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Golf R 7萬km, 這幾年發現汽缸上蓋靠近防火牆處在滲油,其實新車時期不久就有了,但懶得處理它,最近因為有剩下沒用完的 RTV 教,所以趁膠尚未硬化前把外側清潔乾淨,直接塗在外側

清潔前的照片我沒有刻意拍,清潔到一半補拍這張: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EA888 如果要汽門上蓋重新上膠,標準做法需要拆掉正時鍊條與汽門凸輪軸一併拆下: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這樣實在是工程浩大,我不想這麼麻煩
後來在大陸抖音看到一個比較簡單的做法:
1. 對正時鍊條做記號,防止跳齒: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2.拆掉汽油幫浦與真空幫浦,鎖一根夠長的螺絲,用扎帶度定排氣凸輪軸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3.拆掉 PCV閥用扎帶度定進氣凸輪軸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這樣我覺得也是麻煩,等真的有需要再拆蓋處理


因為這只是微滲,5000km換油也看不到機油因此減少,以往在變速箱與四輪傳動微滲油,原廠也是直接在外部塗 RTV 膠就可以解決,我實際使這樣處理DQ250 變速箱滲油,好幾年了也都沒再滲

因此我決定在外部塗德國德納 RTV 這款黏著力很強的膠就好


這部位空間很小,所以需要把渦輪隔熱罩拆掉,周邊的線路拆掉才比較能清潔與上膠,隔熱罩的螺絲有一顆很容易掉落,拆裝時可以在排氣岐管上撒塞布,以及使用環形磁鐵套在起子頭上,避免螺絲掉落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這幾顆螺絲要有萬向接頭,以及10mm 棘輪轉接 5mm 內六角起子頭會比較好拆:

拆掉後我用2~3種油汙清劑,醫療長棉花棒去清汙垢,主要使使用慢乾型的去油汙劑,最後一次才用快乾不容易殘留的去油汙劑,因為空間很小,要有耐心輕很久.


後來發現這冷却管路的接頭會擋到,為了拆這需要把副水箱的冷卻水抽掉: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2017 Golf R 汽缸上蓋漏油維修

最後上膠時我用一個細長的模型漆調漆棒把膠一段一段的塗抹在汽缸上蓋側邊,隔天一早在組裝,抽真空加冷卻水,全部施工時間大約 4~5小時,比預期的久.

這次拆裝,讓我懷疑搞不好是冷卻水那個 O ring 在漏,油性的水箱水誤以為是油也是一種可能,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沒油汙才能確定有效
AlfaBrera32 wrote:
2017 Golf R...(恕刪)


老實說VAG車系的平價品牌像福斯 skoda這些,真的是問題多多

我那台skoda superb 1.8 TSI給了朋友了

現在車子開到33萬公里,總計換了改良式活塞(原本吃機油太嚴重) 15萬,DQ200變速箱整理了3次約11萬,ABS電腦 3萬,活性炭罐 2萬,油水分離器 1萬多

公司的業務車camry 5.5代快50萬公里了,引擎跟變速箱都沒出過怪手,有零件壞了都是幾千就搞定

VAG平價車系好開,但那個妥善率真的是不敢恭維

EA888 + DSG是我開過的車子當中,需要花大錢去整理的

我從一開始的日系車,到開VAG,後來開BMW和BENZ

真的,就VAG車系一堆故障,從不懂車修到懂車,原廠太貴得四處找外廠,然後做功課

現在的賓士S450開了13萬公里了,完全頭好壯壯

存錢吧各位,別買VAG平價品牌了,沒錢咱就開開日系,要不存錢直上雙B
liwmewmew
雙B恐怕也沒這麼高枕無憂...,如果只為了老車跟高里程妥善,我感覺你最後還是只剩豐田集團可選
chevino97
雙B沒問題其實也只是你人品好...
Ronniekuo wrote:
老實說VAG車系的平...(恕刪)


就小滲油而已,我現在回頭看還好當時沒有買 Benz A45, 變速箱反應慢, 四輪驅動系統的油壓建立也是要靠輪子有轉動才能建立油壓,所以起步後輪容易打滑....

