樣大,卻是剛好可以「一手掌握」,除了適合一手拿Pad一手拿筆做筆記外,長時間手持使用也是可行的。至於變形金剛與iPad,雖然說不致於一定得用兩隻手拿才行。不過單手握持基本上是很難的,只能用單手「托住」,托著與握著其實是很大的差別,可以做到的事情也很不同。我發現我「掏出」飛行者的機會與意願比之前使用iPad或變形金剛頻繁太多,因為那真的是件很簡單、輕鬆、自然的事,就像是我們拿出小筆記本那樣而已,至於「掏出」變形金剛或iPad真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件事了!。說到這裡,我開始懷疑10吋的飛行者(如果有的話)是否是個Make Sense的設計?畢竟飛行者的最大特點就在於書寫上,如果書寫僅止於在桌上或在膝上?那方便性與實用性肯定是會大打折扣的。重量上,飛行者當然比變形金剛或iPad輕得多,攜帶上比較沒有負擔。就是因為體積小、重量輕,所以睡覺前我常常躺著、把飛行者放在肚子上使用,這時螢幕的大小實在不是個太大的問題,因為可以很輕易地移前移後調整,肚子也不會有負擔。如果被問到:「難道不想念10吋螢幕的大嗎?」說不想是騙人的,不過真的比我原先預想的要「不痛」許多,因為飛行者太容易拿、太容易移動,螢幕大小上的差距其實沒想像的嚴重。更何況要是跟變形金剛比,飛行者使用上其實也不會差太多... 變形金剛的螢幕比例太寬,加上底下那一列佔空間系統列,嚴格說起來根本沒有10吋的可視面積或操作空間,如果以iPad作為10吋的標準來看,變形金剛充其量就是8.5吋而已,除了看影片、打電動好用外,其他時候跟7吋的飛行者相比,其實沒有很決定性的差別。
最後除了螢幕以外,還是要提提「操作」這檔事!之前一直提到,7吋的飛行者與其說是平板,不如說是放大的手機,這在操作上也是成立的!使用飛行者時,尤其是在輸入時,不管是打字或者是點選,飛行者可以很輕易地+很精準地用兩根拇指按選到我所想的位置。這點在(小小的)手機上反而常常誤觸,在(大大的)平板上基本上是得常常移動整個手掌才能做到,很不方便也很礙手。我認為在輸入這檔事上,七吋的飛行者其實反而是目前的手持系統(含手機與平板)中最佳的平衡點。當然,當變形金剛變了形,裝上鍵盤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可是那還能稱作是「手持裝置」嗎?

四、 喜新厭舊:使用Android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實用的Widget:你不用打開程式,就可以在桌面看到一些簡單即時的資訊。這也是與蘋果教最大的差異所在。Android 3.X的桌面看起來確實是比較有新意,不過這種新意其實只是一種很短暫的爽度,很快就沒了。尤其是,許多原本在手機上很好用很實用的Widge無法與Android 3.X相容,使用不得,實用性大打折扣。至於Android 3.X上那獨特的「翻頁式」的多層次Widget,一開始是很新鮮沒錯!?不過實用性如何?我使用後是抱持很懷疑的態度。話說回來,如果不使用這些實用美觀的Widget,那我用Android做啥?遺憾的是,Android 3.X能使用的Widget還不夠多、不夠全,只好勉強用些「次要的」「可相容的」先充充數,麻煩的是,當偌大的桌面塞滿Widget後,卻衍生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Launcher(桌面程式)過大過重,很容易被系統在分配資源時給「踢出去」,只要執行一個稍大的程式,桌面(Launcher)馬上被系統請出門去,所以桌面重新載入的機會與頻率變得很大很頻繁,要命的是,桌面程式本身就已經又大又重,光載入就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再加上重新載入那為數很多的Widget的時間,這是變形金剛把我惹到很惱的主因。所謂的平板就是要隨拿隨用,而我卻常常得呆在螢幕前等著「桌面重新載入中」的訊息結束,那期間的一秒鐘就像是一年那樣漫長、無聊、厭惡、無奈,無奈到我不得不跳槽...

五、 神奇的筆:其實手機也好、平板也好,也不過就是那回事。可是這回我在飛行者身上卻發現,那回事已經不再是那回事!究竟是哪一回事,還是等下次再聊吧!

********************************************************************
有些朋友會問:變形金剛(與其一干同學們)早都升級到Android 3.1了,我為何還停在Android 3.0打轉?

其實我的變形金剛也早在第一時間就已經升級到3.1,不過3.1與3.0有和不同?

