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dy 1.2 TSI的底盤設定,前輪是採麥花臣+下A臂的懸吊設計,後輪則是葉片彈簧
領著你偷閒Volkswagen Caddy Maxi 1.6D試駕-U-CAR試車報告
採用前麥佛遜、後葉片式懸吊設定的Caddy Maxi,在乘坐舒適度以及負重承載需求的考量下,仍然採用偏向軟調的懸吊設定
Innova的底盤與懸吊結構乃採用介於商用車與一般乘用車之間的設計,前後懸吊系統與Zinger相似,分別為雙A臂與四連桿
一般 四連桿 多連桿
那 改使用 葉片彈簧 有那些優缺點 ??
前輪 獨立麥花臣 / 雙a / 半拖曳臂式
後輪 扭力樑式懸吊 / 多連桿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7%B8%E5%90%8A%E7%B3%BB%E7%B5%B1
Oct 25 Sun 2009 08:41
操控與舒適的關鍵 汽車懸吊系統簡介 (from autoblog)
通常汽車的懸吊系統可分為獨立式懸吊系統與非獨立式懸吊系統。
獨立式懸吊有
麥花臣式懸吊系統(MacPherson Strut)、
擺動車軸式懸吊系統(Swing Axle)、
雙A臂式懸吊系統(Double A-arm/Double Wishbone)、
多連桿式懸吊系統(Multi-Link)等。
非獨立式懸吊系統有
葉(板)片彈簧式懸吊系統(Leaf Springs)、
活動軸懸吊系統(Live axle)、
扭力樑式懸吊系統(Torsion beam axle)等。
在上述的獨立和非獨立懸吊系統中,麥花臣和雙A臂為近代常見的前懸吊系統,
而多連桿、扭力樑和葉(板)片彈簧式懸吊為常見的後懸吊系統,
其 中平行葉片彈簧式懸吊系統多使用在商用貨卡車或大巴士上。
taiwan2008 wrote:
Caddy 1.2 ...(恕刪)
2支平行的板葉彈簧來支撐車軸的構造。板葉彈簧本身擁有懸吊彈簧和決定車軸位置的功能。因為構造簡單,能夠降低成本。另外,由於板葉彈簧本身相當堅固,在強度面上相當值得信賴,在空間面上也較容易降低車高。相反的,板葉彈簧本身較重,接地性不佳,構造上造型的自由度較小,所以操縱安全性不佳。還有,板葉彈簧無法減低對決定車軸位置的強度面等等的彈簧定數,所以乘坐感較差。
基於以上的理由,現在使用的只有商用車(箱型車、卡車)或是一部分的賽道賽車,乘用車幾乎都不使用。
估狗一下所查到的資料,來源
最主要原因應該是成本較低,耐用度也較佳,較可靠
拜託讓我中頭獎兩次
愛快手 wrote:
沒~只有葉片彈簧!短...(恕刪)
車訊網:
不過試車前個人故意先不低頭看此車後懸結構,也不瞄規格表一眼就上路。到了拍照定點時開始猜想:此車舒適性不差、懸吊有Q度、過彎時後輪也有循跡性可言,這應該是扭力樑+圈簧設計,不然就是類似T5的半拖曳臂結構。沒想到趴下去一看真是跌破眼鏡!Caddy依然是葉片彈簧,那為何懸吊作動沒有異音?原來是採用雙片設計,中間還夾了多塊橡膠作為緩衝;至於Q度?原來是後懸吊的減震筒又粗又長,延伸到第二排座椅下方,阻尼夠強拉得住高彈性的葉片。....
實駕經驗,第1、2排乘坐舒適感跟一般轎車差不多,第3排遇到坑洞略彈跳些。但整體上還不錯,比一般商用車葉片懸吊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