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交代多數網友關心的兩件事情:
一、菜單
1. 60萬30期0利率 + 第五年延長保固 (福斯提供)
2. 免牌照稅、燃料稅 (福斯提供)
3. 現金折5% (1,166,600,漂亮的數字)。
4. 1.5萬公里/一年免費保養 (簽約當下要到的)
5. 小贈品: eTag、腳踏墊、行李箱墊、VW GTI保溫瓶、VW GTI保溫保冷袋。
二、不怕DQ 200嗎?
家裡有一輛2013年的Golf 7,就是DQ 200,5年6.8萬公里時換過閥體,6.5年10萬公里時換了離合器。但是換檔動力不斷的感覺實在舒服,加上下面說明的其它因素,我們決定賭上人品,也再給DQ 200一次機會。請祝福我們,不要酸我們,感謝。
落落長的故事要開始了
==============================================================
一、用車歷史:
第一輛車是十多年的福特跑天下,學弟家裡換車,三萬元購入,一年後兩萬元售出。第二輛車是大發祥瑞,姐姐出國轉讓,在我結婚前2天引擎縮缸。第三輛車是福特Liata,我的第一輛新車,結婚禮金買的,哈哈!第四輛車是Toyota Tercel,簽約一週後,得知Tercel停產,Vios推出。我沒做功課,業務也沒提醒,還是怪我。
2003年,家裡人口增加到7人,出門開兩輛車實在不方便,開始看7人座。當時Savrin熱賣,Wish和Mazda 5還沒出來,主要的候選車種就是Savrin、Mazda MPV、Toyota Previa、Honda Odyssey。Savrin試開一次就放棄了,空間不行,第三排太擠,而且用到第三排就沒有行李空間了。另外幾款都不錯,因為Mazda MPV的空間彈性最大,價格也最低,就買了,將10年的Liata脫手。
2012年Tercel故障率開始提高,2013年關注許久的Golf 7終於引進,相信變速箱問題已解決,沒有太多比較就買了。DSG的動力連續真的很舒服,網路聽說的環保材質劣化,我開了七年倒是完全沒有發生。閥體、離合器,壞了就換吧。如果要換第二次,就會脫手了。
二、選車
Mazda MPV跑了16.5年,許多零件陸續需要更換,小故障頻仍,3000 cc/1.71噸的大車耗油驚人,加上現在家裡全員出動只有5人,所以決定換車。16.5年來,滿載全家出遊的回憶,也是搬運大件物品的好工具。功成身退,相當不捨,大概是古時候農家看老牛的心情吧。
既然新車是取代Mazda MPV,空間就是首要考量,但是未來十年會用到這麼大空間的機率實在很低,所以不考慮Alphard, Odyssey, CX-9, Sharan這些車款,回頭鎖定空間大的5人座或是5+2座的SUV或是MPV。其次是價格,豪華型的大車,配備稍微好一點就200萬起跳,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所以只考慮100~150萬範圍的車款。如此一來,範圍就大為縮小了。
SUV的空間真的不行,以VW的車款為例,如果Touran第三排只能坐小學生,Tiguan Allspace第三排就只能坐幼稚園兒童(VW業務說的,不是我說的。),和當年的Savrin一樣,第三排坐人,行李空間就很小。SUV的流線造型也影響到行李箱高度。連Touran這種中型MPV都不適合真的當7人座車使用,何況中型的SUV呢?
