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虧損估計達5億元,香港大昌行將退出臺灣Audi經銷業務


jack4806 wrote:
大昌行是合迪獨資的...(恕刪)



你應該是像我之前一樣想成是台灣的 "合迪股份"

而不是 "台北合迪汽車有限"

台北合迪汽車和香港的合迪汽車都是香港大昌行開的

不知道台北合迪他們退出後是轉給誰


skyz2003 wrote:
對耶,新聞被刪了
可能是被封口了
畢竟這會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經銷商都幹不下去了



好可怕,會去找媒體刪新聞的一定是接手的那一家

究竟是誰呢? 刪得這麼徹底,連暫存檔都沒了
fatlee3 wrote:
你應該是像我之前一...(恕刪)


一般的行業,老二老三退出後,老大就接收市場了!

causewaytw1 wrote:
不過車主可開心了
車子開在路上只會越來越吸睛
因為稀有所以更顯價值啊



你確定車主開心??
賣不好的車子庫存多,等著清倉大拍賣,剛買的車子馬上折價...

Davidchubby wrote:
一般的行業,老二老三退出後,老大就接收市場了!


案情呼之欲出了!
轉貼--2017年 1月12日 u-car 車市新聞

Audi經銷通路將出現新一波整併,繼太古汽車承接采迪汽車的Audi經銷通路之後,由香港大昌行集團所投資的台北合迪汽車由於累積虧損巨大,正與另一經銷商奧迪北區洽談整併事宜,將旗下臺北及新竹的經銷據點轉讓,退出Audi經銷業務。而香港大昌行在臺另一投資台北合眾汽車所代理的Isuzu品牌營運績效良好,並無異動計劃。

大昌行集團是香港前三大汽車代理商集團,在福斯集團收回代理權之前,原本為Audi、Bentley的代理商,同時還代理Honda、Nissan、Infiniti、Isuzu等品牌,對汽車市場十分熟悉。

在太古汽車結束Audi代理,由Audi原廠直接設立臺灣分公司經營之時,與福斯集團關係良好的大昌行,受Audi原廠邀請,來臺承接經銷業務。大昌行因而在2009年來臺設立台北合迪汽車,並取得Audi Taiwan的臺北市西區、新北市南區,以及新竹地區的經銷權。

Audi Taiwan在設立之初設立極高的經營目標,首任總裁邱山祥喊出2015年前達到年販5,000輛的目標,並將臺灣經銷通路服務標準拉到與國際接軌,要求經銷商打造成本破億元的最新Audi Terminal等級展示中心,台北合迪汽車更是一口氣設置了新竹以及臺北中山2座Audi Terminal展示中心,展現深耕臺灣市場的決心。

然而,臺灣市場競爭激烈遠超過Audi原廠以及大昌行的預期,而Audi Taiwan的通路發展布局策略上亦出現失衡狀況,在大臺北地區原本已經有奧迪北區以及台北合迪的狀況下,還在2013年還進一步新增了第3家采迪汽車,期望以重兵集中在豪華車最大戰場的大臺北地區,取得更好的市場份額。

但此前2家經銷商的經營已十分吃緊,在第3家經銷商加入之後,經營狀況更是每況愈下。3家經銷商均呈現虧損狀況。甫加入的采迪汽車,在經營不滿半年之時,就已開始尋求買家,最後由太古汽車以低價接手現有展示中心、維修廠等硬體,原始團隊則是認列虧損退出經營。而在3家經銷商中唯一投入重金設置Audi Terminal等級展示中心的台北合迪汽車,攤提項目原本已遠高於其他經銷商,虧損狀況自是更為嚴重。

在太古汽車加入之後,大臺北地區的3家經銷商經營狀況並未改善,虧損持續擴大,大昌行集團近期針對台北合迪狀況進行評核後,決定中止在臺Audi經銷業務項目,並與奧迪北區洽談轉讓事宜。

從大昌行退出Audi的經銷業務,其實可以說明臺灣汽車市場競爭的激烈。臺灣的消費者或是媒體常常把臺灣市場很小這件事掛在嘴邊。然而市場規模小並不代表經營容易,這是業者最常出現的迷思。

