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
過年前去看了Q5
折20萬真的沒什麼好挑剔
年後下訂,三個禮拜不到就拿到車
交車第一件事就是著手進行新車第一露規劃
我開Q5,另一個朋友開X3(F25) 兩台車共五人
<翹翹板>
露營地點選在新竹五峰鄉往白蘭部落方向的營地
從台北開下來大約2.5小時車程
好不容易跟著老闆娘傳來的路線指示到了營地門口
等著迎接我們的是一台車寬度、坡度大約35~40度的上坡
還是之字型小路
雖然有老闆在旁引導,但是第一個彎就是髮夾彎
加上道路有高低落差頗大,轉彎的瞬間角度沒抓好,車頭翹起左前輪懸空
當下本來想打R檔倒車,可是後面還有X3,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車子前後晃啊晃活像個翹翹板
當下雖然裝的很鎮定 但其實很緊張
試著打S檔繼續往前
幸好最後靠著Quattro爬上去了!!
停好車朋友驚魂未定的說
「我看到你開上去的時候右後輪整個懸空耶」
真的好險有Quattro,沒有讓我漏氣
X3上來的時候因為有我的經驗輪胎倒是沒有懸空
只有稍微空轉打滑一下
好險我們兩台車都是四輪傳動
<收納王>
Q5、X3兩台SUV載了多少東西?
圓桌/電冰箱/冰桶各一、兩張椅子、兩頂帳篷、兩個充氣床墊
三張桌子、五個睡袋
卡式爐、食物、水、一堆雜物

我的Q5因為多載一台電冰箱,所以後座椅背放倒一邊

X3載的東西看起來多,不過占空間的床墊睡袋就好幾個

如果把東西都搬下車,有比有差,Q5載的東西比X3多,主要是Q5行李箱空間比較方正、也比較寬,X3的就比較窄一點
<人生第一個充氣帳>
我帶的帳棚是Audi原廠的充氣帳篷
在買Q5的時候順便加訂一個充氣帳回家
網路上看過3分鐘搭好AUDI充氣帳的影片
原本想說這一定不難
結論是,我們三個男的花40分鐘搭好
光是研究正反面就大概花了30分鐘
主要是因為是全新的,他的充氣式帳桿和帳篷本體是分開的
建議在家先把它組裝好,帶去營地只需要充氣,那樣就很快就搞定了
收的時候更方便,只要洩完氣,摺疊收納好即可。


Audi充氣帳的外袋跟主要配件


帳篷內部是一房一廳的格局,充氣帳裝好之後看起來非常有模有樣
當天風很大,我的充氣帳完全是屹立不搖
熱的時候,客廳那邊還可以把旁邊捲起來通風
<自然>
帳篷搭好、肚子吃飽,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敘敘舊
山裡的寧靜,真的會讓人心情放鬆
待在大自然中,聽聽風聲蟲鳴
現在想著想著好像開始有種懷念的感覺


露營煮火鍋是快速又方便的料理



露營區有個平台可以看風景
這天吹東南風濕氣重,空氣中蒙上了一層霧氣
可惜可以登高,但無法望遠
往對面山頭看過去還有兩個露營區
老闆說露營區這樣一層一層的,其實以前都是原住民耕作的梯田
後來廢耕,才轉手賣出開發成露營區
這地方真的很美,相信喜歡露營的人一定知道在哪
<科技 V.S. 經典>
聊天的時候,我問開X3的朋友,你為什麼想買X3
當然考慮了外觀空間性能等等各項需求
但會買X3最根本的原因,我聽完只覺得
他就是因為是BMW這個牌子而買的
車展的時候其實我有去看過新X3(F30)
內裝感覺上和F25的X3差別沒有很大
雖然螢幕、按鍵的位置有點小更動
不過還是一眼就能認出這是一台BMW
可以說是延續傳統的經典設計
不是因為我買Q5而故意數落
X3內裝的塑料感比較重
中控飾板、排檔桿、iDrive稍微用力壓還會有點搖晃
有種塑膠材質受擠壓的那種感覺
Q5相對在視覺和手感上
簡化的控制介面設計,各部位看了、摸了就是舒服
數位儀錶板、手寫版、排檔桿、轉著有金屬壓花的MMI旋鈕
有比較感受更明顯
就連買X3的朋友也不得不承認內裝一定是Q5得勝



<跳跳車>
說到車,兩台都是四輪傳動
動力都差不多,駕馭起來的感受我覺得都很不錯
不過倒是可以分享乘坐上的感受
去程原本坐X3的朋友
回程剛好來坐我的Q5
因為是同一天坐過兩台車
所以剛好可以做個對比
他說X3後座很跳,上下跳動很明顯
底盤硬得像坐在彈簧,高速公路的路不是很平嗎?
其實這應該也跟懸吊的調教上有關,X3的朋友說這叫路感跟操駕
當然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我覺得跟駕駛的操控有關
在營地我有稍微試坐了一下X3
後座的椅墊比較短,比較硬
Q5後座大腿支撐性好一點,軟硬適中
不過X3駕駛座的包覆性比較好,尤其腰到背有感覺到整個支撐
Q5則是要坐挺一點,才撐得到
以上是Q5第一次露營
還有順便分享一些個人對Q5和X3的看法
熱愛露營,很喜歡一群人一起圍著燈火、看著夜景一起聊天
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似乎更能拉近彼此之間的感情
下次打算攻佔苗栗的司馬限360度景觀露營區
看到網友分享的這張圖,覺得不去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