考量過RAV4, Prius Alpha, CR-V, Forester, Tiguan, Kodiaq後,我最終買了Touran。
三、議價簽約
緣分是很奇妙的事情。前年內人趁Golf保養時,去逛展示區,有一位業務明知內人不買車,還是很熱心的介紹各款車的新功能,讓內人印象深刻。這次去看車,一進門迎來的就是同一位業務,他和內人彼此都還有印象。
因為已經鎖定Touran,所以就請業務先介紹Touran,感覺比過去20年接觸過的業務誠懇且專業。看完Touran,順便問他Touran和Tiguan有何差異?業務立刻很有條理的說明車款定位和差異點,也介紹了Allspace。過程中發覺他對各車款功能了解甚深,七年前的Golf有些功能我們沒用到而忘記了,他還知道,也說得出和現在車款的差異。甚至16年前的Mazda MPV他也略知一二。不愧是十多年資歷的Top 50業務。
家母和岳母都八十多歲,家母每週會搭乘2~4次,岳母每1~2週會搭乘一次,所以老人家使用便利也是選車考慮因素。小孩都大學以上了,反而不必考慮他們。業務知道有長輩要搭乘,特別提醒我們,老人家上車方式和年輕人不同,是臀部先入座,再將腿移入,所以第二排座位的高度、門開口率、車門打開的角度,都會影響便利程度。我實際模擬這樣的上下車方式,發現Touran真的比前面提到的各款車都方便,甚至比原先的Mazda MPV方便,Mazda MPV太高,即使加了登車把手,老人家要握著把手將自己的身體拉高也是愈來愈吃力。
試駕跑了一趟68快速道路,既然是MPV車款,自然不會太計較動力,起步比Golf慢一點,一般駕駛就沒甚麼差別,加速到120 km/hr也很順暢 (交車後開過150 km/hr,還好。)。主要是試用Level 2 的各項安全輔助功能,ACC(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AEB(自動輔助緊急煞車)、LKA(車道維持輔助)、BSM(盲點偵測)、RTA(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等等,都很好操作,也都能正確動作。過程中業務詳細解釋這些輔助功能的動作邏輯,並很盡責的提醒我們這些功能只是輔助,安全還是要靠自己。中控台和Golf類似,將來家裡四個人輪流開車很容易適應。
試駕後一週議價,直接談空車價,10分鐘達成基本協議。我將業務提供的保險估價單轉給承接我們全家保險的業務,回報是透過她價格不會更低。隔天和內人一起去簽約,增加了1.5萬公里保養免費,折6萬改成折5%,以及敲定前面菜單上的小贈品。隔熱紙和行車記錄器自費,討論決定廠牌型號和安裝廠商,請業務執行,價格比我自己問到的略便宜一點點。簽約後三天領牌,再三天領車。
三、使用心得
方向盤很輕,前幾次上路還在適應中,高速會因為握方向盤的手稍微晃動而使得車子飄動,習慣就不會了。100 km/hr以上,輪胎噪音有點大,做了四輪輪拱隔音後改善不少。
隔熱紙貼前擋F70、前窗F45、後窗及後擋F20,隔熱效果不錯,沒有傳說的白霧或是藍霧現象。陽光強烈時進出地下停車場,反光比Golf貼的的XC70輕微。行車記錄器是Mio 798D,錄影還算清晰,不過沒有特別看過夜間或是大雨中的錄影效果。螢幕設定成顯示車速,可以當副駕座的抬頭顯示器,這是意外的便利。
前兩缸油因為常停車學習設定各項功能,油耗不準確,不過以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為主的使用方式,第一缸95和第二缸98都可以跑到800 km左右。新竹-嘉義看日環蝕來回,即使彰化-嘉義路段塞車,也還有17.2 km/hr的表現。VW建議使用95,業務也好說了好幾次加95就可以,我這兩缸開下來,沒有覺得明顯差異。第三缸剛換回95,用完就會做最後決定,不再換來換去。
家母和岳母都搭乘過,對於上下車的便利性很滿意,真好。我在郊區有個小農園,每隔一兩天的清晨會和家母去照顧一下,家母常在車上吃早餐,第一排座椅椅背的折疊餐桌派上用場,家母吃早餐方便多了。
安全輔助功能都能準確動作,ACC雖然有全速域的車道維持功能,但是能不能鎖定車道要看路況,68快速道路過二重埔後的一個彎道,可能會在過彎時抓不到車道,如果駕駛不注意,會偏離車道。此外是自動煞停功能,我很保守不敢信任,畢竟這系統對靜止物體沒反應。總之,輔助就是輔助,只是多一個可能可以協助的幫手,安全還是要靠自己。
RTA功能則的確幫忙避免了一次意外。某天要迴轉到馬路對面的7-11買東西,迴轉後剛好在某社區正門口,所以想退後幾公尺到人行道旁,倒車中只注意正後方和右後方,免行人行道上的人走下馬路,不料忽然有一位老伯騎著電動輔助車從對面車道橫過馬路,從我的車後方斜坡道騎上人行道,因為是突然橫過馬路,我真的沒有看到,感謝RTA系統偵測到,發出警報聲並立即剎停,避免了可能的碰撞。
四、總結
交車一個多月,去了寶二水庫、寶一水庫、香山濕地、大山背、嘉義追日,安全輔助功能讓駕駛比較輕鬆,也實際發生效果避免意外。總結:是一部適合有小孩或是老人家的家庭使用的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