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e920 wrote:
我也屬於每天開車來回...(恕刪)
就我網路上查到的資料來看, AGM 電池的耐熱性比鉛酸電池差,所以要讓 AGM 電瓶壽命長,我認為關鍵是整個使用生命期內的溫度都不能高,最理想是電瓶設計在行李箱的車種,才使用 AGM 電瓶.
而耐熱性最好的電瓶,目前看起來仍是僅有鉛酸電瓶,雙 B 車種電瓶設計在行李箱的,其實鉛酸電瓶的使用壽命也非常長,或許低溫也能減少硫酸鉛結晶的生成
混和動力車是如何對小的鉛酸電瓶充電的? 這我沒有研究,但或許一旦車輛開始使用,也可以用大電池對小電池充電,而且可能因為引擎運作時間相對短,小電瓶的環境溫度也都不高,或是小電瓶設計的位置本來就不會面臨一般引擎車的高溫.
以我的 Golf R 來說,電瓶其實距離 排氣管與渦輪不遠,當比較高馬力輸出時,其實渦輪排氣測的金屬都是紅色的. 夏天台南市省道行駛大多還有 60km/hr 這種時速,到家後,開啟引擎蓋,連大燈後半部用手摸都會微燙手,可能都接近 50度了....而渦輪附近的零件我看國外測溫過,在 100度左右是很正常的
AlfaBrera32 wrote:
就我網路上查到的資料...(恕刪)
我其實以前也評估過改用 AGM 或是磷酸鋰鐵電池,但網路上查到這兩款電瓶的耐溫性,查到其實都不如鉛酸電瓶,而 磷酸鋰鐵電池除了電芯的耐溫性,充放電的保護電路也需要考慮高溫使用下的壽命,尤其是在馬力 360HP 以上的渦輪引擎車,從我們公司我接觸到的車用面板產品,老化驗證的測試溫度,都比一般家用的嚴苛.
而一半的半導體元件 MOS, 高溫是讓它短壽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也真的非常懷疑,小品牌的充放電的保護電路會考慮性能引擎室內的高溫,去設計這樣的電路板,讓它使用壽命達 10~15年,理論上這是做得到的,但估計成本不會低,最合理的是使用新一代的耐高溫半導體 SiC, GaN 這類的;單晶 Si 要做到,應該 MOS 中 SiO2 的製程也需要調整來對應.
不然就是電路板也有有合理的溫度管理控制,不過,我看到現在,是沒看過有那個廠牌的磷酸鋰鐵電池有做散熱系統的,所以設計有考慮高溫去調整製程來對應...
所以,我目前還是寧願看到有類似車款使用磷酸鋰鐵電池確實用了 10~15年以上沒問題,我才會考慮未來使用磷酸鋰鐵的啟動電瓶,但這最快預計要到 2034 才有機會看到,那時很可能我也已經換純電動車了,也沒這個需求了..
現在一顆湯淺 EFB 3200元 70AH左右,可以使用 7~10年,實在是不貴了
有的人改磷酸鋰鐵電瓶是為了輕量化,原本 ~20 kg 可以降到可能 10kg 以下,但那應該是改心理滿足的...連鋁圈減重19kg, 性能實測的差異都非常小,小到數據上重 19kg 的賽道還跑比較快,要期待電瓶減重10kg 能有性能提升,沒什麼意義
而工程上許多事情都是適中最好,過與不及都不好,車上所有的電路,半導體設計,原本的設計電壓應該都是以鉛酸電瓶的設計去做的,可能是因為這樣 Skoda 車改磷酸鋰鐵電瓶才會使儀表與音響有問題,一般半導體對供應的電壓也是相對敏感的,而沒看到問題的,真的也是電瓶電壓越高越好? 這點值得商榷
altezzaclio wrote:
是你的構造和這影片不...(恕刪)
這篇我有看過, Golf mk6 以前的設計不同,不需要特工.