1. 最大的不同是(歷史)程式切換列終於不僅限於五個,可以上下滑動去切換:這點確實對使用上有很大的幫助,不過本來就是3.0上應該要做卻沒做出來的東西(我剛拿到3.0時還一直再程式列上面滑呀滑的勒!)。

2. 可以調整大小的Widget:這還算OK,不過實用性算不上啥大躍進,Android 3.X的桌面本來就很大,想塞滿也不容易,所以也沒差這一個功能。

3. 3D執行效能提昇:其實Tegra 2的效能搭配上專為Tegra 2寫的遊戲(我幾乎都有花錢支持),效能上本來就非常非常好、非常非常棒,提昇上來的差異(聽說有30%之多)實在感受不太到。

4. 小Bug的修正:應該有一些些吧?

5. 系統的調教:是有順一點,不過就那麼一點。該卡的照卡,該頓的照頓,該慢慢跑出來的首頁還是慢慢跑出來...

6. 周邊的支援:根本用不上。不過華碩在周邊上面的努力與結果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在我心中,與其說是3.1,不如說是3.01,僅僅是3.0版的小修正版本。

換言之,各位可以把我文中的3.0看做是3.1。

********************************************************************

(以下這段文字原本是要結尾用,不過先扯一下好了...)

老實說,我對於Flyer要不要升級3.x的這檔事,抱持著比較保守的想法。

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在於硬體規格上是否足夠應付3.x的要求?升級上去在技術上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重點在升級上去後,目前還算游刃有餘的硬體規格(尤其是RAM的容量)是否會變成氣喘吁吁?甚至沒事回到首頁都要整個Launcher重啟(別忘了!HTC SENSE首頁的系統資源負擔比原生的還要重許多!)縱使HTC有世上最佳的軟硬體調教功力,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儘管我不認為Flyer上的高頻單核CPU相較於其他低頻的初代雙核CPU在運算效能上有任何劣勢?不過就目前Android 3.X的系統運作與記憶體管理表現來看,我對升級這檔事是很有疑慮的。硬體需要再高一檔次才行。

不過Flyer的矛盾點就在這裡:它是以手機版本2.3.3所修正過來的,如果不升級到3.X去,未來為高解析度平板所設定的程式未必可以在Flyer上跑,而目前許多為手機所設定的2.X的程式在Flyer上也有不少相容性的問題,加上Flyer也沒有類似iPad那樣的「iPhone放大相容模式」可供選擇。如果不升級3.X的話,Flyer在未來的軟體支援度上會不上不下,十分尷尬。

********************************************************************
後記:

如果有朋友或家人問我「現在」該買哪一個Tablet或Pad,我給大多數朋友的答案不是變形金剛也不是飛行者,仍是iPad。

對大多「一般的使用者」來說。iPad簡單的使用邏輯、又多又廣的應用程式、穩定且滑順的系統效能,這些都是iPad之於目前其他的後進者而言,無法與之競爭的絕對優勢。

所以我父母手上拿的是iPad。我也只敢拿iPad給他們用。

反正有任何問題時,就按下那唯一的硬體鍵(HOME),從頭開始就好。

反正任何時候,iPad的輸入畫面一定夠大、夠讓人用粗粗的手指去點選,不容易點錯。

反正任何時候,iPad的反應一定夠快,不會讓人以為呆掉了,然後又戳又點、戳到當機為止。

反正任何時候,iPad就只有兩層:一層是桌面+程式集,一層是應用程式。不容易弄亂,反正亂了就按HOME就是了。

反正任何時候,你都不需要去管何謂記憶體?何謂多工?何謂儲藏空間?何謂電力消耗?反正用就是了。

反正任何時候,你管「用」就好,至於硬體、系統是怎樣跑?那不關使用者的事。

我把iPad設定好後,就交給我父母去用。除了一開始還是會問問輸入法如何切換?寄信/收信按鈕在哪裡?除此之外,(對於電腦一翹不通、毫無概念的)他們可以慢慢摸索學習。如果是Android Pad,我想上手的時間與過程對雙方(教導者與被教者)都會是場折磨... 我(現在)才不敢這樣找我自己或父母的麻煩...

