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5TDI wrote:
Mercedes ...(恕刪)
這論點真是太爆笑了,拿國民車和高級車比銷售量,然後說高
級車廠面臨寒冬,那法拉利最該擔心了,它可能永遠無法進入
全球前五大,大概即將關門倒閉了。企業經營分析如果這麼簡
單,每個人都是大師了。
至於你嘲笑的那兩家德國小車企,Mercedes所屬的Daimler
集團2016年營收是1523億(歐元),税後浄利是87.8億,
BMW集團營收是942億,淨利是69億。相對之下,VW全
集團2016年總營收是2173億,浄利是53.8億,獲利能力遠
不如兩家“小車企”,更何况在2015年這兩家小車企大賺時,
VW集團還處於虧損狀態。獲利高相對也更有資源投入未來
發展,這方面顯然VW還需要再努力。
lovesc123 wrote:
拿國民車和高級車比銷售量,然後說高
級車廠面臨寒冬,那法拉利最該擔心了,它可能永遠無法進入
全球前五大,大概即將關門倒閉了。企業經營分析如果這麼簡
單,每個人都是大師了。
<拿國民車和高級車比銷售量,然後說高
級車廠面臨寒冬,那法拉利最該擔心了,它可能永遠無法進入
全球前五大,大概即將關門倒閉了。企業經營分析如果這麼簡
單,每個人都是大師了。>
1.<國民車和高級車比銷售量> VW SKODA是平價車, AUDI是高級車, Bently是豪華車, Porsche 是超跑, Lamborghini and Bugatti 是限量超跑. 這些在全球各級車市中居領導地位的品牌, 都是VAG福斯集團的一份子. 大大該不會把VAG想成只有VW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lkswagen_Group
2.法拉利Ferrari 最近有獨立上市 ,但他還是屬於FCA集團 (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的一份子.
3.全球的車市, 已經型成幾大車企集團互相激烈競爭的局面, 進入勝部組的關鍵就是全球銷量至少600萬輛以上. 2B賴以生存的高級車市很快的就會湧入更多包括 日系 韓系 意系及法系等車企的競爭者.高級車的售價會直直落, 這個局面在強國就已經發生了,這是對消費者有利的. 看到當年電腦業的IBM獲利豐厚的大型電腦, 因為售價及成本過高,在一瞬間就從市場消失了.這就是前車之鑑.
4.2B因為過去在賽道上的研發, 在高級車市擁有相當的競爭力及相對豐厚的利潤, 但在全球唯[量]是問的致勝關鍵中, 缺少量, 就無法有效的攤提生產及研發成本 ,終究會落入敗部, 除了那幾家限量超跑品牌.
<至於你嘲笑的那兩家德國小車企,Mercedes所屬的Daimler
集團2016年營收是1523億(歐元),税後浄利是87.8億,
BMW集團營收是942億,淨利是69億。相對之下,VW全
集團2016年總營收是2173億,浄利是53.8億,獲利能力遠
不如兩家“小車企”,更何况在2015年這兩家小車企大賺時,
VW集團還處於虧損狀態。獲利高相對也更有資源投入未來
發展,這方面顯然VW還需要再努力。>
1.要為Daimler集團 ,及BMW集團的股東拍拍手, 領到了相對多的股利.
2.但是在關係到企業永續發展及對顧客最有利的[研發及創新]的經費投入上, VAG在過去的2014-2015都是排行全球第一.
還勝過 全球知名科技公司 如:Samsung Intel Microsoft Google Amazon 等.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1803
3.為什麼Amazon的年度獲利實在不怎麼樣, 但他的股價確很高, 因為他是年度研發投入排行榜上的常客, 而且是[雲端運算]的領導者.他的價值在於他在電商及雲端運算等領域所擁有的創新科技.
lovesc123 wrote:
這論點真是太爆笑了,拿國民車和高級車比銷售量,然後說高
級車廠面臨寒冬,那法拉利最該擔心了,它可能永遠無法進入
全球前五大,大概即將關門倒閉了。企業經營分析如果這麼簡
雖然說那位之前的論點,有欠公道,不過兄台此言亦不能說不是以偏蓋全。\
我引一篇之前看過的,天下文章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998
福斯成本會高,和自產許多許多車廠以放棄自產的汽車坐椅、承軸、汽車零件。
付高額工資給德國工人有關。
此舉對公司營利或許不是很好,畢竟目前全球化OUTSOURCE COST DOWN才是王道,
但福斯是對自國工人不錯的公司,在歐洲,他目前頗堅持德製零件,這對消費者來說不全然是壞事。
而且真的要說會賺錢,根本輪不到德國公司,實用至上的日本豐田才是王道,15年財報,
我看VW+DAIMLER+BMW,三家的純利加起來才比豐田多,豐田一家一年純利就230億美金。
當然營利狀況太慘,前景的確會讓人擔心,
排放門的巨額罰款就是重重的壓在VW集團上。
VW集團肯研發創新,非完全目前實用的考量的研發路線,日後會不會改變也引人關注。
賓士和BMW確實也是有向大集團合作獲取資源的必要。
所以前者和雷諾集團,後者也和Toyota集團有小合作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