所以國外有車主DIY拆下來換油封就好:
https://www.vwvortex.com/threads/transfer-case-prop-shaft-seal-replacement.5676273/
而mk7以後就難搞了,北部有店家自己做小工具來換,目前店家尚沒有報價給我,但他也提到因為淘寶買一顆也不貴,可能換油封的費用跟淘寶買一顆差不多.
而我的考量是,給店家施工,為了避免高價 BBS 鋁圈被弄傷,我可能還要換回原廠鋁圈,又要多花一筆費用,或在可能刮傷的部位都些貼膠帶,北部往返一趟也是一筆費用,所以淘寶買一顆自己 DIY 也是一個選擇
這個差速器,eBay 二手的大約 1.2~2萬元,有整新品賣4萬多,賣家在美國,但物品從中國大陸寄往全世界,15kg運到台灣費用大約2000多,我看40多個買家買,評價都很好.
因為從美國買也是中國大陸出貨,我才想那乾脆去淘寶找,於是才找到淘寶上價位最高的大約賣 1.26萬,如果在中國大陸當地,用舊的做交換,價格更便宜,在台灣要把15kg 左右的前差速器寄去大陸,估計是可能不能寄,而且運費很高
altezzaclio wrote:
是你的構造和這影片不...(恕刪)
這是 mk6 vs mk7 的差速器分解圖:

要更換的是藍色圈的油封, mk7 的油封安裝完後,要壓入一個針狀滾珠軸承,被壓入的 13 是一個中空圓柱,所以一般的拉拔器與安裝器無法使用. 而且這個針狀滾珠軸承維修手冊寫沒有零件可買,等於是弄壞了,整個報廢
我電話詢問台南原廠的組長,他說他們受訓時,有練習過拆裝,拆沒問題,裝的時候很難裝到定位,手冊上也要求裝完要量測轉軸的置中性.
這部位設計這麼難維修我覺得很鳥, mk6 那種設計用一般的3爪拉拔器就能拆,裝的時候可以靠原本的6角螺母鎖回就壓入了...
從eBay 上大多賣2手與整新品,而這個油封賣的人很少,可以拆想應該就是油封難拆安裝.
而原廠的組長說原廠沒單換這個油封,他建議我可以找搪缸店家問問是否可以幫忙拆裝這個軸承與油封.
從機械結構上拆裝這,理論上不難,但就是要有合適的工具,而淘寶也沒有價格便宜的特工可以買,從美國買原廠特工大部分一件要 7000~8000, 真的要有合適的工具,隨便算就是12~13項,然後還要有壓床, 這些花費都高於買一個整新品了...
不過,我真的覺得怎的設計到如此難維修...
目前網路上可以看到 mk6 的差速器一個全新的大約 12~13萬台幣, mk7 的目前新品的售價網路上還查不到,但我想不會低於 12~13萬, 這零件引擎動力改很大,玩彈射起步壞掉的車很多,所以中古,整新品有一定的市場:

altezzaclio wrote:
是你的構造和這影片不...(恕刪)
SATA的分享我post 出來了: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9&t=6903007
altezzaclio wrote:
温州达耐适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好,謝謝
剛剛淘寶搜尋一下,沒有,要買看起來也是麻煩....
差速器我還在觀察漏油濾,也有可能是我用了 Red line 賽車齒輪油,內部含有大量的 micro particles 造成的,我觀察這油的附著在垂直壁面的程度也比一般齒輪油高很多,可能這兩個因素都會導致軸油封容易滲油,就類似油添加過量,高於軸油封也會容易滲油一樣
當然我以往添加的油量也常常比原廠建議多一點,每次加油開始溢出,總是盡快鎖回螺絲,並沒有等它漏到不太漏,才鎖...
當然也有可能最差的狀況是軸油封因為micro particle的研磨而加速磨損,導致漏油...
反正等觀察漏濾真的嚴重再換,目前從車的底盤檢查是看不到有油的....
不過,我比較急,有空就會先調查好未來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