我家 Mazda 3 汽缸上蓋也滲油,只是我不想花錢修而已,如果要修大約淘寶買材料 1500元左右.

Benz 的車基本上是利潤太高,尤其是台灣,我不太想把錢花在給台灣代理或分公司的利潤,如果是在歐洲德國應該就還好

開 S450 應該很有錢了,輕鬆賺的錢當然利潤高無所謂,喜歡買什麼就買什麼.

我賺的是辛苦錢,這種小問題有便宜的處理方式處理一下就好,弄好還蠻有成就感的,而且現在基本是待退狀態,有點事情做比較不會覺得日子無聊...

真的要換車我目前會選 Tesla, 電動車目前做最好的看起來還是 Tesla, 歐系電動車看來都不行
Ronniekuo wrote:
老實說VAG車系的平...(恕刪)


早上剛看到一篇 Benz 的:
GLC跑10萬公里 48V鋰電池下課
賓士48V一般都壞在數據鎖死,車輛碰撞或長期虧電所導致,相關故障碼為蓄電池存在功能故障或促動器已抱死,只要拆下BMS寫個數據就能恢復正常
但這台車是上午開還好好的,下午就無法發動,拖車到店量測48V已無供電。電腦能進DCDC但無法與電池進行Lin通信(B183387蓄電池存在功能故障 訊息缺失)
將BMS板從底座拆出來,針對Lin通信針角量測,二極管、Lin訊息收發芯片都正常,故障點指向BMS的CPU
如果電芯檢測充放電正常,是可以單換BMS,價格便宜但只有拆車件保固期短,有保固疑慮的話還是建議換新品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02111561714689&id=100057475719368&mibextid=wwXIfr&rdid=WOJ0yAbMxBIA8D58#




Benz 看起來也是隨便修一下 7.5萬元....我修這是拿基本要丟掉的膠,買一條大約 13X 元, 用了兩的油底殼剩下的,不用的話放久也是乾掉,所以連假洗完洗衣機,沒有要出去玩,就塗一塗
賓士是AT變速箱,換檔不若雙離合器變速箱快速

但優點是經久耐用

賓士的48V確實有點坑,這是為了歐盟的油耗規定催生而來的

解方是改用大容量AGM電池,自己得額外花費1萬5左右去更換

這代的賓士很容易跳電量嚴重不足,我S450常常必須自己打開引擎蓋充電

還可以接受啦,至少現在開到13萬公里,沒真的出過什麼問題

妥善率比起以往的S class都要好多了

S class太貴,新車不太建議入手,但是5年以上的S class折舊很驚人,倒是一個甜蜜點

我印象沒記錯的話,賓士全線都是用自家的9G AT變速箱,我明白賓士也有自己的問題

每一家車廠都有通病,但VAG是最嚴重的那個,且死都不肯改

過保固的S class就我所知,很少人回原廠,我們群組的大哥都是外廠居多
o-3-o
A45不是雙離合嗎
Ronniekuo wrote:
賓士是AT變速箱,換...(恕刪)


我上部 DSG 是 2005 Audi A3 2.0T 開道現在20年了也沒什麼大問題啊!
變速箱沒維修過, 引擎是換過一次水箱而已,微滲我就去換了.

一部車引擎,變速箱開20年沒什麼維修,我是滿意了,我其實想把它報廢了....
即使可以用50年我大概也不會用這麼久...


只是,目前我看來只要電車的牌照稅確定,台灣充電樁再多一點,只要200km有充電樁可以用,我幾本只會買純電車了...

純電車,歐系車廠沒有做得比 Tesla 好的....

看電車即使怠速吹冷氣,一小時幾塊而已,冷排也沒有很熱的引擎影響散熱,燃油車要幾10元.

