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漫長旅程,2012 Audi A6四星期前終於停泊在我家車庫。
去年底想換車時把節能列為考量。搜尋時發現缸內直噴引擎有蠻不錯的燃油效率,加上quattro直接以機械方式即時地將扭力做適當分配的巧妙設計。於是,今年初踏上我的Audi A6探索之路。

一月初試駕A6 (C6) Avant 3.0TQ時,當業代大腳踩下油門,車體隱隱響應出約465Hz的悅耳共鳴、與演示雙手離開方向盤並緊急煞停時的行車穩定性、還有在轉彎或變換車道時的循跡和靈活操控性等等,讓我的A6初體驗印象深刻。雖然它牌同等級車種的操控或舒適…等性能,也有其特色。但由於曾在加州經驗過山路下坡轉彎的一片積冰讓車速約30mile的前車滑出道路到邊坡,而我租賃的GM四驅車在抖震後順利通過。因此,四驅成為重要加分。

於是, 7月在倫敦看New A6實車,8月預賞期下訂,9月初經歷考慮換車色及改訂3.0TQ的波折,9月底第一次試駕,10月底終於停駐在車庫…。

素顏!初次見面、Nice to meet you、哈基妹嘛西得!

鋼琴烤漆六角形水箱護罩。四環旁鑲有quattro銘牌,圖右上方為車內儀表板quattro銘牌。

交車室頂篷的燈光線條,反映出車體各部位的優雅流暢設計!?造就出風阻係數0.26。
(可惜,沒有設備把車舉高來拍車底的底板包覆、擾流器…等)



雖然不是閃耀著心儀的LED光芒,但這HID集束性相當好,也覺得有精神,越看越對眼!
這會是因為Aluminum大先前講的〝魔術語〞發效了嗎??? (HID換燈泡成本也低 也好維護...)

在背影中L/U字型的LED光條尾燈,科技感、美感兼具!

稍稍降低姿態來看時,A6也有著圓融的面相,並非只有銳利線條之面貌。

陽光下,車側摺線及各種立體感設計的光影交疊。(輪框暫時沒改預定的19吋,請將就子看)



在深夜中的鍍鉻車身飾條,綻露出優雅低伸弧線。

隱身時的DRL眼神,叫人如何不想看他?


PS.1. 之前電視偶像劇裡有演到一群妙齡少女看到Audi TT開過來時興奮驚叫的場景。
PS.2. 可我A6上路以來,雖然偶有注視的目光照過來,但就一兩人,而且大多男生。
PS.3. 直到…某晚離開某餐廳室外停車場時,緩緩起步後開啟大燈,這時才發覺有群女生,指著我A6驚喜地談論著!
終於…,藉DRL的眼神放電,終於吸睛到一群女生!…Yes! 那個電視劇情的感覺,好帥!!

雖然..,接著發現,噢,no, 我A6的第一次…卻是獻給熟女…。


That’s my first Audi --- 2012 A6!
接著,來做些檢驗吧!
【HUD】 顯示的有車速、Active Lane Assist、及設定cruise時的符號。

【Audi drive select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為測試系統在不同模式comfort-mode(以下稱CM), dynamic-mode(以下稱DM),減震筒的軟硬調性。於是用一般麥克風、筆電與程式來監測車內的聲音。(註: dB值未做校正,取樣時間200ms,取樣頻率44K)
圖一、定速行駛的頻譜圖(0~2kHz)。藍色線為DM、紅色線為CM。在市區道路,可看出DM下,振動的聲音值稍高一些,但基本上差異不大。在高速公路,當聲音平均(RMS)分貝相同時,兩種模式於各頻率的響應值也是差不多。

圖二、通過凹凸不平路面(橋梁路面接縫)的頻譜圖(0~3kHz)。不同顏色線表示先後取樣的頻譜(紅色為通過前,藍色為通過時,綠色為通過後)。由圖看出在DM下,藍色線與紅色線(或與綠色線)的差異較大,也就是說通過凹凸處時的震動較大,可知減震筒軟硬調性有隨著模式來調整。

【油耗】某天單程(旅程共23.5km)行駛在市區高架與平面道路的平均油耗,路況良好下油耗可達10.0km/L(比平時好);然而,當晚相似的路程但車較平常多,油耗就掉到只有約6.5km/L。可見路況對油耗的影響很大。

【quattro】只能說那種「緊貼路面」的感覺真的很棒

特別是quattro加上扭距導引(Torque Vectoring,以下稱TV)功能,真的讓人在加速中過彎時,體驗到一種樂趣。等磨合期後,再去山路試試,玩一玩。
據稱,前驅車型的A6也有包含TV,感覺也相似吧? 因為,這種TV是在過彎時將內側輪施加煞車力方式來達成的。
但,效果應該是比不上Sports differential那種主動將較多扭力分配到外側輪(後輪) 的方式!?
在Youtube找到相關說明影片。
Audi: The quattro principle (Torque Vectoring說明在04分00秒之後)
Quattro with sports differential
暫時探索到此,感謝耐心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