當然,這是對「大多數的一般使用者」的情況。對於我自己而言,iPad限制多、綁手綁腳、一成不變、(我用得到的)雲端的服務與概念落後且分散... 反正那些又深又廣的生活應用程式我也暫時用不到,對我來說,Tablet是要用來補足我日漸老化的腦袋,是我過日子+要飯吃不可或缺的助手與秘書。就這要求來說,加上我本身對這個系統的熟悉與了解,我認為Android Pad比iPad更適合我使用,而飛行者則是更上層樓,終於原了一個最初的夢。我想那是一個跳脫非A即G爭議、一個既熟悉又充滿期待的新方向(飛行者也不過是才剛拉開序曲而已...),只可惜被埋沒在硬體規格的疑惑與爭論中(連我這樣的使用者都得繞一大圈了...),所以寫此文與其他同好分享之。
********************************************************************

danieltflu wrote:
(上篇:變形金剛)我...(恕刪)


重點是?
好久沒有人把牛皮吹的這樣清新脫俗了
好文章,中肯的提出許多問題,所以我現在忍著不出手是對的,就等9月SONY S1出現後,會不會有一個大躍進。
不想拿著一個餐廳一坐下,舉目一堆同樣的玩意兒,許多IPAD及IPHONE都只是拿來做裝飾品的!
給你個讚,期待下篇。
danieltflu wrote:
(上篇:變形金剛)我...(恕刪)
好文推一個,跟我近日入手變型金剛的感受差不多。
希望開發者&廠商持續耕耘,讓Android 3.x 能夠開花結果!
0.0....

小弟我 也是之前用變型平板!!

從預購 就開始搶貨~~現在也已經 鍵盤 等配件齊全了!!

但是~~~總覺得有點遺憾~!!


因為 10吋 導航王 還沒有 支援~~無法使用導航~!!

另外就是10吋 真的太大了~~單手拿沒多久 就覺得有點重~!

還有就是很多軟體 也都還沒有支援10吋的~~

所以~~~加上 前陣子看到 網路一堆分享文~~

發現 FLYER 很不錯~~

那個隨時 可以塗鴉 筆記功能不錯~!!

所以 跑去買了~!!

用起來感覺不錯~!!

但是 就差了那麼一點點~~~

FLYER 沒有支援 HDMI 輸出~~~(變形金剛可以直接輸出)

也沒有支援GOOGLE 相簿~~~因為我本身有再用PICASA~~

3.0 平版的相簿很不錯 打開 就直接可以看到 相本~!!

FLYER 卻沒有 這功能~~唉~!!!
好文 很中肯的文章

ANDROID目前的軟體 真的做747大概都追不上IPAD

不過FLYER目前使用上 在商業部分都還滿符合我的需求

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方便性 那隻筆跟筆記功能 說真的 還有滿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比起一般的平板 還是便利了許多

不過flyer 真的是被他的規格 不能打電話 跟ANDROID版本害到吧

或許等那天他真的升上去 又可以打電話時 銷量會逆勢上漲吧XD

不過就怕到時已經出新的平板了 然後FLYER又被冷落了....
ASUS已經更新到3.1了,現在還拿3.0出來鞭,時間好像晚了點...不過還是拭目以待flyer^^

danieltflu wrote:
如果你要生活、要娛樂,iPad仍舊是首選,Android遠遠遠(x100個遠)比不上。不過如果你要工作、你要生產力,iPad可能就力有未逮了。


所以... android 可以跑 photoshop, 3dmax? 還是寫 code?

=> 要生產力請用NB or PC... orz

noah538 wrote:
所以... andr...(恕刪)


大大指的是 一些工作上的方便性吧!!

像我自己~~就很適合~~常用 GMAIL 線上通訊錄 行事曆 等等~!!

平板 跟NB PC 定位 是不一樣的東西~~

硬要拿他跟 NB PC 比較 恐怕 有失公允吧!!!

他的方便性就是 馬上開機不用等~~到客戶 那邊 可以直接 SHOW 簡報 以及照片 等等給對方看!!\

不用像 傳統筆電 開機就要等半天~~~

硬要 把兩個 不一樣的東西 比較的話 不太公平~!!

用另外一種說法就是~~~ 大家都知道 超級跑車 很會跑 對吧!!!

但是 有人 會嫌他 太耗油~~跟國產車 比較 油耗嗎???

我想不會吧^^~!!

這世上 沒有東西是完美的~~所有東西 都是再進步~!!!

平板 進步到 這樣 已經算是不錯了~!!

要他更強~~可以~~~但是 要給他幾年的時間~~!!

到時候 各項 零組件 技術更成熟 就可以有令人更滿意的產品了!!

但是~~人的慾望 總是無窮的!!!

當科技 達到 目前沒辦法達成的東西的時候~~~

人們 就又會想說 想要 更好的 境界~!!!

^^~~不過 這樣也好啦!!

有慾望~~有需求 才會進步!!!!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