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打滑(Microslip)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微

有在注意R大的發文回文,超棒der!

但小弟有個疑問,同是雙離合結構的賓士DCT,也是有類似的微打滑的控制程序嗎?
broken310 wrote:
有在注意R大的發文...(恕刪)


謝謝鼓勵。

去查了一下網路, 不好找。 似乎有在SLS發現 micro slip 控制雙離合器的影子。



下載該文件: 文件中的第五頁,可以找到上面的截圖。
https://qtronic.de/doc/TestWeaver_CTI_2010_paper.pdf


SLS AMG 應該是用了這技術。 7G-DCT 不知道。 因為我找不到相關文件。 就連上述文件是甚麼來歷,我也不清楚。
百萬km的壽命,我打五折給我50萬km就好。

*采昕* wrote:
百萬km的壽命,我...(恕刪)


50萬。

如果花一次兩萬多元,換一回離合器片,然後用到50萬公里,我是願意買單的。 不過,通常雙質量飛輪會在其間攪局。 如果能在同一次拆裝中完成,應該會省一些。
我不奢求50萬公里
給我20萬換一次
包括離合器片飛輪整理包加換油能在兩萬內
而且20年內都有東西換
這三個2能達成
我會再買雙離合器的車
mingsin wrote:
樓主!那個大濕已發...(恕刪)


是啊! 對我的文章有意見,幹嘛不在這邊回文? 我又不像他,把異議者(包括我),列入DSG SOP大樓的黑名單。 我可沒有列任何人在黑名單上。

既然有人提起了, 那我就談談他是怎麼操弄我的意見的。

他對我的感想3,有不同見解,用另一觀點詮釋,我尊重。

對於1樓感想第2點:
2. 我們不能膚淺的以傳統手排的離合器觀念來套用。 尤其是覺得"低轉高檔",離合器會壓得不夠力,產生無法控制的打滑。 試想,都可以刻意時時控制,來實施微打滑的控制了, 還會有無法壓緊而失控的情況嗎? 就連以前的純手排都不會。 把車廠的設計,抹成很兩光,到底誰兩光???

其實上面這點暗指的人就是他。 因為對他客氣,所以用暗指的。





現在,變成是他主張"有計畫的打滑"。
不是的。 他以前不是這麼說的。 他以前還分了必要、非必要的半離合。


既然是一切都在計畫中(UNDER CONTROL), 那怎麼會有上圖1.5 以及紅框內的事情發生 ???

不是一直都在微打滑的控制中嗎? 怎麼會失控,然後說:飛輪與離合器的轉速差很大 以及 會產生較大的磨耗及熱能!!!

快要熄火了,設計者是傻子,不會讓程式直接去預先降檔嗎? 還僵在那邊,用很大的轉速差來半離合、拖不動、產熱?








rosehui wrote:
是啊! 對我的文章...(恕刪)


在VW發文文加註CC著作權,禁止轉載引用好了
免得被搬去借題發揮,刷存在感
畢竟發文都享有著作權保護
智慧財產局-網路著作權
caoq wrote:
在VW發文文加註CC...(恕刪)


謝謝。

但是好像有第五十二條的合理使用,該條文規定:「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這一個合理使用,好像不必獲得授權。 通常爭議的地方是: 使用是否"合理"。


我們通常會去截圖,為的是評論......。

不知道這條的合理使用,能否高於加註著作權,禁止轉載引用?


不過,這裡是討論區,不是部落格。 敢講出去的話,就接受公開的評論。 搞成一言堂,有損自身形象。 我是不會禁止轉載的。 謝謝你。

rosehui wrote:
謝謝。但是好像有第...(恕刪)


那棟dsg 大樓已變成大師自己在寫日記刷存在感
也沒人會去參與發言,希望站方把那大樓刪了
liu78mk wrote:



那棟dsg 大...(恕刪)



非常同意,那棟大樓真的會誤導車主 完全是沒有根據 只是片面自認為的怪理綸 ,可以說是怪力亂神論,列一堆黑名單,建議網管把他刪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