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zzaclio wrote:真空度有差,兩級的真...(恕刪) 我剛剛查了一些國外的建議值從這建議要 400 microns, 也就是0.4 Torr, 050Pa這樣的要求,2000 pump 標示是到5Pa,而廠商直接接壓力錶(當然實際上不是這樣)可以達80 microns ,但感覺是勉強堪用,DIY可以故意抽1個小時以上來彌補
AlfaBrera32 wrote:但關鍵是要多高夠用?...(恕刪) 500 microns以下夠用.我覺得不能拿廠商給的規格性能當做一定可以達到多少真空,萬一買來抽不到1000microns以下?(國外真的有人遇到)所以我才叫你買雙級,如果你可以確定買單級的能達到500microns以下,那就買.你說上錶前,先對管路抽真空,沒錯,要求高的可以這樣做,但是外面店家為什麼不這樣做?成本太高,diy可以,開店不行.其實我就有買淘寳便宜的單級真空泵,但店家叫我別相信那真空規格值.所以我才說要買雙級的.
AlfaBrera32 wrote:但關鍵是要多高夠用?...(恕刪) 我剛剛想到,平常量壓力,可以先接冷媒,用冷媒排掉,藍,紅管內的空氣,再確實接上檢測口,這樣原本冷媒管內的冷媒流到紅,藍管的量就會少很多
AlfaBrera32 wrote:我剛剛想到,平常量壓力,可以先接冷媒,用冷媒排掉,藍,紅管內的空氣,再確實接上檢測口,這樣原本冷媒管內的冷媒流到紅,藍管的量就會少很多 這叫用冷媒排空,有的冷媒表會做一個排氣閥.現在沒人教你這樣做,是因為排放冷媒至大氣是違法的.你可以在這裏用冷媒排空,也可以用這個口加裝一個閥,接上真空泵,抽真空,抽完關閥,再開冷媒.
altezzaclio wrote:這叫用冷媒排空,有的...(恕刪) 了解,原來如此,我原本也有想到用抽真空的方式,但這樣就是系統的冷媒每次量壓力會減少一點,多次以後,冷媒可能就不足,每次量壓力,結束拆管時,幾乎是一定會有少部分冷媒排出的
AlfaBrera32 wrote:結束拆管時,幾乎是一定會有少部分冷媒排出的 拆管時,有一個技巧,可使冷媒排出更少.拆下T型排氣口的蓋帽,鎖在下方接真空泵的那個接頭,冷氣運轉中,先關閉高壓快速接頭手轉閥,之後打開高低壓表閥,使得高壓冷媒流往低壓端,待壓力平衡後,再關閉高低壓表閥,關閉低壓快速接頭手轉閥,再拆快速接頭,這樣流失的冷媒比較少.
altezzaclio wrote:冷氣運轉中,先關閉高壓快速接頭手轉閥,之後打開高低壓表閥,使得高壓冷媒流往低壓端,待壓力平衡後,再關閉高低壓表閥,關閉低壓快速接頭手轉閥,再拆快速接頭,這樣流失的冷媒比較少. 謝謝, 這方法不錯,就是讓紅色高壓管內的高壓冷媒,流到藍色的低壓冷媒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