許多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快速崛起的過程之中,在中國市場獲得豐碩果實,便認定了自己經營策略足以適用臺灣市場。尤其在汽車品牌部份,中國市場年販超過2,000萬輛的規模,讓臺灣市場40萬輛左右的規模顯得並不起眼,大抵約是中國一個2線或3線城市的經營規模。

如此的規模差異,讓國際大廠在進入臺灣市場之前,普遍沒有深入了解臺灣市場進行準備,常是以中國市場的附屬來看待臺灣市場,將產品設定與價格策略與中國市場標齊。若有需要派駐管理高層,就選擇空降具中國經驗的管理階層至臺灣,認定可以直接套用中國的經營模式。

然臺灣汽車市場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消費者對於產品品質與配備的要求,均已進入成熟市場,並已有在地的市場規則,成功品牌的經營者更是歷經多次市場循環的洗禮,擁有豐富而成熟的經營智慧。而豪華車市場,前3大品牌更是個個根基穩固,Mercedes-Benz、BMW在臺灣都有超過40年的持續耕耘,不管是銷售或是維修保養,均有建立起完善的網路,對於客層亦有深入的了解。而Lexus雖然歷史較短,但背後是Toyota品牌數十年在地經營的以及3成市佔率的強大基礎,實力更是渾厚。

在此情勢之下,不論是原廠將中國規格產品及價格硬加在臺灣市場,或是僅信任中國經驗而沒有徹底了解臺灣市場,踏實進行基礎建設,其結果自不在話下。舉凡Land Rover、Volvo,在重新進入臺灣時,其實都有這樣的問題,都碰到了相當的長的阻礙,一直到原廠認知到其錯誤時,務實與臺灣市場接軌,銷售量與市場口碑才得以穩定成長。

Audi Taiwan在臺灣碰到的問題亦是相同。初期團隊以及原廠均過份依賴中國經驗,在產品價格及設定上並未能接合市場需求,在基礎建設上都著重於展示中心,維修服務量能的建立進度緩慢。在市場3強的夾擊之下,發展腳步其實一直不如原廠及團隊預期。在基礎建設上只重視亮麗的展示中心門面問題,對經銷商而言最重要的維修量能一直未能及時擴展,經銷商無力開源,是造成經銷商無法轉虧為盈的關鍵。雖然Audi Taiwan在2015年成功跨過年販5,000輛的門檻,但是其中內含不少的新古車操作,進一步加重了經銷商的負擔。

經銷商的羸弱,亦一步限制了經銷商擴大投資的能力,自然也讓Audi的銷售能量受到限制,第2任總裁Ryan Searle上任時喊出2018年銷售1萬輛的目標,也將可能因而變成空談。

現在香港大昌行的退出,對於Audi Taiwan而言,自然是雪上加霜。但這亦可能是Audi Taiwan的轉機。Audi原廠長期信任夥伴的退出,將可能讓Audi Taiwan有更大的聲量,能說服原廠臺灣市場的獨特性,讓Audi Taiwan得以扭轉原廠的策略,取得更適合臺灣市場的商品與價格。而經銷通路的整併,則能讓通路秩序更易於穩定,經銷商亦可能因而轉虧為盈,進入正向循環,進而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服務。
胖腿狗 wrote:
你確定車主開心??...(恕刪)

我以為現在聰明的車主要買奧迪
都會直接找年度掛牌車耶
超便宜划算的啊

胖腿狗 wrote:
你確定車主開心??...(恕刪)


樓上就有車主說啦!
不想開制服車
"有些迷VAG的乾脆跳上去玩青蛙..."

沒有針對什麼,單純看到這番話讓我笑了。會玩蛙的人就是會玩蛙;其餘不過是相對划算的選擇罷了。

AUDI 這兩年學 BENZ 的家族化

學到了壞的

然後內裝 跟 BMW 一樣 都沒進步 完全被 BENZ 八甲的

外觀嘛

日形燈大家都有了   三家裏面 AUDI 最 普通

再加上先前的"口碑"

才有現在的狀況



想當年 可能五六年前 AUDI 的日型登 一開

妹子 馬上 腿開
會玩audi的人,應該更在意稀有性吧。

後勤修車根本只是個假議題,叫個技師來台灣修也沒多少錢,家裏也不止有一輛audi,同時壞到不能動沒車用的機會小之又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