而油電車是電池太小,通勤純用電,電池壽命短, 然後油少用,還要保養引擎..
然後平常都用電,突然要急加速時,引擎也不可能幾秒鐘到100度的油水溫.
-----------

喜歡自排變速箱的話,我家 2016 的 Mazda 3 就是 6AT, 9年多也沒什麼大問題,小問題還是有的,像是照後鏡無法折疊,尾門挺桿壞了,尾門開關橡皮破了,這些淘寶買零件修一修也沒多少錢,零件幾乎都幾百元而已...

這部車變速箱也沒壞過...
------------

2017 Golf R, 我滿一年改 ECU 300->360 HP, 變速箱保持原廠,改後用了7年多了, 跑6萬左右,變速箱,引擎也沒出什麼問題,一點小滲油實在是無傷大雅,我估計這部車我開到滿 15年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需要修的....

一樣的邏輯,開 15~20年其實我已經想換車了, 買一部能開 40年的 Benz 我也用不太到,重點是 Benz 又賣比 VW 貴,而且跟歐洲車價比,台灣 Benz 明顯比 VW 貴,我實在不願意被車商賺這種錢....

不過每個人在意的不同,你覺得 Benz好,就買 Benz 啊!

沒意外的話,我下部車會選 Tesla, 最近我看大陸抖音的實測, 面對突發路況,閃避成功率最高的是 Tesla.

而比較效能 Model 3 Performance 跟小米 SU7 的賽道成績很接近, M3P 輕了約 200kg, 但馬力比小, 但 M3P的馬力與 0~200加速對我在台灣的使用需求是足夠了
o-3-o
同是R車主~不得不說真是好車,下部也想換特無腦開車舒適,不過R就不想賣,除非自己搞不定了XD
這裡面的橡皮墊子
如果長得像下面的形狀.
我的EA113
7/8年前.漏油拆下..都硬.脆.變質了.一碰就碎了.
還有汽油箱加油孔蓋子.橡皮也撐了這麼久.有點佩服.這橡皮的耐磨耐汽油性能
現在聞到汽油味.對岸買一個含運400台幣就OK.(希望)

等看FORD 的Territory出場..去坐坐看.我買車是買沙發座椅第一優先..

88_SKll wrote:
這裡面的橡皮墊子如果...(恕刪)


EA888 原廠應該不是用密封圈,相對的 Mazda 3 就是用密封圈,現在10年也滲油了,不過我把油擦掉後,可以撐蠻久才滲,所以我還沒打算買新的密封圈來換,淘寶有找到把上蓋換成鋁合金的,配合日本進口墊圈大約要 1300元左右,我不太想在 Mazda 3 上花錢,所以沒有買,其實也不算貴, BMW 汽門上蓋也是塑膠的,幾年後滲油漏油都正常的.

EA888 原廠手冊這部位是用一種厭氧膠,原廠的這膠是綠色的,不便宜,淘寶買相對便宜,不過跟技師討論,其實用油底殼那種 RTV 膠會更耐用,聽說後期的車款原廠也都改用 RTV 膠了.

Mazda 3 拆汽門上蓋蠻簡單的, EA888 是麻煩,如果那天火星塞孔會滲油進去,那時再拆上蓋來處理就好,搞不好部會遇到, 我那台 2005 Audi A3 2.0T EA113 似乎到現在20年也沒看到滲油的問題,可能是沒拆沒發現,或許跟你一樣早硬掉了

下部車我基本會買能接受10年換車的電動車款,平常市區代步可以毫不忌諱的停路邊吹冷氣,實在方便,都快60歲了也不想再照顧燃油車,基本的保養項目太多了
AlfaBrera32 wrote:
下部車我基本會買能接受10年換車的電動車款,平常市區代步可以毫不忌諱的停路邊吹冷氣,實在方便,都快60歲了也不想再照顧燃油車,基本的保養項目太多了

你把電車想的太美好,電車也有電車的坑,而且電車的坑,不像現在,你都能自行搞定.
買VW果然還是要懂車的機件零件才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